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向中国平安公益大使刘翔授旗 border=1>
慈善也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新慈善家”们正在学会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来从事慈善事业。
2009 年5 月11 日,北川县桂溪乡平安小学板房校区,中国平安集团在这儿有个支教行动启动暨奖学金捐赠仪式。小学在坡下,是几排活动板房。原来的学校是中国平安集团在1997 年出资建设的一所希望小学,去年“5·12”大地震中,校舍略有损坏,但并无大恙依旧安然挺立,全校600 多名师生无一伤亡。震后,北川县教委决定将桂溪乡平安希望小学改为中心校,平安集团又出资在原址上重新修盖校舍,如今尚未竣工。
上午10 点,天气已经很热了。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 马明哲、平安产险董事长兼CEO 任汇川、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兼总经理李源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涂猛、平安小学校长蒲春明,还有刘翔,顶着大太阳坐在狭小的院坝里。刘翔是平安集团的公益大使——坡上挤满了当地居民,他们都是来看刘翔的。学校师生一部分在上课,出席仪式的师生则站在房前窄长的阴凉地里。高年级学生开始懂事儿了,他们很配合地在升国旗时行少先队礼,在马明哲递给涂猛1000万元支票时热烈鼓掌,和志愿者一起放飞拴着心愿卡片的气球,并选派两个学生代表上台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励志诗歌。仪式结束后,他们按照老师的安排,由刘翔领着上了一堂体育课。一年级的小学生们一会儿就待不住了,尤其是男孩们,开始打闹。他们不明白中国平安是做什么的,也不清楚马明哲手上的1000 万元是什么概念,懵懵懂懂地知道“刘翔是英雄”;不过孩子们知道“学校是‘平安’盖的”,教室修得很牢固,地震的时候它们保住了平安。
马明哲举起来的1000 万元支票是“中国平安希望奖学金”的首笔捐赠。新成立的“中国平安希望奖学金”采用跟踪奖励机制,对所有平安出资援建的平安小学和平安希望小学中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实行长期扶持和激励,按照从小学到大学的奖励标准,每名获奖学生可获得500 元至5000 元不等的奖学金,帮助他们完成从小学至大学的全部学业。用中国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的话说,“对孩子的关心要一直跟踪到他真正成才,对他们关心得更持久一点,促进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他们带来持续的动力”。
每年,中国平安对公益事业的投资都有数千万元,援建希望小学、创建“希望奖学金”只是平安集团公益慈善事业的一部分。平安集团从1994 年开始资助希望工程,当年在安徽六安援建了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至今已在全国建起52 座,还在四川灾区援建了两所平安小学。围绕小学的建设,平安集团又衍生出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慈善项目,比如设立奖教金,每年奖励100 名教师;开展小桔灯乡村图书馆计划,为学校建起小型图书馆;开展志愿者乡村支教活动,每年都有百余名志愿者定期、定点地到平安希望小学开展支教活动。
平安集团的公益慈善行动,符合了当今国际上的慈善潮流,那就是“新慈善家”们用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来从事慈善事业。平安集团的董事长兼CEO 马明哲先生称得上“新慈善家”,2007 年他和夫人捐资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名下设立了专项“明园慈善基金”,首期捐赠2000 万元,致力于赈灾、关爱妇女儿童以及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支持文化发展等公益慈善事业。
“新慈善家”不是含着银匙出生的人,他们没能从父辈那里继承大笔财富,而是依靠个人奋斗成为亿万富豪。他们经历过贫困,一辈子忘不了穷困的含义:那不仅仅事关生存,更抹灭尊严、扼杀希望,令人看不到出路。正因如此,“新慈善家”更清楚弱势群体最需要什么,钱用在哪里才更有效率。他们在慈善事业上更有创造性,更有责任感,同时更想借慈善证明自我。
卡内基、洛克菲勒等企业家是“新慈善家”的鼻祖,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金融家克里斯·霍恩则让“新慈善家”的形象更加鲜明。软件企业家比尔·盖茨,退休了,要将余生和余钱投入到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慈善事业中去。沃伦·巴菲特把原本可以留给后代的300 亿美元个人财富全部用于慈善,那是世上最大的一笔慈善捐款,不知会不会落得子孙的埋怨?对此,巴菲特早已对儿孙做出了回答:“我认为一个富人留给子女的,是足以让他们一展抱负,而不是多到让他们最后一事无成。”
