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壁垒的方式显然不应该是懊恼地告状和埋怨,而是要寻求一种和各品牌事业部、代理商以及用户多赢的利益安排机制,让各利益相关方都能因为分享到“额外的蛋糕”而主动支持与合作
张博内部创业的勇气可嘉,但其悲壮的结局,在扯起大旗自立门户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因为,从创业伊始,张博既没有“做正确的事”,也没有“正确地做事”。 张博试图以电子商务进行模式创新,以此建立自己的一方基业,创业大方向本身无可厚非。但他过于简单地将电子商务等同于传统营销渠道的电子化和传统销售模式的延伸,没有挖掘电子商务在客户沟通、成本、便利性和价值传递等方面的价值内涵和优势,没有清晰地定义自己的目标客户,以及针对性的系统设计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更没有充分评估电子商务商业环境的成熟度、经营风险和障碍,以及应对的策略与计划。激情有余而谋略不足,张博的创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在“做正确的事”,出征未捷身先死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创业经营过程中,张博又屡犯错误,不能正确地做事。尤其在产品资源这个系关创业成败的战略问题上,张博更是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首先,产品资源是电子商务的命脉和基石,如果这个基础不可靠或不可持续,那么所谓的创业,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和美丽的臆想。对于如此关键的战略问题,张博寄希望于通过脆弱的个人关系和哥们情感去解决,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寻求一种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坚实的制度安排,张博的失败只是时间和程度问题。而更关键的错误在于,张博在产品资源的获取上,天真的希望能够“不舍而得”。一个“交易”的成功和可持续,必须以交易双方的利益共赢为基础。按照集团严苛的独立核算模式,各品牌事业部必然要在自己的经营领地严防死守、精耕细做。张博却要“无偿”地撬动他们的奶酪,这种“损人利己”的交易无异于与虎谋皮,哥们的无情只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理性选择而已。资源的脆弱和劣质,引致的必然结果是经营的惨淡,以至于后来的军心动摇,只是错误的延续和连锁效应而已。 张博要完成自我救赎,必须突破产品资源的僵局,其关键是要突破独立核算的壁垒。而突破壁垒的方式显然不应该是懊恼地告状和埋怨,而是要寻求一种和各品牌事业部、代理商以及用户多赢的利益安排机制,让各利益相关方都能因为分享到“额外的蛋糕”而主动支持与合作。那么,这“额外的蛋糕”从何而来,这正是张博最应该深入思考的命题:电子商务如何有别于传统营销,创造更多的增值价值?清晰而透彻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合理地安排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有了多赢的利益创造模式和分享机制,独立核算还会是不可消融的坚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