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撰文/周颍
“丁克族”尤其应该确定防范风险、着眼未来的理财思路,为赡养老人和自己养老提早做好打算。 理财顾问:沈一栋(光大银行理财规划师) 不要孩子,身为“丁克”一族、34岁的张成(化名)和妻子小芳在为将来的养老选择理财产品。他们希望在目前事业稳定、收入稳定时,积极为将来的生活多做谋划。2007年之前,不想涉足股市的张成一直采取稳健的理财方式,即储蓄+基金。不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张成的理财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相对单一、稳定的理财方式开始向激进、多元演变。 “主要是担心未来发生通胀。如果按过去的方式理财,恐怕等我们退休的时候,预期收入会有很大变化,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养老计划。不如趁现在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时,多一些理财通道多一些收益。”张成说。 在这之前,张成购买了20万元的基金产品,但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另外的理财方式是固定储蓄15万元,活期储蓄10万元,现金1万元,家庭月支出5000元左右,无负债。 理财顾问对张成的建议是,按照目前的投资方式,他需要重新规划,以期达到他们未来父母养老的预期。由于双方父母健在,年已六旬,未来张成对父母养老庭的支出比重会加大。张成更应该在投资品类和方式上灵活一些,从而能获取更多回报并防范风险。 起初,张成并未完全接受理财顾问的建议。但两个案例改变了张成的观念。首先是他身边的同事,因为父母生病花费数十万元,一下子让同事的生活质量下降了一个档次。这让张成想到自己虽然有重大疾病保险,但保额很低,而且未购买养老+分红险,于是张成开始考虑在保险理财方面增加投入;其次是他身边的朋友,因为卖出一套楼房而挣到40万元。这位朋友最早并不是投资,而是单身时购买了60平方米的房子用来自住。婚后产子并有父母照看孩子后,他的朋友卖掉房子,主要是想改善居住环境,没想到却获利颇丰。 金融危机爆发后,身边的朋友在理财方式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人开始购置房产,有人开始分散投资,包括黄金、保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都让张成的理财观念发生了变化。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张成开始随时留意身边的理财产品及投资渠道。先是将10万元的活期储蓄购买了两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特性是可以随时赎回,具有高流动性,能满足投资者随时对资金的需求,而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两款不同的理财产品,基本属性相同,5万元起认购。 张成之所以购买两家银行近乎相同的产品,一是对比两款产品的收益,二是看不同银行理财师谁的建议更接近他。之后,张成对理财的看法是:如果随时需要资金,让活期储蓄收益要超过定期储蓄收益才是高手,收益可以积少成多,重要的是选对理财产品。 3月初,张成计划给自己和妻子购买分红+养老保险的保险理财产品,但时至今日还没有购买。3月中旬,张成从5万元定期储蓄中拿出了10万元,购买了另一款新的理财产品。这款理财产品的投向是股市、债券,在股市转暖时,张成果断将定期储蓄转向投资理财,是基于张成仔细算了一笔帐。 “我仔细对比了这款理财产品,即使按最低收益算,也远超过定期储蓄收益。从去年我的理财观念发生变化后,我就更加留意宏观经济的变化。我的判断是今年的股市应该不错,在保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股市应该起能看提振的作用,所以我果断将定期储蓄变为投资产品,这也算是激进的投资理财吧。我希望年轻时多挣些钱,多积累未来的预期收益。”张成对记者说。 策略与建议 总体分析 作为一对“丁克”夫妻,最大的需求应该是安然养老,同时双方父母也要进入迟暮之年,医疗及赡养费用也是需要充分准备的。 张先生的家庭没有负债,财务负担小,每年约有16万元的盈余,这部分资金可以进行以下的分散投资:每月选择3个基金进行定投,每只基金总金额在5000元左右,基金类型应选择股票型、指数型、债券型或混合型各一只,坚持数年,作为养老基金。每个月坚持存一笔银行定存,金额在3000元左右,期限可定为1年,只要能坚持下来,1年以后每个月都有1笔定期到期,既收获银行利息,又可以作为家庭的临时备用金。 现在还剩下的5万元银行存款建议不动用,20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可以购买类似的产品,或换做其他途径的投资,比如:股票、黄金、邮票等。 保障建议 建议张先生夫妇为自己及家中的老人购买一些寿险、医疗险、意外险等保险,投保原则以少为宜,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应缴保费额度控制在5000~10000元左右,并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年龄增长等因素,再考虑增加保险品种和缴费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