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界》记者 秦 洪 周忠华 樊 力 摄影记者 雷 辉
我们很难看到一个企业家,将美视为一种宗教继而如艺术家般苦心追求,同样也很难看到,一个企业所有眼花缭乱的市场轨迹最终都扣搭在一根千里伏线之上。 这根长约十五年的成长伏线,是一个中国“智”造型企业,将制造美学和工业设计完美转化为生产力的标准样本。 有这样一类企业家,当他来到你面前,你会明显意识到这是一位带工具的人。他类似某类专家,他有着某种专长。关于企业生产力上的每一场革命,都可以追溯到他手中的工具。 欧琳总裁徐剑光的工具是一把“尺子”,一种与生俱来并不断提升的对美的认知。 十多年前,中国厨具行业尚处一片一毛不拔的盐碱地,而徐剑光立志要在这里种出“艺术”的庄稼;十多年后,欧琳水槽的市场占有率已稳居全国第一,其橱柜、厨电产品横扫全球60多个国家,并在国内建立起1000多家销售网点。 从几张看似随意勾勒的草图,到行业里首屈一指的美学大师;从创办初期的探究摸索到一家“立足于人性化和艺术化的完美工厂”,十多年里,没有特殊背景的徐剑光,借力于欧洲厨房的先发优势,在中国厨具业的成长谱系中,潜伏成长为一个独具发展模式的企业样本。 是什么样的内驱力,让一个制造型企业不断战胜技术恐惧,将“三块石头一口锅”的中国厨房,拉伸成为表达美学创意的厨房艺术;又是怎么样的极致追求,让一个企业家选择将美学奉为区隔对手决胜行业未来的不二法则? 这个同时兼任着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副理事长的欧琳掌门人的故事,本质上看,是一串关于“创造如何将制造打败”、“美如何将平庸打败”、“未来如何将眼前打败”的商业启示。 三十岁前的岁月熔炉 那是一个有些闷热的盛夏季节,看完收发室老伯送来的最后一叠挂号信,时任宁波美术制版彩印厂经营厂长的徐剑光,收拾好桌上零散的文件,低头一看表,刚好四点三刻。从明天起,他将彻底告别这间办公室。 这是1988年的8月12日,徐剑光的辞职决定做得非常坚决。“东方风来满眼春”,此时此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下海创业的时代潮中跃跃欲试。徐剑光同样热血沸腾,他跑到宁波当地最大的商场里承包起服装柜台——成为宁波“厂长下海”经营服装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