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如此阿娇,引几个流氓空折腰。本周邓玉娇案终审,阿娇姑娘防卫过当,但免予刑罚,算是全身而退。我不觉得这是网友的胜利,民意如果真能强大到这个地步,股市哪还有那么多黑幕,还不早就圣洁得像邓玉娇的心灵了?救她命的,是心智障碍。当小邓最初染上精神疾患时,家人一定忧心忡忡,谁能想到,这反倒让她得以保全了生命和自由,顺便也成全了社会舆论,顾全了领导面子。 世界就这么玄妙,好与坏的转换,全在一念之间。就如同“大小非”,去年还被当作禽兽,如今比教授还招人待见。 众多知名机构磨刀霍霍,憋着推出专户理财产品(资金门槛5000万),“大小非套利”是主打招牌。怎么套?根本不上二级市场买股票,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获得折价的减持限售股,下一交易日卖出,号称无风险套利。我就纳了闷儿了,这么多机构都要玩无风险套利,套的是谁的利?风险总得有人担吧? 大小非这块肥肉,其实早就被机灵人盯上了。远在去年,我就知道有一帮家伙,自称“大小非黄牛”,天天看公告,哪家公司有大小非解禁,提前作分析,觉得质地不错、流动性好的,就会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留言,要求买入。卖方会很快回复,双方谈妥价格,一般不高于9折。买入后的第二天,买家迅速抛出,经常轻轻松松扛走10%,比敢死队省心多了。套现后,继续下一笔操作,那阵子,俩月翻一倍跟玩儿似的。 不过好景不长,机灵人越来越多,便宜货就难找了。如今能拿到九五折,就算不错,大部分品种已经只有两三个点价差。等到理财产品蜂拥而来,只怕当不成“大小非黄牛”,却被大小非当肥牛给涮了。 其实无风险暴利这事,一向不能长久,利润平均化,风险收益成正比,是市场铁律。几年以前,还盛行过一个产品,集中散户资金,专打新股。风险倒是没有,怎奈中签率超低,收益率自然也就“低到尘埃里去”。到了后来,新股干脆停发,您还上哪“套”去? 虽说IPO是时下媒体最热的话题,但谁都明白,指望打新股活着,比余秋雨这种人给灾区捐款还难。IPO带来的套利机会,不在其本身,而在于搭护盘资金的顺风车。为保证重启IPO成功,银行、地产、券商、铁路等江湖大佬集体暴动,硬扛指数。咱还是前几周的老策略,趴在大胖子们的背上,欣赏指标股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