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补贴政策2016 家电下乡大追踪(三)



系列专题:家电下乡

     招投标悬疑

    5月14日,新一轮全国版的家电下乡招投标结果甫一揭晓,面对名牌企业大获全胜的中标结果,一种质疑之声再次出现:家电下乡招标程序是否有必要,“还不如把省下来的钱用于补贴农民”。

    “竞投标只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一些参与竞标的中小企业多有怨言。

    这些中小企业认为,下乡家电采取招标方式确定,自然使得家电行业中的优势企业,特别是中标多类产品的企业明显受益。一些原本依存于农村市场、具备一定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破产。由于利益驱动,下乡家电招标环节也容易滋生腐败。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此前曾公开炮轰竞投标,称家电下乡根本不需要政府招标程序,既不要指定品牌和型号,也不要指定价格,而是直接交给市场调节,让农民购买任何一款产品都可获得政府补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农民朋友如今对家电产品更看重的是价廉实惠。

    “农村居民消费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价格异常的敏感,农民们不是不需要名牌,在价格与名牌之间,农民们首先选择的是实惠。不要怪农民不识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强调,“招标时应该让那些价低而实惠的企业多中标,这些是农民所真正需求的。要考虑农民的真正需求以及农村特殊的居住环境。” 

    专家提醒,政府招标容易出现权力寻租。如此大规模的家电下乡活动,可拉动近1.6万亿元的消费,其间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分配。而目前实行的政府招标、逐层拨款、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模式,有导致管理权力寻租的可能。同时,不排除一些财政困难的乡镇存在截留或者挪用家电下乡补贴的情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分析认为,在流通领域进行招标之后,家电生产厂家需要额外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应对各个省市的流通企业项目招标,使得中标产品的销售成本增加,而且农民消费者可购买中标产品的渠道终端数量也减少了,因此,渠道招标这个环节颇显多余。

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举措

     家电下乡扩大了内需,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压力。自从金融海啸以来,中国出口量萎缩,订单减少。许多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就业不足,许多农民工失业。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采取家电下乡补贴措施,扩大了农村需求,消化了过剩的生产能力。家电产品有了销路,推动了家电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与家电生产有关企业的生产。同时,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减缓了金融海啸的冲击。

    家电下乡拓宽了国内市场。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平衡,农村大大落后于城市。中国有2.5亿农户,是世界上最巨大的国内市场,利用家电下乡把农村市场发育起来,对中国目前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60%左右,而日本、美国的依存度仅在10%左右。开发农村市场,减少外贸依存度,调节经济结构,建立完整的自我循环经济体系,是大有益处的。

    家电下乡可以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家电首先是农民日常生活用品,但不仅仅如此。家电特别是电视、手机、电脑等,都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信息交流的工具。掌握这些家电产品的运用,要具备一些知识水平。反过来,这些家电产品的运用,可以扩大信息来源,增大信息交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对提高农民知识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非常有利的。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2016 家电下乡大追踪(三)
    不过,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也逐渐暴露出执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这对家乡下乡提出了新的要求。

    家电下乡产品质量要有保证。但从具体的执行情况看,在个别地区也出现了存货倾销、旧货翻新、以次充好等现象,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就要求我们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将中央的要求落实到位。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消费者、媒体、协会的监督力量,真正让假冒伪劣无处可藏。

    那些中标企业,如果条件允许,应当结合农民、农村特点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入乡随俗,这样,农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农村所需要的是那些功能丰富、操作简单、安全、耐用的产品。比如,海尔专门设计了能防止身长4厘米小老鼠的空调防鼠网、冰箱防鼠后盖板、洗衣机防鼠底座等,很受农民欢迎。

