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摩根:“特立独行”发股基 数量占全行业9%



     主动投资还是被动投资,如何选择?

  “被动投资认为战胜不了市场的,不要白费力,即便是战胜了市场,也是因为运气。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会让进取心受到很大影响,就像对一个孩子说你不行,不要努力学习,努力学习也不行。”去年5月份,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于离职媒体会上首次回应这一市场困惑。

  “对被动投资那套理论,我是不认同的,而且公募基金经理,不要受被动投资理论的影响。”王亚伟直言不讳。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自2010年主动投资的股票基金发行每况愈下,指数基金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日渐成为主流。

  在主动投资的股票基金几乎彻底“沦陷”之时,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则选择做一个另类—尽管发行规模每况愈下,但是在其总计发行的13只公募基金中,其中主动投资的A股的股票基金共有7只,占据大半。

  “并不只做权益投资,我们强调的是多元化投资,丰富产品线。鉴于中国处于转型期的特色,未来依然会重视对成长股的投资。”上投摩根基金回应时代周报称。这句话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范勇宏此前的判断有几分类似,他说,基金公司通过深入研究,主动投资是能够战胜被动投资的,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

  3只主动权益基金仅募得5亿

  “相比较而言,过去两年在公募基金公司中,我们发行的主动股票基金是比较多的,但并不是说我们只做主动的股票基金。”上投摩根基金说。

  实际上,上投摩根的特立独行公募基金市场已有察觉。数位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在谈到上投摩根基金时,往往会说:“股票基金卖不动,大家基本上也不怎么发股基了,你看上投还坚持在发,蛮有意思的。”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今年以来共有近200只基金(A/B类基金分别单独计算)成立,其中偏股型基金仅有24只,占比约1/10,其中,上投摩根就占了2只。

  尽管只有2只,但在81家公募基金组成的主动股票基金市场中却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而且在上投摩根基金自身发行的产品中也如此。可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投摩根一共只发行3只公募产品。

  往前追溯的2012年,上投摩根基金共计发行5只产品,其中债券基金1只,投资A股的主动股票基金2只,指数基金1只,主动权益投资的QDII基金1只。在上述3只主动投资的权益产品中,平均募集份额不到5亿元,其中2012年11月28日成立的上投摩根核心优选仅募集了2.8亿元。

  “2012年,我们也考虑了短期理财基金,包括我们老板等都坐下来参与讨论,但是最后还是决定不发(短期理财基金)。”上投摩根基金说。

  作为2012年公募基金的创新品种,短期理财基金一度是市场上最火爆的公募基金产品。其首发成立的规模大多数在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与股票基金平均数亿元的成立规模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在其他基金公司纷纷投入短期理财基金的发行时,上投摩根基金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同行都在做,主要担心我们的决定是不是错误的。”不过,让上投摩根基金感到庆幸的是,自成立以来各股票基金的累积收益均为正数。

  首只QDII曾一天募得1000亿

  资料显示,上投摩根成立于2004年5月,中方股东是成立于1981年的上海国际信托,持股51%;外方股东则是摩根资产管理,隶属于摩根大通集团,目前持股49%。

 上投摩根:“特立独行”发股基 数量占全行业9%
  作为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上投摩根曾经在市场上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首任总经理、和目前总经理章硕麟一样,既是来自外方股东又是台湾人的王鸿嫔,亦被视为中国公募基金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王总是市场出身,最早在中国推投资者教育。”多位接触过王鸿嫔的人士说,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他持续不断地做投资者教育工作,而不是急功近利立求回报,其后在牛市来临时上投摩根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上投摩根的首只QDII基金甚至创造了首发当日募集金额超过1000亿元的纪录。

  “上投摩根在王总任期迅速崛起,同时又在王总任期饱受争议。”上述人士说。创下纪录后,上投摩根发生了一系列人事变动事件,业绩也出现下滑。

  随着王鸿嫔的离职,2010年初章硕麟出任上投摩根基金总经理。而在此之前,其担任摩根富林明(台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其带领下,该公司的权益资产规模在台湾排名第一。但相比王鸿宾之前的高调,章硕麟则要低调得多。自2010年中有过一次媒体见面会后,在公众场合鲜有采访。

  从上投摩根目前的管理层来看,来自外方的股东除了章之外,还有两位副总,一位分管技术后台,另一位则分管海外投资和上投摩根产品管理委员会。而来自中方股东的则只有一位分管市场的副总。据悉,每年上投摩根还会参加摩根亚太市场会议,交流亚太地区的情况。换言之,上投摩根基金的外方股东影响一直未曾远离。

  “2010年到现在,上投摩根发了7只A股权益产品,实际上就是他们新老板(章硕麟)任期上发生的。在这两年的市场中作出这样的抉择,说明台湾人还是很有想法的。”上海一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人士说。

  投研团队翻倍至70人

  目前的公募基金产品发行上主要存在两种模式,其一是销售导向型,即什么样的产品好卖就设立什么样的产品,迎合市场的需求;另一种则是投资导向型,即什么样的产品投资容易赚钱,就设立什么样的产品,但风险是可能市场不认同不好卖。

  据了解,在上投摩根基金的产品开发流程上,产品的发起人一般都是投研部,其后销售部会判断客户的需求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细节上给予完善。“我们有一个产品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对产品能否通过具有最终的发言权。”

  其中,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主要为投研、销售等部门,上投摩根副总经理侯明甫担任该委员会主席,并在委员会出现分歧时拥有最终决定权。

  与产品成立时的尴尬规模相比,通过上投摩根基金产品管理委员会发行成立的股票基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数据显示,成立于2011年7月、首发规模仅4亿多元的上投摩根新兴动力的净值为1.64元,其今年以来的收益则为45%,在主动股票基金中排名第一;而上投摩根双核平衡的净值则为1.31元,今年以来的收益为27.26%,在股票混合型基金排名前三。

  在业绩的作用下,上投摩根今年股票基金的首发规模大幅攀升,其中上投摩根智选30股票基金募集15.7亿元;上投摩根成长动力混合基金则募集了17.7亿元。另一方面,在坚持发权益产品的同时,上投摩根对其投研团队进行了大量补血。2010年下半年,明星基金经理冯刚从华宝兴业跳槽来到上投摩根,填补了空缺多时的上投摩根投资总监一职。

  更重要的是,其投研团队从2010年的30多人扩充到如今的70多人。

  “其中研究团队补充人数最多,大概有30个,以前是一个人研究几个行业,现在几乎是每个行业都有专门的人来研究,甚至重要的行业会同时有多个人研究。”上投摩根方面表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665.html

更多阅读

上投摩根货币市场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对象、组织形式等因素决定了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非常之小,甚至可以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事实上,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拥有37年历史的货币市场基金只有三只出现过亏损的情况。当然风险低不是没有风险,只

声明:《上投摩根:“特立独行”发股基 数量占全行业9%》为网友渚寒烟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