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王文京 王文京的常识(一)



 文|陈亚男 摄影|刘大伟

  外表理性和平静的人,内心往往拥有大激情。王文京就是这样的人,否则用友不会从最初的一间房变成现在的一个园。用友公司和他的老板常被媒体称作“媒体毒药”,因为这家企业很少有惊人之语,也绝少有引人入胜的内幕。

  我们一直试图让王文京将自己与中国软件业各个时代的人物进行比较,比如联想、东软、托普、SENSOFT的企业领袖,以及离开用友的苏启强和吴铁。他却说无法比较,他强调尊崇人内心的选择,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他的温和、谦虚、低调了然于眼前。

  媒体一向喜欢追逐王文京和苏启强的分手事件,希望能挖掘出其背后的秘密。然而在王文京看来,合作与分手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尊崇选择。因此,用友在人才战略上,大多数情况下也如王文京般包容。20年来,有人离开,有人加入,也有人不止一次的离开与回归。也许正是这种包容的性格,才让用友逐步壮大起来,成长为中国管理软件行业的代表企业。

  同东软、联想等企业不同,用友一开始就走过了一条看起来很难成功的道路——产品是自主创新的软件,企业性质是无背景、无靠山的纯民营企业。当时看似困境,却成为让用友能够产权清晰的好事。也许正是因为产权的明晰,才使得苏启强与王文京能够和平分手,不至于像其他企业合伙人分手时那样吵红了脸。“做企业,一定要按一个明确的产权制度来做,否则大了以后一定会出问题”,“该是苏总的就是苏总的”——在外人看来会成为巨大矛盾的合伙人分手事件,在体制的优势和王文京的性格面前化解了,和平分手变得理所当然,成为中关村创业者中的一则佳话。

  很多人认为中国企业生存的环境比较艰难,所以我们一向会有这样的疑问:企业的经营者队伍是不是拥有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是不是处在一个相对充分的自由市场竞争环境之中?是不是建立了一个确定性程度比较高企的企业家决策制度环境?是不是建立了一个完备的资本链和产业链?是不是渐渐拥有了具有剩余索取权的核心技术系统?

  这一切,在王文京和用友面前似乎都不成问题:用友所在的管理软件行业属于充分自由竞争的行业,不存在国家的保护和垄断;用友的产权问题早在90年代就已经明晰,2007年,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实行了骨干员工持股的制度;用友的软件是自主创新和研发的,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处于高端产业链上。

  回首用友20年的发展,王文京说:“这个路子当时走的蛮艰难,但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选择还是对的。”我们试图问出他当初是依靠怎样的规划,才使得用友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他却摇头说没有,这些选择都是自然的、并非刻意的。用友“自然”选择的路径,现在看来恰恰是正确和有优势的。

  媒体上看到的大多是用友的成功之处,却很少见到王文京个人的思想和观点。“按常识办事”是王文京的座右铭——这则座右铭终于解答了我们的疑惑。他觉得做企业并不深奥和神秘,只要能把常识性的东西做好,就能做成好企业。他的常识包括:必须做到客户满意,要让自己的产品好、服务好、价格合理;对于合作伙伴,要长期合作、共赢发展;公司要善待员工,员工要忠诚公司;通过公司的发展,要回报股东,使股东价值增值。他说,能把简朴的、常识性的东西坚持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王文京和用友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什么“媒体毒药”,反而是“企业良药”。就像王文京说的“按常识办事”,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常识,但真正能坚持一直照此办事很难。如果企业都是“按常识办事”,可能就不会有金融危机的产生,也不会有那么多企业遭遇发展停滞和倒闭的厄运。

  我们常常会问企业家们这样的问题:做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通过这20年的经营,王文京认为企业实质上就是用企业或商业的方式从事一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业,而且这种商业的方式是最高效的。成功企业的判别标准就是能否在所处的时代为社会创造巨大的价值,商业成功是对于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种褒赏。而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能够让自己健康运转。这就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目的所在。王文京的体悟与德鲁克描述公司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德鲁克看来,每一个组织,无论其是否为商业性的,都会形成自己的事业理论,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

