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一些职业艺术家(这些海内外艺术家设立了“二楼出版机构”)把夏健强最优秀的作品集结成册,出版了精装本《夏健强的画》,总印5000册。在当当网14年历史上,《夏健强的画》是第一本不打折的书,按原价128元出售。这些书的全部销售款,除去中间税收和物流费用,将均匀分配给夏俊峰家庭以及被杀的两位城管申凯、张旭东家庭。显然,这是一件大好事。夏俊峰被执行死刑后,在人们同情心的推动下,画册的销售也随之变热,但是,与此同时,质疑的声音也涌现出来。 质疑的人认为,夏健强虽从小学画,但他的诸多画作水平差异太大,其中一些高水准的画作呈现出来的布局、结构、透视、色彩、笔法不像是他这个年龄能够掌握的。所以,这些人据此怀疑背后有人代笔创作。还有人翻出几米的作品,把它与夏健强的作品对比。客观地说,夏健强的一些画作的确可以称为临摹几米之作,所以,质疑者又指出版临摹作品而不注明,有剽窃的嫌疑,并进而指责孩子背后的人炒作,吃人血馒头。 其实,这个事情上,无需过于道德洁癖,也不用过度演绎对孩子将来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也并不会像某些人宣称的那样,只要稍微有一点不真实的地方就失去了整个道德感召。另一方面,买画册的人绝大部分是当做捐款和收藏见证,并不在意画是谁画的,也不会在意是不是临摹之作。画册在当当获得99.9%的好评、脱销,而且几百页评论全是加印请求,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这个事情里面并不存在所谓的交易欺诈。所得款项也是捐给三个破碎的家庭,质疑者在这个事情上过于苛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下的社会言论生态中,这类质疑者已经在成为舆论争执中的一个特定群体,这种苛求也变为这个群体的一种常态—他们对社会批评者有着严厉的道德苛求,而这些道德苛求中,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求真”。 某种程度上而言,在强势社会批评者们—也就是所谓公知群体的确存在不少问题,这些缺陷之处激发出了质疑者也并不奇怪。 自然应该指出质疑者忽略了当下中国的社会批评者所受到的抑制,而正是这种抑制阻碍了这些社会批评者的成熟、理性,只有随着他们更加理直气壮,他们方才可能更为理性、真实。可另一方面,我认为,面对质疑者的质疑,反击、澄清的力度始终太弱。仅凭提供各种证据,肯定无法证明,但如果夏健强可以当场画出高水准的画作,这种质疑自然烟消云散。不过,去年的一场争论之后,有些人就鼓吹一种真相虚无观,即面对所谓的“忽悠”,无法证明真相,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 在我看来,如果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国人反而被灌输了一种“世间无真相”的观念,那真是社会观念的极大倒退。对质疑应该不予理会的态度,不仅与微博的氛围格格不入,反而像极了传统体制舆论者的傲慢之气。如果真相真是虚无,那么人类思想的进步,普世价值的传播,思想市场的竞争都会因为没有根基而虚无,显然,这是荒谬的。 实际上,唯有针锋相对的舆论争辩,才能带给中国人更多的真相。真相可以追寻,也应该追寻。不质疑,无真相,无真相,无道德可言。面对求真的质疑,所有的人都应该谦逊起来,虽然,作为舆情传播的技巧,崔英杰抹泪的相片,还有更高水平的画作更容易激起同情,但毕竟,只有真实才能拥有长久的力量,即便从功利角度出发,在目前微博的氛围下,真实也是明智且取巧的策略。
![面对质疑的韩春雨 面对质疑,反击无力](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6192637950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