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军 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银行放贷好坏应由自己承



  采访·撰文/张莎莎

  五月18日,审计署发布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披露了各地方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增长政策中,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运行中。

  自去年11月中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市场上贷款量激增,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达到了去年全年贷款规模的92.2%。

  大规模的信贷资金并没有完全流入实体经济,有少部分资金向其他渠道分流。审计署此时将问题披露,意味着什么?这会对我国信贷政策、银行和企业的具体行为,以及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产生什么影响?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教授。

  信贷资金是否流入实体经济,问题不完全在企业

  数字商业时代:审计署发文披露信贷资金部分没有流入实体经济,业内有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怎样才算流入实体经济的范畴之内?

  赵锡军:这个问题要从两个部分看。一部分是能够区分出来,有一些是很难区分出来的;有的环节能区分出来,而到另外一些环节就区分不出来。所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有些是模糊的。

  从空间上,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资金是统一的盘子,从银行贷款的时候是流入资金,但是在用的时候就混在一起用了。从时间上来讲,立项之初和最后使用资金时的市场可能会发生变化。也许企业原本想投资钢铁,但中央政策突然限制钢铁扩大投资,那么企业就不得不把原来的项目进行调整。要是企业有总公司和分公司,内部资金往来就会更加复杂。

  数字商业时代:造成这种模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企业是有意还是无意导致这个问题出现?

  赵锡军:资金来源太单一。现在企业只能从银行这个渠道获取信贷资金,如果企业可以从其他地方筹集到资金,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看信贷资金是否流入实体经济,不能完全把问题归在企业身上。

  市场环境好时,企业需要钱投资后才会有回报,这样企业才愿意去筹集资金。当市场发生变化以后,已经获取信贷资金的企业,如果继续把钱投入到企业里,就可能会产生亏损。所以企业是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这对企业来讲是无可厚非的,只不过对于银行,这是不允许的。银行贷款给企业必须要专款专用,所以两者之间可能会出现矛盾,这个问题政府很难解决。这就是说,有些信贷资金无法清晰界定。

  银行放贷避免重回老路

  数字商业时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规模的信贷资金会给银行带来多大的风险?是否会加大坏账几率?

  赵锡军:风险要从两方面来看。国家现在要求贷款的项目将来不一定没有风险,银行自己贷出去的项目将来不一定有风险。目前来说,国家现在投资的项目有些可能就是为了刺激经济,将来未必有很好的回报,所以这也存有争议。

  但如果说政府的项目将来会有很好的回报,而银行未把信贷资金投入到政府的项目,这有可能是银行没有落实好政策。另外,如果银行把资金给了别的企业,企业有风险时,进而也会增加银行的风险。

  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政府的项目要求银行发放贷款,如果贷款出了问题,是银行承担还是政府承担?政府承担,那就又回到90年代的老路去了。现在银行发放贷款,不管好坏,都应该由银行自己承担。

  不能一棍子打死票据“空转”

  数字商业时代:在今年一季度新增的1.48万亿票据融资中,存在“空转”的现象,未流入实体经济的占比大约为20%,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赵锡军: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状况,这跟企业的资金来源狭窄有关系。企业需要资金,如果资金的来源比较广,那就可以从银行、证券市场及其他地方广泛筹集资金,不必要指望着通过发行票据来融资了。

  问题是股票市场不景气,银行贷款看则宽松,实则严格,企业需要资金,债券又发不出去,那就只能发票据,用中期票据来替代贷款和公司债。但问题是企业往往是以比较低的利率来发行票据,融到资金以后却不一定用出去,可能回过头来又把它存到银行,或者是以比较高的利率做别的事情,又回到银行了。因为票据的利率比较低,所以资金没有用出去,只是“空转”了一下。

  数字商业时代:票据“空转”的危害是什么?

  赵锡军:从政府和银行的角度讲,如果信贷政策没有很好地执行,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执行就会打折扣。银行如果说没有把贷款政策落实好,也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作为企业,如果把资金用到房地产、金融市场这些容易过热的领域去投机,那会助长金融市场的不安定,危害就更大。反过来说,如果企业没有按照政府贷款和票据指定的用途,而是用到更好的地方,或许效益更好,所以要看企业具体把资金用在什么地方,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票据“空转”。

  银行经营好坏和国家无关

 赵锡军 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银行放贷好坏应由自己承
  数字商业时代:就审计署此次披露的问题而言,政府、银行、企业谁的责任更大一些?三者在这个问题出现的过程中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赵锡军:原则上来讲企业怎么用资金、银行如何发放贷款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企业、银行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所以银行经营好坏和股东有关系,和国家没关系。

  但我们现在处于一种不能完全分清的状况。一方面我们有很多企业是国有控股,很多银行也是国有控股,国家作为股东影响银行的贷款,影响企业的决策。另一方面,所有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以后的效果,都需要通过银行和企业表现出来。比如说制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实施4万亿元投入计划,国家投1.18万亿元,让企业跟进投3万亿元。国家投了一部分,企业也要跟上去才能满足、才能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银行也愿意贷款配套,企业才能完成这个投资。从这个角度讲,国家、企业、银行之间的关系,理论上分得清楚,但实际上又分不清楚。

  数字商业时代:在审计署下文不久,银监会就《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可见政府对信贷资金的关注度。在这种监督、规范下,一季度的信贷资金高潮是否会就此终结?如果继续高速增长下去会对银行产生什么影响?

  赵锡军:这要看经济形势的变化,因为我们是反周期的经济政策,如果经济形势没有好转,那么政府要不要采取措施是没有答案的问题,一切取决于未来的经济如何发展。如果现在已经见底了,那我们国内可以政策调整了,但是没有人敢断言现在经济已见底,政策也就不能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放贷高速的前提是经济的恶化,如果经济好转越来越明显,那肯定不会去大量发放贷款而是收缩。客观看待这个问题,中央银行应该有各方面的准备:经济好转时有收紧政策的预案;要有近期继续维持现状的预案;要有形势恶化,使国内经济进一步受到影响,需要加大刺激的预案。

  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与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市场、证券投资与金融监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8241.html

更多阅读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胡继连,教授、院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产业组织与管理主要学术成就1.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及水权市场的建设与管理研究”(20

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A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石油大学)历史沿革195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校部分石油、石化学科合并升格为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大学参见北京:“北京大学(……)历史沿革”

声明:《赵锡军 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银行放贷好坏应由自己承》为网友故事配酒你配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