    财政补贴手续要简化,方便、易行、公正、透明,有利于农民购买。最初采取的方式是农民先购买产品,再去财政部门领取补贴,其间需要进行信息录入、审核等流程,还要求下乡卡、发票、身份证、户口本等证明文件“一个都不能少”,手续比较繁琐。很多农民朋友家住乡下,为了补贴要进城,来来回回跑几趟都没能领到补贴款,“来回路费都抵得上补贴的钱了”。因为不能方便快捷地拿到补贴款,打击了不少农民购买下乡家电的积极性。目前有些地方采取了不少的创新措施,比如由商店先垫付,补贴额度直接在商品售价中体现出来,随后再由财政部门统一对这些销售点进行转移支付。对于消费者来说,手续大大简便。不过也出现了监督难、审核难等问题。如何做到简便易行又公平透明,的确是考验政府智慧的大问题。4月下旬,中央多个部委研究并制定了《家电下乡操作细则》,大幅度简化了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程序,规定从5月1日至7月31日先在16个省市进行试点,成功后全国推广,这一问题有望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售后服务工作要做好。由于家电产品的自身特点,售后服务显得很重要。在城里,电视、空调出了什么问题,打个电话就能很快得到帮助。而在偏僻边远的农村地区,这一点很难做到。怎么办呢?一是在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之下,应当要求销售人员在售卖过程中,告诉农民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尽量不出现问题;二是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相关企业的售后服务人员也应当服务到位,对于售后服务成本较大的地区(比如人口稀少、人迹罕至的偏远农村),政府也应当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只有当产品售后服务也到位了,农民朋友购买下乡家电才会“买起来舒心、用起来放心”。

    家电下乡带有补贴性,应对不同收入者区别对待。中国幅员辽阔,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不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上,都有较大的差别,农村发展水平、农民生活条件也大不相同,东部发达地区的很多农村早已经进入比较富裕的水平,对于他们来说,家电是更新换代的问题,而不是购买补贴的问题。但在广阔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对家电是从无到有的问题,可是他们收入低下,急需资金支持,如果国家对他们有较多的补贴倾斜政策,对普及家电,开拓中西部农村市场,拉动内需是大有裨益的。

    电力供应要有保证。电力是家电产品得以使用的前提条件,只有电力保证供应,才能充分发挥家电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地区电网的投入,农村电力覆盖率大大提高,这为家电下乡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过去电力行业形成一种惯例,一旦遇到用电高峰,被拉闸限电的首先是农村地区,拉闸后农民就享受不到空调提供的凉爽,冰箱保存的新鲜食品,电视、电脑、手机都会中断,这会大大影响农民使用家电的效用,还会带来损失。当此家电下乡之际,电力行业如果还这样做,有悖于家电下乡的宗旨,是对农村的一种歧视,农民享受不到同等国民待遇。

    家电下乡提供了以信息知识武装农民的物质条件。在这些家电中有许多是属于信息产品,如电脑、手机、电视、电话等,这些产品不是一卖了之,当地政府应该考虑如何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作用。

    前些年,我到广东省德庆县参观学习,该县在发展农村信息化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庆县认为: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经营者存在“三大基本预期”,即:做什么?怎么做?卖给谁?这三大基本预期的核心是信息问题,正是因为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者之间成了一对矛盾,影响了农民有效进入市场,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信息网建立后,就能转变农村经营观念,帮助农民获取全面、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这是当前中国变革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民奔小康的关键。

    各地政府应当抓住家电下乡的有利时机,建立农村信息网络,开拓农村市场,进一步扩大内需,这就抓住了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可以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社保下乡”才是治本之策

    是不是启动了农村市场,家电下乡政策就算大功告成?

    远不是那么简单。

    中国农村虽然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是,农民的购买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振。农民不愿掏钱,不肯花钱——几十年来,“农村消费”这台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始终怠速。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如今中国“出口”这台机器的马力也不再强劲,只靠增加投资超负荷运转,能驱动中国经济这趟高速列车吗?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世界各国经济多将大幅衰退。中国政府出台家电下乡政策,有效地拉动内需,由政府补助家电生产企业,让家电企业以比平时低廉的价格惠及农村,提高家电企业的销售量,缓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

    追溯家电下乡的背景,将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作为一个时段来回顾,我们会发现哪些值得深思的东西呢?

