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什么不开放冷宫 开放VS保护,故宫准备好了吗?



     600行政人员拟搬出紫禁城,扩大开放困难重重

 故宫为什么不开放冷宫 开放VS保护,故宫准备好了吗?
  每年“十一”黄金周,对故宫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节前,故宫博物院上下就严阵以待,制定了专门的接待预案:10月1日至5日每天提前一小时开放,由8:30提前至7:30;开启端门区域的30个售票窗口;增加指路牌和引导人员,加强开放路线的客流疏导;在人流密集的御花园内东、西分流,由南向北单向参观……

  客流高峰如期而至。仅10月2日一天,故宫接待游客17.5万人次。据故宫此前的测算,每天参观游客在3万人次左右是最佳游览状态,上限为8万。“故宫的接待压力,我个人觉得是世界第一。”目前在故宫研究院工作的作家祝勇坦承。

  如果鸟瞰这些年的故宫,会发现“人山人海”的范围正在蔓延,拥堵却未见好转。2002年,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只有30%。那一年,故宫大修计划启动,计划到2020年将开放范围扩大至76%。

  如今,时间已过去近2/3,根据故宫官方网站介绍,扩大面积目前已扩大到52%。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在微博透露,“故宫的朋友觉得压力山大”。

  “十一”刚过,故宫博物馆又传来最新消息,院长单霁翔表示,慈宁宫、寿康宫等居所最迟将在2015年建院90周年时开放。经修缮,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居住的寿康宫将进行原状陈列;安陵容居住的延禧宫将成为外国文物馆,宫藏钟表、仪器将在这里亮相;敬妃和欣贵人最终移居的慈宁宫,将变身为雕塑馆;位于养心殿南面的御膳房将作为家具馆,长期存放展出库房里的紫檀、花梨等宫廷家具。届时,开放面积将提升到65%。

  单霁翔再次强调,故宫红墙内的办公区将在2016年全部搬出。然而,近年来爆出展品失窃、文物受损等负面新闻,让人不禁为故宫捏把汗—以目前的游客数量和管理水平,如此大规模地扩大开放范围,故宫能否承受得了?

  “禁区”别有滋味

  与一般博物馆相比,故宫博物院是特殊的。它不是为了陈列文物而存在的建筑,它本身就是“文物”。

  1925年开始打开宫门对公众开放的故宫博物院,开放之初就经历了“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的盛况。

  然而直到1949年以后,故宫才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整修。日常的小范围修复也在陆续进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务院每年向故宫拨出维修专款,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

  第二次大修从1974年开始延续了7年。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只能把人力、物力集中在危房、塌房的抢救性修复上,“坏哪儿修哪儿”。这次大修的对象主要是前三殿、后三宫和东西六宫。工程完成后,主要开放地区的建筑基本呈现出了今天参观者看到的样子。

  故宫未开放的区域则一直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网络上曾流传一组名为《残垣断壁,故宫未开放区的真实景象》的照片,有网友感叹“看习惯了它的辉煌与宏伟,想不到还有这样凄凉的一面”,但也有不少人觉得“别有一种味道”。

  “白天的故宫吵吵嚷嚷跟王府井差不多,但有时我在闭馆之后从太和门广场经过,非常空旷,那时才感受到历史上的皇帝曾经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宫殿。”祝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他身处故宫的感受。祝勇从2003年开始关注故宫,作品《旧宫殿》、《血朝廷》等都是以故宫为题材,散文集《故宫的风花雪月》也即将出版。故宫在他眼中是“毕生的写作资源”。

  “有一次晚上参加活动,我陪白先勇在故宫里散步,他直惊讶‘感觉跟电影里面一样’。”2011年正式进入故宫研究院工作之前,祝勇就曾到过故宫未开放区域。“我写故宫时就是要体会皇家故宫的感觉,它在历史上的原始模样。”

  目前,故宫对公众开放的区域集中在中轴线一带,南起午门,北至神武门。故宫内部围绕各建筑群而建的红墙,形成不同院落的分区,红墙内建筑物的面积大约占故宫整体面积的2/3,现多作内部办公科研用途。

  “工作人员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去,有些没有开放的宫殿长期锁着,只有有任务的时候才能进去。”祝勇举例,“比如故宫里有个很高的建筑,叫雨花阁,屋脊上有四条飞龙,特别漂亮。那是修炼藏传佛教的地方,乾隆收藏的佛像、唐卡还是他在世时那样,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动过。”祝勇第一次进去时特别惊讶,“这个宫殿里连灰尘都是文物”。