  柳传志在为《本土雄心——用友与中国的世界级》一书作序时提到:

  “20年过去了。联想凭借微机制造业的发展进了世界500强。而在软件产业方面,联想虽然也下过不少功夫,数度走马换将,但抬头一看,文京的用友已经悄然排在中国管理软件第一的位置上。”

  他评价用友在成为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公司之后,又转型为一家管理软件公司,推动了中国信息化的进程,并称“这样说用友,不以为过”。

  能有一批像用友这样的优秀企业和像王文京这样“按常识办事”的企业家,也许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正文)

  用友恰好选择了正确的路径

  亚布力观点:今天采访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完整呈现你个人的想法,我们可能会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切入,而不只是用友公司的轨迹。

  现在我们看到关于用友的信息,都是总结用友20年来优秀的一面。

  我们想换一种比较的方法,把你对新经济、中国软件产业,以及对国际上一些对手的想法做一个综合性的俯视。比如你在国务院的同事、你的老朋友苏启强、吴铁,他们后来离开用友去单干了,包括后来也在做软件的一些企业家,比如刘积仁等等,我们希望你把这些人的路径、思想和你自己的路径进行比较。用友的20年很不容易。首先,因为中国的企业生存环境比较艰难,而且做软件行业的大部分都在从事外包,或在复制别人,整个中国的产业链在全球是低端的,没有核心技术,都是粗浅加工,是一种劳动力的附加、或是劳动力的密集产业,而你刚好做了一个另外的范本。

  王文京:我们做了一个比较难做的行业。

  亚布力观点:对,而且用友的产权也很清晰。说实话,我在很多媒体专栏上对于中国企业的产权都持怀疑态度。企业的第一元素当然是产权清晰,用友在1992年就已经产权明晰了,中国企业做到这点很不容易。第二,用友是讲核心技术的,不是一个进行复制的公司。第三,从行业角度来看,软件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不像有些行业是国家垄断的。从这些角度来看,我觉得对用友的怀疑没有太多价值,于是就想从比较的路径来交流。

  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和苏启强当时基于什么样分歧而分手?那时你有怎样的未来计划,然后一直影响用友成就了今天?

  王文京:你刚才讲的一个横向的比较,确实不是特别容易去比较。比如说跟苏总的合作,以及合作五年之后的分手,其实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缘由。1988年,我们走到一块儿,就是想到中关村这边来办一个这样的公司,当时我觉得也是需要一个伙伴来共同创办这项事业。正好苏总跟我在机关是很好的同事,我也确实感觉他在这方面有很强的能力,他也有这样的想法,想做新的发展,自然而然就来合作这个事,而且我们五年的合作都比较愉快。

  后来的分开倒不是因为我们在合作上出现什么问题,而是大家对未来的发展有不同的选择,包括自己事业的方式、方向,以及生活的方式、方向,都有不同选择。这是很正常的。所以,分手的时候大家也是比较轻松自然的,这是尊崇大家个人意愿的选择。

  回到刚才你的问题,用友做了20年,应该说在过去20年间中国有很多、很成功的企业,我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讲,确实有一大批比用友做得更成功、更好、更优秀的企业。当然,我们在其中不是一个失败的企业,也不是一个做的比较差的企业,我们在前20年里还算发展可以。具体到行业和企业来讲,我们确实选择了不是那么好做、但会很有前景,而且将是未来中国发展方向之一的行业。

  为什么说我们选择的方向是有前景的?首先从行业方向上看,我们做的是软件。软件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兴行业,至少是在20年前,才开始真正作为一个行业发展起来。从整体规模来看,比较起欧美发达国家,我们在这个行业上的发展与他们还是有差距的,但同时也说明我们本身是有潜力的。而且中国的公司做软件业务,我们的个性化优势会越来越显现出来。特别是随着国家、企业、家庭的信息化推进,我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有前途和前景的。第二,从我们选择的领域方向上看,我们选择的领域是自主研发,是有自主产权的产品,然后来构建我们自己的销售服务渠道,树立自己的品牌。这个路子当时走的蛮艰难,但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选择还是对的。

