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团购模式研究
采访·撰文/张沙莎
从团员晋升到团长;从将信将疑的三五“粉丝”,到上百人规模的大批拥趸;从为了省下几元钱满处去找商家,到被厂商主动追求……两年的时间,“兔兔”(网名)见证了社区团购的兴起。 “兔兔”居住在北京大兴清城社区,两年前,为了迎接宝宝的诞生,开始四处向年轻妈妈们咨询如何选用婴幼产品。“兔兔”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接触社区团购的。 “最初,就是想着可以和大家一起买些奶瓶等婴幼产品。一来大家都在使用,对产品比较放心;二来也能省下不少钱来。”“兔兔”告诉记者,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消费形式。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次不经意的偶然,让“兔兔”的社区团购情结一发不可收拾。 自己开始组团时,从最初的不被信任到现在频繁时一个月就能组一次团,做得好时一次就有100多单,“兔兔”也经历了从尴尬到兴旺的过程。如今,在大兴清城社区,没有社区网站,只通过QQ群进行团购的“兔兔”,对于年轻妈妈们而言,绝对是个耳熟能详的人物。 “这是大家对我信任的增加,但更主要的,还是大家对这种模式的认可。尽管目前团购可能算不上主流的消费模式,但它所具有的爆发力已逐渐显露出来。”“兔兔”对记者如是说。 那么,社区团购的爆发威力究竟几何?从QQ群到望京、大兴各类社区网站,到淘宝这样的专业C2C网站,再到新浪团购这种综合性门户网站,团购已经无孔不入。至于团购产品的种类,自然也是无奇不有。小到图书、软件、玩具、家电、数码、手机、电脑等小商品,大到家居、建材、房产等价格不很透明的商品,连外语培训、家教、体检、保险、健身、旅游,乃至共同使用优惠卡、贵宾卡,都有一帮人想方设法扎堆儿团购。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团’不到。” “花更少的钱,买更值的货”是社区团购的核心优势。“原来一件的钱,现在都快能买两件了。”在淘宝经营围巾生意的何慧君为记者算了一笔帐,“25元一条的围巾,加上邮费要35元;现在50人团购,不但能打8折,还可免去邮费,不过20元而已。” 面对这一消费习惯的变化,不少商家也适时做出了调整,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山东某玩具公司网络部门经理刘东(化名)告诉记者,公司2006年在淘宝上开起了小店,最初只是针对散户。随着越来越多团购消费者的出现,公司于2008年正式开展团购业务。 “虽说团购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业务,但已经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手段了,而且我们把折扣定在了50%左右。”刘东告诉记者,团购圈子往往有着明确的相近需求倾向,组团的过程无异于替商家进行了一次自动筛选,使更符合商家需求的消费者保留下来,形成其精准营销的目标群体。虽然单品利润减小了,但团购集中了大量客户,量做大了,最终的利润反而是增长的。 当然,并非所有的商家都对此买账。“销售点分布比较广的品牌,一旦接受了一次团购,价格可能就上不去了。所以,有的商家,尤其是大品牌的商家,从长远利益考虑可能不会接我们的单子。”某团购QQ群资深成员“地板博士”(网名)表示,团购有时候扰乱了市场正常的经营规律。 “兔兔”也与“地板博士”有着同样的感受:“现在主要还是二三线厂商,一些大的厂商没有和我们合作,也许是觉得我们的市场不够大。但我认为,大厂商都在打盹时,谁也没进来,刚好说明我们的潜力还很大。” 相比起大公司的迟疑,淘宝小店已经开始抢先机了。近期,已有四五家淘宝小店主动找到“兔兔”,希望分食社区团购这块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