华为公司打破10 年前“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承诺,偷偷地试水互联网,既向互联网客户提供网络工具,又暗地里摸索互联网运营经验
4月15日,2009全球IPv6新一代互联网暨移动互联网高峰会议在北京召开,半年前离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加盟到百度任CTO的李一男首次公开露面。有趣的是,当天他和华为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站在同一个讲台上,演讲的主题都是移动互联网。
既然是主题演讲,其主题必然意味着演讲人代表的公司所瞄准的方向。虽然两家公司经营着完全不同的生意,但华为和百度都看好了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未来。
其实,两年前,百度就已经与华为展开合作,去年取得部分进展。百度把承载海量信息检索平台的硬盘全部拆除,换成闪存卡。闪存卡具有访问速度更快、功耗低、安全性更好等特点,但是其应用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百度成为新技术的“吃螃蟹者”,是全球首个使用闪存技术全部代替传统硬盘的互联网公司,此事一时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百度使用的海量闪存卡,其幕后推手是华为。
抢占“云端”
2006年下半年,华为服务器业务部门的几位人士登门拜访百度,主动寻求合作。此时,百度正好有自己的“特殊需求”:作为国内最大网络搜索公司,百度的搜索平台每日承载数亿次点击访问的海量数据处理,百度方面认为通用的服务器和硬盘将难以满足自己的快速发展对检索速度和服务能力的特殊需求,希望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和IT厂商合作来定制产品。
华为与百度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百度IT架构师刘拴林介绍说,百度曾和几家国际IT厂商接触过,对于百度的特殊需求,最终愿意坐下来合作的只有华为,因为只有华为愿意在这方面做持续投入和研发。之后,华为和百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现在百度大规模应用的内置于服务器中的闪存卡就是这个实验室的产品。去年,华为又开始为百度制定了机架式服务器产品,现在正在测试中。
继百度之后,华为还与网络游戏公司巨人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为巨人定制网游所需要的IT设备。据了解,华为和百度、巨人、51.com等互联网公司合作,都是华为主动上门,而且双方的合作超出了甲方和乙方的供应商关系——走联合开发模式。
据51.com的CEO庞升东介绍,51.com在选用华为的存储、刀片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的同时,还免费“拷贝”了华为的人力资源考核指标体系。51.com在与华为合作之前,了解到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有名;通过与华为合作,也感受到华为员工的快速执行力和敬业精神,便提出了请华为帮助做人力资源培训的要求。对于51.com的特别要求,华为方面欣然应允,一位负责内部培训的高级项目经理专程赶到位于上海,为51.com做了关于华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我们现在正在推行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体系,这是一套对员工进行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就是参照华为的。”庞升东说。
为什么华为对这些互联网公司如此重视?在庞升东和记者采访的其他专业人士看来,一是因为互联网代表未来,互联网行业市场发展空间更大。像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其运行的基础就是大规模的云计算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些互联网公司对信息处理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这给网络、服务器、存储等产品带来了新增长点。事实上,无论是华为,还是思科、IBM、惠普、戴尔都希望抢在“云端”——即向百度这样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提供大规模的服务器、存储等“工具”。二是因为互联网与电信技术相关度非常高,拓展互联网行业较为其他行业,对华为更有自己的优势。不仅如此,华为把互联网作为战略性市场,也是必然选择。
10年前,互联网与电信泾渭分明,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变得越来越模糊,Skype、Google等互联网公司不需要购置大规模的交换设备,仅需要IT公司提供的服务器就能实现网络语音和数据通信功能,聚揽了全球最大的通信用户群。
现在,电信运营商们已经认识到互联网对于自身业务的冲击。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运营商们也在谋划向互联网转型,如英国电信已经从电信转型到互联网与IT服务公司。而对于华为这样的电信设备商来说,只有先于运营商而改变,加速向互联网与IT领域的拓展,才能抓住更大的机会。否则,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事实上,华为的世界级对手们已经在进行这样的转变。如思科较早就成功转型到互联网与ICT融合新领域;爱立信认识到自己的客户基本全集中在运营商市场,受低价竞争的挤压,必须寻求传统电信之外的新领地,如爱立信过去几年收购了多家IP领域的企业,向IP路由器、多媒体领域扩张。
“华为只能转型为互联网与电信融合的ICT基础架构供应商,因为互联网与通信融合的结果是,未来将很难界定谁是电信运营商,谁是互联网或媒体公司,谁是电信设备商,谁是IT厂商。” 华为负责互联网战略研究某位负责人说。
3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仅仅在PC上出现,也将在手机、智能终端等移动终端上出现。无论是百度还是华为都看重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据记者了解,针对移动互联网,百度正在酝酿“掌上百度”战略——计划把桌面百度移到手机上。据百度知情人士透露:“华为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正在进行新合作,现在还不便公开。”
