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创新带来的绿色计算(一)



 □ 记者 周烨彬

  因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曾经说过,相同面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正是在这条摩尔定律的指引下,英特尔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地提高CPU的性能功耗比,实现着“绿色计算”的口号。

  这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英特尔的“Tick-Tock”战略。英特尔本着两年一周期更新制程工艺与芯片架构的步调,从2003年的90纳米技术到2005年的65纳米技术,到2007年的45纳米技术,再到今年马上要出来的32纳米技术,英特尔不断提高着芯片集成度。据介绍,32纳米技术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集成超过19亿个晶体管,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晶体管泄漏和电力消耗。“集成度越高,功耗就会越低。因为我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生产,这能够迅速地降低全球的能耗。同时,跟我们以往的45纳米处理器和65纳米以下的芯片组一样,32纳米产品的生产环节中也具有无铅无卤素的特性。”英特尔中国区企业社会责任事务总监杨钟仁告诉《商务周刊》。

  从迅驰开始,英特尔大规模地生产绿色节能的处理器,2005年的酷睿又带领整个IT产业进入多核时期,基于多线程应用,在完成同等任务的情况下,处理器的功耗随之显著降低;而制造工艺的升级和微架构的升级,更确保了处理器在满足甚至超出用户对性能需求的前提下保持低功耗。多核处理器的使用,使得英特尔可以提供比2000年时性能高10倍的处理器,但其主频却相对持平,能耗反而大大降低。

  为向绿色环保企业迈进,英特尔开展了众多节能计划,其中包括构建高效的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与整合降低能耗。“对数据中心而言,电力成本远远超过了处理器等设备成本。我们全球有8万个员工和9000多台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的利用率很不平衡。杨钟仁解释,通过虚拟技术,在少量的服务器上跑多个任务,英特尔的服务器利用率从大多只有10%—15%提升到近60%甚至更高。

  在英特尔美国的数据中心,英特尔的工程师创造了空气对流法的节能方式,利用冷热空气自身密度和重量的差异产生对流,将热空气排出室外并吸入室外空气来冷却IT设备。对于一个10兆瓦特(MW)的数据中心来说,借此每年可潜在降低高达287万美元的运营成本。通过虚拟化和数据中心的整合,英特尔的数据中心已从原来的150个降至75个。

  在工厂的生产环节,英特尔也以节能环保为宗旨,力求获得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环境效益。仅在最近7年,英特尔就斥资2000多万美元用于250多个节能项目,节省了超过5亿千瓦时的电力。

  英特尔不仅在芯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输等环节,将绿色理念追求到极致,还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打造绿色的商业生态系统。“首先,我们对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提出了一定的绿色要求,从源头上保证我们产品的绿色;同时,我们也通过行业协会,与整个产业分享我们工厂的绿色环保经验。”杨钟仁说道,英特尔内部有个风险投资基金——Intel Capital,该项目的一大投资重点就是绿色环保项目,比如已经向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和解决方案供应商Trony Solar Holdings投资2000万美元等等。

  山特维克:

  开凿“绿色优势”商道

  □ 记者 陈楠

  斯堪的纳维亚和煦的阳光照拂在瑞典小镇山特维肯的河面上,老人三五成群垂钓河边,几米外的水面因为孩童的滑稽泳姿荡起层层涟漪。河边不远处,就坐落着山特维克的炼钢厂。

  这个小镇就是山特维克的总部所在。成立于1862年的山特维克从炼钢厂起步,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工业集团,产品和服务领域涉及汽车、航空工业、采矿建筑、化工、石油和燃气、动力、纸浆纸张、居家用品、电子以及医疗行业等。公司年报显示,2008年山特维克全球总销售额为926.54亿瑞典克朗(约123亿美元),净利润为105.77亿瑞典克朗(约14亿美元),拥有子公司300多家。

  本身参与重工业产业生产,又是众多高耗能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山特维克的业务范围使其与环保的关系异常敏感。“和其他瑞典企业一样,环保对于我们不仅仅是向公众交代的例行工作,而是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优势。”山特维克中国区总裁林德弘告诉《商务周刊》,环保早已成为贯穿企业运营始末的信条。

  “在我们的总部,每个相关的政府部门都会来检测工厂是否存在污染,但数据基本上为零。我们非常注重公司生产的排放量,全世界的工厂都用同样的排放标准。甚至我们连公司里使用的汽车都有全球统一的排量限制。”林德弘告诉记者,“我们为中国员工提供的内部工作环境和山特维克在世界上所有的工厂都是一样的。”

  山特维克于1985年进入中国,中国目前是该公司的全球第六大市场,2008年为其开票销售额贡献43.11亿瑞典克朗(约合5.72亿美元),增长率为26%。目前,山特维克在中国有10家工厂。

  山特维克目前正在实施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目标是,到2010年年底较2004年减少10%与销售相关的电力消耗,以及10%矿物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此之前,有毒的氯化有机溶剂也将被其他溶剂或材料取代。

  “我们将尽一切努力遏制和减少污染排放,减少有毒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高效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并高度重视资源的再利用。”林德弘说。

 英特尔:创新带来的绿色计算(一)
  美丽的山特维肯还是山特维克材料技术工厂所在地,也就是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场所。林德弘介绍道:“最重要的原材料是铁、镍、铬、锰、钼,他们主要是以合金或金属废料的形式存在,其中80%来自回收的废钢。”山特维克的循环理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获得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 14001所有等级的认证。

  实际上,像这种再制造的例子在山特维克还有很多。那么大量的废钢等原材料又是从何而来呢?“山特维克一直致力于在生产的源头引导自身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实现‘绿色优势’商道。”林德弘答道,这些废钢大部分都来自于其合作伙伴。

