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市场 顺风车 「拼」出大市场](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6112719478827.jpeg)
采访·撰文/张沙莎
“终于又动了买车的念头。没想到,‘拼车’倒拼出买车的激情和动力来了。”小雅兴奋地告诉记者,搭了半年多别人的顺风车,切实感受到了“拼车”分摊成本,减轻压力的功效。 “我原来很坚定地想买车,连车型都选好了,后来朋友给我算了笔账,还是把我给‘吓’回去了。养路费、保险、油费、停车费……养车成本确实不小。” 放弃买车,小雅尝试着坐起了“顺风车”,和小区内的其他两个姐妹一起搭着邻居的车上下班。“对我们而言,无非就是比地铁贵一些,但比起出租来,又便宜得多。对车主而言,也不过就是比一个人时多绕一些路,可是却有人分担出行成本,何乐而不为呢。”小雅告诉记者,正是“顺风车”的盛行,解决了她先前关于养车成本的后顾之忧。 家住北京望京的小雅是个地地道道的白领,“朝九晚五”往返于中关村和望京这两点一线,而买车是在去年底被小雅提上日程的。尽管养车成本确实高,但小雅看到了这么多愿意搭“顺风车”的邻居之后,买车的欲望再次被提起。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稀释养车的成本。 事实上,早在八年前,“顺风车”就已经开始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崭露头角了。2001年4月,北京成立了第一家顺风车公司;随后,顺风车服务陆续开展起来。从顺风车网等专业拼车网站成立,到北京拼车网、西安拼车网等中规中矩的地方网站的出现,到58同城、赶集等分类信息网站细分出拼车类别,再到中国票务在线开发边缘产品,建立搭车平台,网络逐渐成为了组织顺风车的主渠道。 据易搭车网数据显示,网站现车源库近40万辆,乘客库近14万位,留言达到62万条,而该网站成立还不足四年。尽管这些网站目前盈利者不多,但在赚足人气和眼球的同时,潜在的商业机会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白领小青年是顺风车的主力军。”据某顺风车QQ群管理员表示,年轻白领比较激情洒脱,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顺风车明显的优势,“网上不是流传一句顺口溜嘛,‘买车太贵,挤公交太累,打车太费,还是合伙拼车最实惠’。” 小雅也同样认同这种观点:“比起等车、倒车、堵车的时间,比起公交、地铁的拥挤,比起一路上涨的油费,说到底,还是顺风车最划算。再说,拼车在经济的同时,还减少了路面车辆数目,提高了交通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是绝对的多赢之举。” 当然,对此持质疑态度的也是大有人在。多年来,不少人把顺风车同“营运黑车”放到一起,将顺风车视为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尽管杭州已于今年2月推出试点拼车方案,成为国内第一个政府鼓励市民拼车出行的城市,但要求对顺风车发出禁令的声音仍旧不绝于耳。 和国内禁止搭车不同的是,国外很多国家都是鼓励的。在德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顺风车作为一种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在韩国,不仅私家车可以拼车,连出租车也可以由多位乘客拼车。 让小雅信心十足的,除了国外的经验,还有顺风车在中国初显的市场与商机:“过去我们经常说顾客就是上帝,现在这么说的不多了,但消费者的力量仍旧是毋庸置疑的。况且,我们已经看到了大家在观念、态度、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微妙转变,这已经打破了生活用车的原有规则,影响了人们的商业生活,‘拼车一族’早已创造出一个隐形的市场。只要市场在,商机在,这个行业就一定可以存在下去,而且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