  “节流”难题

  “像雨花阁这种建筑,目前没有开放,也不可能开放。空间太小,如果游客去早就踩塌了。”祝勇认为故宫100%开放不太可能,“去年10月2日一天就接待了18万人,相当于某些地区一年的接待量”。

  2012年,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1534万人次,同比增长9%。同年,根据英国《艺术报》于2013年4月公布的数字,世界四大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圣彼得堡埃米塔什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均未超过1000万。

  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客流量令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游客安全等方面承受巨大压力。2011年的五一黄金周,故宫曾尝试采取限流措施,规定每天参观人数上限是8万。“但根本关不上售票窗口。面对积聚在窗口不肯离去的观众,只能继续售票。”故宫院长单霁翔事后描述。对难得来北京一趟的游人来说,参观故宫是他们的刚性需求。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告诉记者,有一次限流时,进不去的游客全都堆在东门、西门、南门地区,“旁边就是国务院办公的地方,严重影响相关部门的办公秩序,甚至是国旗班正常的休息”。

  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开始实行单向参观,所有游客只能从南侧午门进,经北侧神武门出。新规实施后,故宫参观秩序得以改善,有效避免了双向参观造成人流堵塞。副作用是神武门外的拥堵—由于出口附近没有地铁站,景山前街、沙滩路口等地常因游客和旅游大巴云集而交通堵塞,节假日和晚高峰尤甚。

  今年1月的汇报会上,故宫介绍了正在探讨的限流方案:一是强制大型旅游团采取网络购票,以便控制团体的进场时间,尽量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1点半的高峰期;二是对脆弱文物点设置人数上限。

  祝勇觉得面对游客压力,故宫有时也挺无奈的。“故宫的游客来自各个地区各个阶层,票价又便宜,不能不让人家来。不是我替故宫说话,确实有些游客素质比较差。比如我们后花园那个假山,本身就是个文物,不允许攀登。但有的游客偏要爬上去照相,这边保安刚轰下来,那边又上去了。保安又不能抓人,毕竟人家只是照张相。”

  对于故宫的开放,祝勇持保留态度,“我个人觉得故宫应该保护第一,开放第二。但故宫院方还是比较顺应民意,在尽可能地增大开放面积。”

  开放VS保护

  另一条路,就是通过增加可游览空间来分散游客。

  但刘阳分析,预期的分流游客效果很难达到。一直以来游客最密集的区域是“中轴线”,自南向北包括前三殿(前朝典礼区)、后三宫(宫寝生活区)和御花园。“皇帝在哪办公,在哪睡觉,这是所有老百姓都会去看的,没法分流。”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主任傅红展曾提到过一个“奇怪”的现象,《清明上河图》在上海、台湾、日本展出时都引起了轰动,高峰时期甚至会出现排队四五个小时等候参观的盛况;但在故宫院内展出时却影响平平。究其原因,对于普通游客来说,红墙黄瓦的皇家建筑群才是最吸引他们的“展品”。“游客不太在乎看到多少文物”,书画、器物,虽然样样价值连城,放诸故宫这个文物的海洋中,就吸引不到眼球了。

  距中轴线较远的书画、陶瓷、钟表等藏品展往往被游客冷落。例如,位于外东路的皇家藏书楼文渊阁,2013年4月开始对外开放。但“游客都不知道,也没时间去”,只有一些散客会光顾。

  祝勇多年来几乎走遍了故宫的角角落落。在一些不开放的宫殿里,“春天一地的荒草和鲜花,进去以后会没到膝盖,也挺震撼的”。“雪后的故宫更加冷清空旷,屋顶上厚厚的积雪慢慢地裂开,就像冬天河水冰裂一样,然后突然掉到地上。前后左右不同的宫殿大块的积雪‘扑通扑通’落下,感觉非常奇妙。”这些微妙的体验经常被他写进书里,“听着导游词匆匆走过的游客不会有这些感受”。

  故宫网站提供给游客的“两小时游览推荐路线”,覆盖的也只是“中轴线”区域。刘阳透露,故宫的游客中,参团游客占了六七成。而旅游团一般在故宫停留的时间只有40分钟至1小时,只够沿中轴线一路走过。在这种关注度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虽然故宫已经陆续开放了一些建筑,但疏散中轴线游客的效果并不明显。

