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对于企业界来说,它不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也许有人和孩子一起看过《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甚至看过《Wall-E》,但是也许根本没有想过制作这些动画电影的公司是如何起家的,如何从一个为迪士尼的动画片上色的“外包车间”,最终发展成为不得不让迪士尼公司花74亿美元收购的动画公司。2009年5月12日,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举办方决定授予皮克斯五位元老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精益求精的理念、无与伦比的杰作对全球电影业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无疑,在皮克斯的发展历程上可圈可点的东西很多,但是值得每一个企业家、经理人了解、学习和借鉴的究竟是什么?
“请记住,公司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公司所追求的幸福来自电影的创作。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也许今天没有人怀疑用电脑可以制作出生动的动画片,一个个有生命的玩具,不仅可以活动,可以演绎出故事,还可以有喜怒哀乐。但是20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用电脑制作动画片还是一个十分疯狂的想法,一支画笔,连在一台计算机上,就可以自由地画画、表演,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皮克斯的另一个创始人卡姆尔就是在那个时候萌生了通过计算机制作一部动画长片的想法,而这位图形图像学的专家完成博士学业后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一家娱乐公司愿意雇用这样一个具有高水平的制图专业人员。他制作的手模型动画不过成为E&S公司出售电脑设备的广告。不过也正是这则广告吸引了舒尔先生创建了计算机动画制作研究所。他们购买了所有当时最先进的设备,组建了最优秀的专家队伍。他们来到一个被改装了的车库,他们的愿景就是:“尽一切努力,做一切该做的,用计算机来制作动画电影。”舒尔先生经常对那些手工绘图师们说:“总有一天你们会失业。” 然而,计算机绘图专家们成功之路彷佛来得更漫长。为了动画电影,他们不得不抛开最初给他们一个发展空间的恩人舒尔, 他们来到卢卡斯,这个制作《星球大战》的著名电影公司,而在卢卡斯的日子里,他们发现:在卢卡斯看来,计算机制作动画不过是电影制作的辅助工具,它们不是电影本身。卢卡斯只是把卡姆尔们当做一群没有艺术禀赋和灵感的电脑迷而已。一部动画长片,一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电影才是他们的梦想。 接着,苹果大王乔布斯在他被挤出苹果公司之际,花500万美金买下了皮克斯。尽管后来他领导了皮克斯公司走向辉煌,但是这一次他好像有点不具备战略家的眼光。他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皮克斯的价值和理想。在他花钱买下皮克斯之后的五年里,皮克斯的电脑动画部不断地制作动画短片,甚至获得了奥斯卡奖,但是电脑动画部存在的目的不过是为他们研制的硬件、软件设备制作宣传广告,因为这些短片使那些产品热销。而这些产品会有大众化的市场吗?五年了,乔布斯不断地投资而没有回报。电脑动画公司不断地在花乔布斯的钱,而不是挣钱。于是有了一场讨论:皮克斯的动画制作部如何维持生计?怎样才能为乔布斯赚钱,而不仅仅是花他的钱?“请记住,公司的目标,实际上也就是公司所追求的幸福来自电影的创作。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因此问题就变为:我们如何来实现这个共同的梦想,并且赚到钱?” 有人提出从事广告制作,但是广告制作是没有创造力的事情。皮克斯只会挑选那些能够发挥创造力的工作。此时的掌门人拉塞特—也是此次获奖的五大元老之一和古根海姆一起写了一份简短的战略备忘录,提出了一个三步计划:以制作商业广告维持生存,然后通过制作一部30—60分钟的电视节目来获得大型作品的制作经验,最后的目标是制作电影长片。然而此时持续五年的亏损已经使乔布斯失去了耐心。但他又固执地促成了皮克斯与迪士尼合作拍摄《玩具总动员》,他们接受了一个明显有利于迪士尼的不平等条约。迪士尼随时可以因为故事不精彩而中断电影的拍摄,皮克斯则只保留了对其技术——软件Menv的使用权。 一切都是为了那个梦想。拍摄一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在梦想实现的那一刻,种种辉煌掩盖了坚持那个梦想的艰难。其实,这个梦想并不只属于几个有艺术禀赋的天才,它属于一个时代,将娱乐、艺术与计算机结合,这是一个时代脉搏的律动,谁能触摸到它,并为此坚持不懈,谁就是时代的宠儿。乔布斯曾试图将皮克斯以5000美元卖掉,但是《玩具总动员》使他看到皮克斯的未来,他不仅不再打算出售皮克斯,而且准备将皮克斯上市,“《玩具总动员》一上映,就将皮克斯上市”,这一次他表现了一位商业巨子的战略眼光,皮克斯在上市第一天,身价就飙升至1.397亿美元;凭借全美1920万美元,全球357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玩具总动员》成为1995年最卖座的电影。在以后的十多年里,在迪士尼的动画形象几乎全部来自皮克斯。如此的辉煌来之不易,但也有它的不二法门: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如何到那里去?搞清楚这四个问题,一个企业才有可能成功。 回答“我是谁?”决定了一个组织做什么,不做什么。它是组织中的人们思考、决策和行动的共同依据。明确“我是谁?”就是明确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才能够着力于去“做正确的事”。 皮克斯早期在车库时,他们没有把他们的使命和愿景挂在墙上,写在企业手册中,而是深深地烙在心里。他们不断地调整那些不属于他们业务—不止于研发图像制作系统,不甘于做电影制作的辅助工具(诸如为动画上色、制作场景效果等),不满足于电影短片的奥斯卡奖,甚至在连续亏损的状况下,他们依然明确了自己怎样赚钱—公司所追求的幸福来自电影的创作。艰难地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可以算是成功的保障,尽管似乎有些不自觉,但这种发自内心的声音和冲动却一直指引着他们。 也许他们的成功与辉煌还有很多原因,但这一点至关重要!皮克斯的新片《UP》就要在中国上映了,也许在我们可以因这本书走入影院,欣赏那无以伦比的杰作;也许也可以因为那充满创意的电影,回头来细读《皮克斯总动员》,触摸这个动画帝国的成长史,欣赏无处不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