上述的那位华为负责互联网战略研究负责人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向记者展示他手中的Gphone(基于Google操作系统平台Android的高端智能手机),具体地说是Gphone里的“Market”(网上商店)。在苹果的“App Store”模式大受追捧后,Google、黑莓、诺基亚和微软等公司都开设或急着开设自己的手机软件商店。中国移动也在开发自己的“Mobile Market”网上商店。“Gphone其实就是一个代名词,其中应用才是决胜未来手机的关键,所有的应用全在Market。”
在2月份巴塞罗那召开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展示了首款Android高端智能手机,并透露计划在今年三季度推出该款手机。然而,相比Gphone手机本身,华为更看重的是从Gphone背后的内容上面掘金。正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移动内容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也让华为看到一个新的金矿。
“在华为战略规划中,无论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厂商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还是运营商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华为都可以提供“砖头建材”、端到端技术和平台——华为已经做好了准备。”上述华为负责人说。去年5月份,华为把业务软件产品线独立出来成立了华为软件公司,并提出了TeleWeb2.0战略,其意图就是提供解决方案让电信和互联网无缝集成。
开辟“试验田”
华为不满足只为互联网“淘金者”——互联网企业提供淘金的工具和方案,还想自己体验淘金的“快感”——内部也在进行互联网业务的实验。
华为在与百度这样领先互联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过程中,熟悉了互联网的业务流程和业务逻辑。同时,华为内部有专门的团队研究互联网。华为内部人士称,Google、亚马逊等互联网公司都是华为研究的对象,华为还对云计算、SaaS等各种互联网商业模式进行研究。这点从华为公司网站上最近发布的华为内部人士的署名文章中就可以发现,《云计算背后的商业模式变迁》、《全球电信业2008年回顾和2009 年展望》等文章中的主要词汇都是互联网词汇。在此背景下,华为进一步试水互联网业务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最近,一个叫做爱米网(aimi.com)的社区网站悄然浮出水面。记者了解到,这个SNS项目就是华为半年前成立的互联网业务部的一个项目。在登录aimi.com之后,记者发现目前爱米网的功能设置与常规SNS网站并无区别,通常SNS网站中所流行的,如相册、日志、群组、分享和投票等功能都涵盖在内。但记者在爱米网没有发现关于该网站的介绍,更没有出现华为的“字样”。
2008年下半年,华为成立了互联网业务部。该部门直属于华为软件公司。该部门的负责人是资深互联网人士、国内无线搜索公司Cgogo的创始人朱波。在回国创立Cgogo前,朱波曾于1996年在美国创立了NeTrue通信公司并成功上市。据华为互联网部门的一位资深人士透露,互联网业务部门的人员都是从外面招聘而来。目前在进行几个项目,其中最成型的就是这个SNS网站。
该华为互联网业务部的相关人士强调,这个SNS网站虽然是华为投资,但是跟华为目前的业务没有关系。“绝对不能以华为的名义来提这个社区,这是高压线。”这位人士警示说。华为目前已经拥有SNS全套解决方案,如果公开运营SNS网站,华为将会与客户——中移动等电信运营以及其他SNS网站公司,存在竞争关系。
在他看来,华为做SNS互联网社区,一是因为华为自己想尝试一个互联网、积累一些互联网运营方面的经验。二是去年SNS比较热,运营商对SNS很感兴趣,现在中国移动的SNS网站“139社区”已经上线。随着3G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非语音等数据业务,已经成为移动运营商觊觎的下一个利润增长点。而SNS社交网站业务正是运营商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利用SNS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游戏、即时通信等各种应用可以很好地嫁接其中,可以增加用户粘性。
“现在SNS在中国正处于初级阶段,而运营商介入SNS也刚刚开始。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都在拓展内容,也需要合作伙伴,华为此时孵化SNS业务,竞争关系还不突出,反而有与其他SNS网站合作的基础。”去年下半年,华为与SNS网站51.com合作,为51.com提供交换机、服务器和存储等互联网基础设备的时候,就已有华为与51.com进行SNS业务上合作的传闻,51.com和华为方面都给予坚决否认。不过,51.com的CEO庞升东表示,如果华为推SNS很正常,现在SNS这么火,SNS是切入传统互联网业务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且SNS跟电信的3G等业务结合也有先天条件。
上面那位华为互联网业务部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华为SNS互联网业务对华为来说还是试验性的项目。未来这块互联网业务很可能选择与运营商合作,或其他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模式。”在该人士看来,现在投资做SNS网站具有孵化的性质,未来可能会引入合作者,套现获得投资收益——既练了手又赚了钱。
10年前,华为坚持以“电信设备商”为战略定位,华为在1998年推出的《华为基本法》中列有一条:“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然而,电信设备市场的风云变幻出乎华为公司创始人当初的预料——传统的电信设备行业的辉煌期太短了!如今西门子已经退出了电信市场,北电、摩托罗拉这样曾经很风光的老牌电信设备商已走向没落,华为也不得不打破当初的“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承诺。尽管电信基础网络还是华为的核心业务,但是华为的业务发展更加注重从“硬”到“软”的层面倾斜——不仅重视电信服务业务,对互联网业务也早有谋划。
因为华为已经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电信只有与互联网融合,才有生命力。“华为在未来最大的风险就是能否转型到互联网领域。”华为战略部门进行互联网研究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