                             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市场一直是家电市场的根据地,但大多数生产厂商发现,城市居民的家电消费已趋饱和,城市家电市场的钱越来越难挣。而中国农村家电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抢占农村市场将会给家电企业灌注新的生命力。而自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家电企业出口受阻,转战农村市场自然成为家电企业选择的主战场。

    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即使不算在城市打工的人员,仍然是很大的一个市场,其潜在效益是巨大的。尤其对家电市场而言,近几年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家电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村居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对家电企业来说,开拓农村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长远意义。

    家电下乡就是根据中国消费结构特点,针对农村消费者定向研发、生产、销售指定的家电产品,由财政部门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农村家电推进工程。通过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与流通服务体系,促进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家电商品销售网络,构建农村市场便捷、顺畅、有序的商品销售与服务体系,可以促进农村家电消费,提高农村家电商品拥有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排在第一位。2007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2461美元,但消费群体能力差异较大,需求不足和消费不能实现的现象并存,因此,消费空间极为广阔。事实上,消费对中国GDP的贡献正在显著增加,2007年中国11.4%的GDP增长中,消费对GDP的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4%、4.3%、2.7%)。相关调查表明,近年来城市家电的消费增长保持在5%左右,而农村家电消费年均增长率将为15%~20%。未来几年内中国农村家电市场的预期购买情况是,电视机25.73%、电冰箱17.62%、洗衣机15.43%、影碟机16.94%、音响10.77%、空调器16.19%。以安徽为例,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8%,而县以下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省的25%。2000~2007年,安徽农民每百户家庭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保有量分别年均增长13.7%、22.7%、16.2%,而同期城镇每百户家庭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的保有量年均增长仅为3.4%、2.0%、1.9%。2005~2007年, 安徽农民每百户家庭手机保有量年均增长16.5%,而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手机保有量年均增长10.8%。这说明农民对家电的消费愿望日益旺盛、需求趋热。

    家电下乡是当前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有力抓手。全球金融危机正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扩散,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中国出口受阻,经济增速下滑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在外需放缓的背景下,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必要手段,也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基础。只有9亿农民这“一大块”的消费需求得到激活与满足,内需才能真正、持久地得以扩大。据有关部门估算,目前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只消费了全社会30%的商品,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可以拉动中国自改革开放起30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此外,在目前形势下,推行家电下乡还有利于消化家电行业过剩产能,有利于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度过难关。

                            渠道构建不可或缺

    农村流通网络残缺不全,农民购物并不方便。供销社曾经是农村销售网点的主渠道,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早已陷入困境。目前主要是一些分散的个体工商业户活跃于农村市场,但这些个体工商业户不仅大多实力不够、素质不高,假冒伪劣商品多,而且在经营、仓储等方面有很大局限性,不具备经营耐用消费品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需要,难以担当开拓农村市场“主力军”的重任。农村地域面积大,商业网点奇缺,适销对路的商品在农村供应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了限制了农民消费能力的实现,也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增长。

    农村市场位于消费金字塔最底层,农民购买力很低。由于农村营销体系和渠道不发达,管理销售成本高,所以长久以来的一个怪圈就是,农民买家电反而比城市还贵二三成。

    某种意义上讲,家电下乡不仅仅为了刺激消费,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村市场建立便捷、顺畅、有序的商品销售与服务体系,降低管理销售成本,以期有更多产品按照这种模式下乡。从最初只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和手机四类,到新增摩托车、计算机、热水器和空调四类,之后还有可能再增加。

    面对一个基础薄弱的经营销售渠道,企业愿意投注多少资源,而不是卖什么产品,成为家电下乡的关键。家电产品不像柴米油盐酱醋,不是一锤子买卖,它牵涉到配送、上门安装和维修等售后服务,需要设立销售网点或找各村镇驻地的合作伙伴。这部分投入,是家电下乡成功的必要条件,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力度却不大。因为农村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点的建设,比销售产品更为复杂,需要投入的成本很高。

