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一部电视连续剧《灵魂伴侣》里,有这样一个问句:“假如大家所失去的另一半灵魂仍然活在这个世上的某个地方,并且在无意间偶然遇到这一半灵魂的话,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此勾人心魄的话语,让许许多多渴望爱情的人们重新回到美好的幻想之中。但当人们带着幻想的思绪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相反,很多人变得更纠结了。实际上,前面的这个说法纯粹是人们想象中的事情,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自慰式的遐想。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确实遇到过那种“怦然心动”的时刻,这就更加让人们相信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令人心神向往的、灵魂都会跳跃的生活。这种感觉和生活中的现象,实际上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疲倦感的一种折射。我们懂得了很多,却很少接受心灵和情感生活的教育,许多人是搞不清楚自己的想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也无法在进入那种想象之前事先预知那种想象背后的真实。与此同时,我们很多人实际上已经拥有了检验这种想象真实性的经历:许多有过感情经历的人也许还记得,当初,你对现在这份感情也曾经是怦然心动、魂不守舍。但是,在我们缺乏经营感情(实质上,是我们难以把控自己的心灵)的能力渐渐暴露出来之后,当初那份感情的疲惫感就出现了——于是我们又开始陷入新的幻想。 人们所向往的另外一种生活肯定是有的,只是当你进入之后不久就会发现,幻想是至善至美的,走近它后,它就开始变得丑陋。当幻想变成现实时,当初想象中的那份至善至美就会变成现实的不完美。此时,我们就会失望,就会继续幻想,如此循环往复。 其实,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心灵把控力、自我审视力没有得到锤炼,是你自己因此而产生了对已经拥有的情感的疲惫,是你自己没有回到自身去反省和努力,是你自己又因此产生了新的幻想。也一定是你自己,在幻想成为现实时,又重新进入你那魔鬼般的毁灭程序:到手的即贬值,经历过的即乏味! 中华文化的智慧核心指向每个生命的内观与自修,视一切外求为虚妄,视一切将自我问题外化为愚痴,视一切将自我问题错视成他人问题为邪恶。 我们的灵魂就在我们的生命中,没有跑到别的地方去。只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丑陋的一面,不愿意为自己的丑陋承担责任,才有了我们离开自己去向外部开始新的索求的历程。 人一生之中也许都在寻找两个伴侣——灵魂和生活的。 两者能够合二为一,那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 可惜,世事往往没有那么完美。 当你找到了一个生活的伴侣,时日久了,你不免感到有一点儿遗憾——他(她)没能和你在灵魂上有更深的交流。然而,当你找到了一个灵魂的伴侣,有时候,你又会觉得可惜——除了灵魂深处的沟通之外,你们共同的生活又有太多瑕疵。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也许就是徐志摩式的生活所做出的选择。对于我们大部分“非徐志摩”来说,也许真正的答案是:与其将幸福看做是找另外一个人让你在生活上可以完全倚赖,不如把自己修得可靠而不会陷入幻想;如果能够找到另外一个人一起在生活中共同追求灵魂的进步,如果非要寻找一个可靠的灵魂伴侣,那就一定要明白一个事实:凡是具体的人都会变化,都不会完全按照另外一个人的期待一直持续一种状态,你自己也是这样的。 真正的灵魂伴侣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你自己的信仰,而不是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存在主义者的实践早已经证明了这个真理!
![灵魂伴侣 田馥甄 从修行到“灵魂伴侣”](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6313690628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