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已于近日正式发布,根据该办法,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
上述举措无论立意还是愿景都是值得期许的。就立意而论:一方面,中国新兴加转轨的基本国情近乎必然地造成社保基金严重欠账。世界银行曾有研究报告指出,按照现行制度模式,2001年-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就将高达9.15万亿元。另一方面,同样因为新兴加转轨的基本国情,中国至今保有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20万亿元,很显然,这些企业既为全民所有,自然当由全民所享,用以补充社保基金可谓正途。
另就愿景而论,国有股转由社保基金持有至少可以带来三项收益:其一,过去很长时期内,国企虽为全民所有,但却甚少回馈国民,而今通过国有股转持,国民将可获得强制分红之外又一条获利渠道;其二,中国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费不足,而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保障不足,而今通过国有股转持,中国可在不增加财政赤字的情况下较为显著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其三,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中国股市致命的隐患,但其伴生的“大小非”减持压力仍然考验着股市稳定与发展,而今通过国有股转持,至少将有600亿元以上股份自动延长禁售期三年。
以上所述大致给定了国有股转持的逻辑起点与终点。需要推敲的是,国有股转持究竟应以何种方式予以落实。要看到,对于任何关涉重大的系统工程而言,真正决定其成与败的往往都是看似琐屑的细节问题。关乎于此,最明显的例证是,此前一议再议的国有股减持反复成为股市暴跌、暴涨的最大推手,在大方向正确前提下却没能改变其胎死腹中的最终命运。
孪生于国有股减持的国有股转持如今已经落地,作为新生事物,其在未来亟需跨越的沟壑至少包括以下三条:
第一,“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依法划转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这是早在2003年就确定的方向。有鉴于此,当下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尽快通过合适的方式明确相关各方未来的预期。譬如说,本轮转持定下的范围、标的、比例、程序适用于多久,本轮转持未涉及的国有企业将按何种原则、何种步骤渐次纳入。经验一再表明,凡在大的时间、空间跨度内,相机抉择的做法总是不牢靠的。
第二,国有股转持势将同时影响到国有企业及其国有股东的行为方式,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种影响一定是积极的,毕竟,股权趋于分散会否加剧内部人控制、剩余索取权缩减会否增加廉价投票权、政策性负担加重会否损害到国企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应预作判断并预作安排。
第三,参照中国比较高的工资增长率(5%10%),全国社保基金成立8年以来所取得的整体年化收益率8.98%并不算高,在此基础上,国有股陆续转入后可能进一步凸显的难题是:其一,如何保证社保基金治理水平、经营水平合乎要求;其二,如何保证社保基金不受政府偏好影响独立运作。勿庸讳言,这两个难题在现行框架下很难求解,因此,必须借助制度创新方能确保转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