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音
最近因为新工作的关系,老跟创业、风投的朋友打交道。耳朵里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 自从本世纪初.COM泡沫后,人人都觉得这玩意是葵花宝典,是核武器。两个创业者要是碰一块,首先不是问“吃了吗?”,而是问“你是什么模式?”名牌MBA毕业的VC们拷问土鳖创业者,上来就问:“你家的模式有啥特别之处?”媒体也好这个,隔几天就出来一个最佳商业模式评选。 按照哈佛大学的管理大师波特先生的话,没有不能赚钱的行业,只有赚不到钱的模式(这话就像在说,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想不出解决办法的脑子)。所以,商业模式往往被认为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此波特虽然不是哈利波特,但他老人家的话应该很对大家的胃口。 不过,我总觉得,创业者对于商业模式的狂热追捧越来越走向了一个误区。此话怎讲?因为模式说到底,实际上是一种复杂商业逻辑的简化。而现在,很多创业者本末倒置了,急着要用一种简单逻辑驾驭复杂世界。换句话说,就是指望弄到一本葵花宝典,然后统治武林。 我是相信,先有商业实践,后有成熟模式。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和做减法的过程,一个从概念模糊到理念清晰的过程,一个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竞争性的市场,掌握一种你最顺手的方式来获取最大化利润的过程。只有傻瓜或者一群傻瓜才会关在家里会议室里面闭门构思一个完美的模式,然后就等待VC把美金空投下来。更不靠谱的是以为COPY一个国外成功模式,就能通杀咱们华夏。 模式不是点子 有一个全新的商业想法当然重要(就像江南春同志说的,他看到电梯突然想到了液晶屏)。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你的客户、供应商、员工都接受这个想法,如何能将想法扩展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如何让整个企业从业务系统到价值观文化都高度适配,如何保证这个想法在对手大量模仿的情况下依然是一道强大的“护城河”? 毫无疑问,这些都依赖于创业家本人及其团队的高度自觉。 当一个企业成功以后,才有资格来总结它的商业模式。而在开端的时候,当全食超市还只是一个素食精品店,当戴尔还只是在学生宿舍里组装电脑,富士康还只是个作电子连接器的小配件厂,Facebook只是哈佛大学里的网上同学录,包括他们自己在内,谁敢说自己有了一个无敌模式,以及这模式就一定NB能成。 我理解那些爱总结规律的管理大师们,毕竟从学术的角度,研究模式远比研究人更靠谱。前者貌似科学,后者更近乎艺术。但成功的模式本身通常很简单,一两页纸可能就能讲清楚。而这个模式如何形成的过程却肯定要复杂得多,甚至连创造者都道不明白。 事实上,企业家往往最保密的也并非模式本身,而是如何做的过程与方法,如何把握价值关键点,以及把力量用在什么地方最要紧。这些都是吃了无数亏,犯了无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