  正因为这样一个发展方式的选择,会让企业越做越有后劲。而且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感觉到,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的公司,特别是有自主网络的公司,反倒在这一次的金融危机里是比较有优势的,受到的冲击会小一点,比纯正做外包的公司更好一些。因为他的综合竞争力更强,经受考验和冲击的能力会更强一些。很多企业现在做转型和升级,其实也是在这个方面进行转和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发展方向还是选对了。

  至于刚才说的产权模式的问题,那只有在特定阶段有困难,在90年代之后基本上就不存在了。但确确实实这个问题困扰着一批企业的发展,我们庆幸当时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犯错误,而是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产权明晰方式。

  另外,从公司未来的发展来看,我觉得有两点感受:

  第一,因为中国经过了这30年的发展,特别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觉得中国的整个经济,包括企业未来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地位肯定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包括用友在内,应该说我们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和时期。

  第二,在大的背景下,用友还是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发展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软件和移动商务服务提供商。也就是说,我们要立志做世界级的企业。尽管我们今天离这个定位还有差距,但是会把他作为我们的目标。20年走来,我觉得一个有目标、有梦想的企业和没有这些的企业存在很大差别。20年前,我们从一个小房间开始起步,那时候我们对未来的一些憧憬和梦想,确实驱动我们20年来每一步的发展。用友今天要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梦想,一样持续驱动着我们后面事业的发展。

  亚布力观点:你刚才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就是你当年选择了一个很清晰的产权模式,然后又有了很清晰的品牌定位,致力于完全竞争的行业,后来发现后劲越来越足。

 用友王文京 王文京的常识(一)
  王文京:对,后来发现这个路径是对的。

  亚布力观点:反而长年赚快钱的、视野比较短一点的,今天遇到了特别大的麻烦。你作为一个过来人,在当年创业的时候也应该是有矛盾和思想冲突的。我跟吴铁也是很好的朋友,我认为他也是有商业天才的,但是他现在并没有做起来。他经常跟我讲王文京做了多大的企业。男人做事业,不是纯粹为了赚钱,他也很有感慨。但是当年他选择的路子是一种赚快钱的路子,而你是稳打稳扎的路子。你觉得这与你个人的性格有关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王文京:我跟吴铁、苏总都是很好的朋友,其实就是因为大家的选择不同,不存在一个对比。我认为,不同的选择,只要都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其实结果怎样不是特别重要。就像我们当时离开机关要开始做个体企业一样,开始时很多人并不是很理解,但我们自己觉得很愉快,只要是自己自觉的选择,我觉得就是一个好选择,当然前提是不违法、不违反社会公理的情况下,都是好的选择,结果怎样不是第一重要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7299.html

更多阅读

悬崖上的贵族蒋友柏:两点钟下班的商人(一)

帅到杀死人的蒋友柏身上有着1/4 俄国血统,他的俄罗斯祖母蒋方良与祖父蒋经国在苏联相识、相爱。此外,蒋友柏的太太是一位模特,还演过偶像剧。  记者 张欢 发自台北 图/记者大食 这是蒋友柏在台北的公司里向《南方人物周刊》透

窦文涛:一张嘴的生产力(一)

最具平民意识的新锐人物。——2000年十大新锐人物之窦文涛评语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2004年“新锐200”窦文涛评语“窦氏脱口秀”开启了中国电视的“三人谈”模式

小肥羊总裁卢文兵:国际风投追逐的“羊倌”(一)

  卢文兵,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总裁,他谋划和推动了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企业在香港上市。他曾是蒙牛主管投融资和上市的副总裁,曾是内蒙古体改委的公务员,某厂副厂长,曾任职于内蒙古证监局和光大证券。中国政法大学国际

声明:《用友王文京 王文京的常识(一)》为网友舊街歸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