    中国的家电渠道大战,过去几年才刚在沿海发达地区激烈交锋,并以北京和上海战局暂告一段落,接下来进入三四级市场展开拉锯战。家电下乡政策吸引家电企业提前进入农村市场布局,但企业是否乐意在农村市场下赌注?这有赖更进一步的配套措施,比如政府补助,鼓励农村创业,发展各个村镇的家电销售网点,以及培养各个村镇的安装、维修人才,真正达到“服务下乡”。

    家电下乡成功的充分条件,则来自农村购买力的释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绿皮书》显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增加621元,按当年价格和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15%、8%。2008年,农村投资和消费呈现出加快增长的态势,全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万亿元,增长20.7%。2008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1亿元,名义增长13.6%,实际增长6.6%。农民消费倾向为0.70,与2007年下降了0.0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3%,城乡居民使用效率支出明显增加,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9%和43.7%,分别上升1.6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家电下乡究竟能释放出多大的购买力能量,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保障体系建设是根本

    1979年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到全国。然而历经30年的实践,“三农”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在农村,达到富裕水平的农民还是少数。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还是以种粮为生,实际上这部分农民生活还较为困苦。一方面,种粮成本不断上升,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灌溉等农业上游产业夺去了粮食生产的一部分利润,再加上下游粮食收储、运输、加工、营销等产业的挤压,粮食生产的利润被挤压到难以容忍的地步。另一方面,农民生活成本不断上升,婚、丧、嫁、娶、教育、医疗、人情往来等费用的增加远远大于收入的增加,单纯依靠种粮无法保障正常的生活需求,他们尽可能地压低基本的生活消费,从牙缝中挤钱以备应急之需。

    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发展还并不均衡,农村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别。家电下乡能否真正实现同等的国民待遇,饱受考验。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很好,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社会保障没有覆盖到农村,农民未能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好处。

    农民不像城市居民一样,有住房、医疗、养老、生育等多项社会保险。“攒钱养老”、农村家庭自我保障成了农民应对生存危机的惟一办法,存款成为农民应对大病大灾等风险的惟一工具,这也成为当前制约家电下乡的瓶颈。笔者认为,只有“社会保障体系下乡”,让社会保障体系惠及广大农村,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才敢放心花钱,家电下乡政策才会更有活力、更显张力。

    社会保障同社会文明相伴而生,随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憧憬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城镇偏向的二元结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较城镇更为滞后。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8292.html

更多阅读

沟通化解矛盾案例故事 如何化解客户沟通中的6大拒绝(2)

在《如何化解客户沟通中的6大问题(1)》文章中,我们讲到如何应对客户常见的六大间接性拒绝问题,本篇文章将继续就客户沟通中的拒绝问题进行分析,以避免刚开始就丢失掉一个优质客户。了解、熟悉客户沟通中的拒绝问题应对,有利于提高客户沟

创业借贷步骤 家纺创业百分百销售的十大步骤(三)

不买是因为觉得价值不够。先了解顾客的人生价值观,看什么对他(她)最重要。推销就是用一把刀捅过顾客的心脏血滴出来,再告诉对方你有种药,如此,顾客会追着你跑。一个人还未改变,是因为痛苦不够。一个人还未挣大钱,是因为痛苦不够,一个人

白领兼职创业项目 工薪族白领成功创业秘笈大公开(三)

怎样寻找成功的系统呢?它应该符合以下5个条件:1)有10年以上成功的记录,并且至少经历过1次经济危机,已被反复验证过的企业。2)具有你能够由此获得成功,值得信赖并可充满自信地与他人分享的商业机会。3)具有长期的教育计划,把你作为人才

十大省钱网游 新新人类省钱的十大原则(三)

计划消费的原理类似于期权,提前把以后的消费行为安排好,自然缩定了价格波动的风险。至于为何计划消费比实时消费更省钱,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行为的规划更合理,避免了实时消费有可能价格较高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商家得到了未来消费的保证,可

声明:《家电下乡补贴政策2016 家电下乡大追踪(三)》为网友傲視範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