更年轻的克里斯·霍恩没有巴菲特、盖茨那么大手笔,但丝毫不逊色。42 岁的伦敦金融家霍恩是出了名的“坏孩子”, 他创立了欧洲最大的对冲基金“孩子基金”,外界评论他“行事一向硬朗,在谋取基金最大利益上行事果断,甚至不惜上诉到法庭”。“孩子基金”曾以定价不合理为由发动其他基金,成功反对德国交易所并购伦敦交易所的交易,并把德交所主席和行政总裁双双拉下了马。金融危机爆发前,霍恩一次性向慈善机构捐款5 亿英镑,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捐款。之前,他和妻子已经累计捐款8 亿英镑。慈善事业改变了他“坏孩子”的口碑,柔化了他“硬汉”的形象。
“新慈善家”多为金融业人士,比如著名的英国慈善基金会(New Philanthropy Capital)属非赢利组织,专为捐赠人和慈善基金会如何有效运用资金提供建议,几位创始人都曾是金融巨子。玩惯了大钱的人是不同于普通公众的,他们怀有拯救世界的勃勃雄心,专注于伟大的事业,通常那些事业都事关国计民生。他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受到了严格精准的商业训练,将这些素质和经验注入慈善事业的运作机制中,取得了切实的成果,形成了再注资的良性循环。比起签张支票然后走人,“新慈善家”更注重慈善事业的薪火传承,为此他们不惜亲自主持一个慈善机构,直接施加个人影响。克里斯·霍恩的妻子曾说,她带领一个团队严格谨慎地调研了每一类慈善项目,以期找出一个能“产生巨大转变”的项目,“我们应该遵照霍恩的投资路子,将商业模式投入到慈善发展之中”。
传统上,中国企业的捐赠是企业家的个人行为,企业本身没有专门的慈善计划和意识。原因,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的观点解释,乃企业慈善行为相对于个人捐赠更为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是系统管理工程。随着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企业也越来越乐于扮
演负责任的“企业公民”角色。这一点,从“胡润排行榜”可以看出某些变化。从2005 年起,“胡润排行榜”推出“企业社会责任50 强”榜单,开始注重企业对公益事业的贡献。2008 年的榜单上,中国企业有38 家,比例逐年上升,令胡润“感到吃惊”。而根据中华慈善总会的调查数据,中国企业的捐赠一直是中国公益事业善款的主要来源。按照国际含义,企业的捐赠除了资金型捐赠,还包括劳务支持、技术和岗位培训、智力支持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位列“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 强”榜单之上的平安集团早在5 年前就和深圳的几个伙伴企业——万科地产、招商银行、TCL、腾讯,以及IBM 中国、诺基亚中国、思科中国,联合发起了一个“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在各自的领域里做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工作。经过多年的规划和持
续发展,平安集团的公益项目,如“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计划”、“平安大学生励志计划”打造出“平安”的公益品牌,形成了企业效益与公益慈善事业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环。其中最重要的是,平安集团抓住了当代企业慈善的核心:慈善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商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有了良好的商业收益能为慈善事业注入新的资金,慈善项目规范化、制度化运作为企业赢得最大的公众好感,这种公众好感是任何直截了当吹嘘自家产品的广告都换不来的。这一点,美国传媒大亨、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创始人泰德·特纳的亲身经历是最好的证明。特纳一直资助环保事业,获得了数不清的市民奖及业界荣誉,《时代》杂志推选他为1991 年最出色的男性。1997 年,他更把自己净资产的1/3,即10 亿美元捐给了联合国,
用于全球人口控制和传染病的防治。当然了,联合国把他树为全世界对抗传染病的英雄。他是捐了10 亿美元,可到2001 年,特纳的资产已达90 亿美元。他由衷地说了一句话:“我发现,我越是做好事,钱进来的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