  办公科研区的迁出也面临“很现实的问题”。院长单霁翔透露,去处之一是西河沿文物科技保护用房,位于故宫最西侧,红墙以外,灰墙以内。另一处在距故宫约35公里的海淀上庄,将建设现代化的库房和5万平方米的园林。但刘阳认为,“很多部门不可能搬离故宫,比如接待部门、保卫科、消防队。”故宫机构庞大,内设处级机构30个,在职职工1400余人。“文物移动起来很危险,修复、科研工作也无法脱离原址进行。”

  全面开放后,仅剩余的24%空间将如何分配,目前故宫方面还未公布具体规划。

  就室外区域而言,故宫的特殊性在于“宫殿排列密集”。“它不像颐和园等大型园林,地广人稀,可以分散游客。故宫巨大的客流量,平均到每一寸土地上,都是不小的负担。”刘阳说,“像乾隆花园里,都是精致的小房间、小亭子,承受不了这么多游客,所以现在只开放了2/3。”

  另一个“故宫”

  “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俄国埃米塔什博物馆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但是,无论以任何标准进行评价,故宫博物院与之相比毫不逊色,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2012年7月,在媒体通气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如是说。

  从馆藏数量、古建规模、历史意义来说,故宫确实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与世界一流博物馆的距离是否真如单院长所说那样近?

  删繁就简。经常被拿来和故宫比较的博物馆,是另一座“故宫”。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系出同源。1948年秋,经过三批运送,共计2972箱文物抵达台湾。

  1965年,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现址落成开放。由于历史地位特殊,台北“故宫”由台湾“行政院”直接管辖,与“文化部”、“教育部”等同属“部会级机构”,并有专门的《“国立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明确其地位。

  台北“故宫”的经费需要“立法院”审核通过,并一年两次向其报告。公众也可以在“故宫”的官方网页上查到历年年报,清晰记录了全年工作和预算执行情况。大至南部院区筹建费用,小至赔偿收入、废旧物资售价,各种明细一一可查。

  博物馆的商业行为很容易受到争议。台北“故宫”中也有富春居、三希堂等餐饮场所:富春居被布置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气氛;三希堂提供蒸笼点心、仿古菜肴、精致茶点,现场有古筝弹奏。由于与台北“故宫”的文化氛围一致,这些场所并没有引发星巴克入驻北京故宫时遭遇的反对声浪。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文化。”台北“故宫”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文化衍生商品的成功使销售业绩扶摇直上。‘朕知道了’纸胶带正好赶上清宫电视剧热潮,加上网络社群疯转、媒体热烈报道,一度热卖到缺货。以本院明星文物翠玉白菜造型设计的‘翠玉白菜伞’、仿宋代官窑瓷器冰裂纹的‘冰山一脚潮袜’也赶上了这次风潮。馆藏的69万余件华夏文物是文化创意的活水源头,可以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元素和故事。”

  台湾一位艺术史学者告诉记者,近年来国际上博物馆自筹经费的呼声很大,不少博物馆努力推出更吸引人的展品、外借展品、开发文创商品等来增加收入。虽然增加了偏向商业的活动与运作,但仍以保存、研究、策展、教育为核心价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774.html

更多阅读

既然乙肝不会遗传,难道肝癌会遗传吗? 肝癌会遗传吗

匿名‘因爱了解’小姐说:老公家是家族性的乙肝,他的姥姥、姨、舅都是乙肝,姥姥04年肝硬化去世,婆婆06年肝癌去世。老公是大三阳,我长时间生活在阴影中,每天都是神经兮兮的,看不得与乙肝有关的字眼,看到了都会往老公身上想。匿名‘关注’的网友问

关注高危行业,到底都关注了什么? wtbdkj到底是不是高危

高危行业的事故频发,一而再再而三的敲响安全警钟,警钟声音响了到底能够响到多远,警钟的声音是响到了高危行业的职工心里,还是响到了管理者耳里,或者说是响到了上层政府监督监管耳里,不得而知。反正是现在的煤炭企业里,上级有上级的政策,下级

知道为什么,兔子爱吃胡萝卜吗? 哪个小孩爱吃胡萝卜

知道为什么,兔子爱吃胡萝卜吗?你肯定会说“不知道”或者“兔子就爱吃胡萝卜,这是不变的定律”。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因为胡萝卜有营养,所以兔子就爱吃。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连兔子都知道胡萝卜的营养,为什么我们就不知道呢?作为蔬菜的胡萝

声明:《故宫为什么不开放冷宫 开放VS保护,故宫准备好了吗?》为网友煙癮難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