  山特维克为客户的工厂直接提供收集和运输回收物品的专用箱,回收箱装满时,客户就把回收物品送往山特维克的循环工厂,利用环境安全技术进行再制造。客户在实施循环利用时,可以从山特维克得到回收材料当前市价的相应报酬。

  此外,山特维克还向很多客户工厂派驻了负责循环利用的专家。“他们在指导废旧产品的回收之余,还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和营利能力。”林德弘说,“专家通过先进的控制程序监控每台机床不同的磨损以及更换频率,为我们的合作伙伴节省下大量的资金,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忠诚。”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需要加快转变原有依靠高消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GDP能耗降低20%的节能减排目标。“我们相信山特维克能够满足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将已开展的‘绿色优势’商道在中国更深入的实施。”林德弘说,“中国将争取成为山特维克全球第三大市场,我们也将在高效生产、再制造等领域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服务。”

  富士施乐:不断复制“零”

  □ 实习记者 董乐

  7月6日,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宣布,将其每年夏天开展的环保项目“关爱地球(绿叶)行动”提升为全年的活动,以帮助其所有员工进一步提升环保意识。该活动包括降低二氧化碳与熄灯运动、生态驾驶创举、绿色采购运动、工作与居家节能等内容。富士施乐是1962年由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75%股权)和美国施乐公司(25%股权)成立的合资公司,主营打印机、复印机及其他办公设备与服务。

  作为一家易于产生环境污染的办公设备与耗材生产商,富士施乐是环境保护的先行者。除了在自己的本业蹈行高规格的环保标准之外,这家公司还斥巨资修建生活污水处理站、引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等。富士施乐认为,对整个社会来说,仅在产品生命周期阶段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不足以体现富士施乐对建设低碳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资源贫瘠的岛国日本有着先天的危机感,日本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很多作品都与环保意识有关,比如《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中描绘了人类把生存的空间都污染了,资源已耗尽,只剩下仅有的封闭的狭小空间,外面的世界充满传播性很强的有毒物质的景象。1970年代之前,日本发生了很多环境污染事件,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沉痛的代价让日本的《环境保护法》、《排污法》等成为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法律体系。调查显示,70%的日本人表示关心环境问题,其中40%以上的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保因素。所以,日本企业大都也有着类似的环保自觉。

  富士施乐便是其中的代表。早在1992年,富士施乐的高管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资源将成为未来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于是提出要建立“整合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并于1995年在日本首先启用该系统。通过该循环系统,富士施乐将从用户处回收的旧复印机、打印机和硒鼓等设备拆解,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后,符合标准的零部件被送到生产线,而那些不能再利用的零部件则被拆分成铁、铝、透镜、玻璃、橡胶、铜等44种(在日本)或74种(在亚太)或64种(在中国内地)部件,通过循环处理将其转化为原材料,作为新资源进行再利用。

  运用“整合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不仅能将生产对新资源的需求降到最低,而且最终也能实现垃圾的“零填埋”、“零污染”和“无非法丢弃”目标,被形象地称为“零件的涅”。事实上,富士施乐正不断在自己的各个工厂复制“零”:2001年8月,富士施乐在日本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2004年9月的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2005年1月的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2008年3月的富士施乐台湾桃园工厂,均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

  “零排放”是怎样实现的呢?“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富士施乐(深圳)公司企业社会责任部环境科科长杨春潮为《商务周刊》还原了“零”背后的垃圾处理流程:该公司的垃圾分为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后交给专业公司来处理,每月花费1万元。在生活区,5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一字摆开,提示员工将垃圾分为金属、塑料、废纸等几类。分类以后,固体废弃物交给宝安区再生资源观澜竹园处理厂处理。对于不能加工再利用的生活垃圾,该公司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焚烧发电。

  “我们认为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杨春潮说。

  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比如有机废液、废溶剂桶、废油等,都交给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处理。处理废液后产生的污泥按照惯例和相关法律可以填埋,但富士施乐考虑到填埋后有害物质并不能完全去除,于是在2004年和处理厂商定,资助后者与建材厂合作,将污泥制造成一种特殊的砖,将垃圾资源化。

  2007年底,富士施乐宣布在中国内地建立其整合资源再生系统,为此富士施乐成立了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总投资为6.5亿日元,该工厂年分解再生能力将达到1.5万台设备及50万个硒鼓,其中办公设备的循环再生利用率将达到96%,硒鼓更达到99.9%。这是富士施乐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回收再制造中心。另两个回收中心一个设在日本本土,另一个2004年设在泰国,负责回收除中国外整个亚太地区的报废机器。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总裁大竹雄二表示,富士施乐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就考虑如何大规模对报废电子产品进行方便地拆卸、回收其有效零件和材料,用以直接再制造新产品,其目标是实现三个R——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

  今年1月,富士施乐(香港)有限公司荣获2008香港工商业奖——环保成就奖,是行业内首个获此殊荣的企业。它获奖的主要理由有:该公司负责回收客户使用过的设备和硒鼓,并将其送往泰国工厂进行资源再生处理;通过在仓库使用节能灯、管控空调以及进行省油竞赛的方式降低能耗,2007年天然气和电力消耗较2006年减少10%,超出预期目标;利用环保产品与解决方案优化客户的办公环境,帮助客户成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自2005年3月起严格执行包括RoHS指令在内的主要环境法规;2003年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通过国际林业管理委员会(FSC)产销监管链认证。

  富士施乐宣布,到2020财年,富士施乐将实现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较2005财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2005财年富士施乐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70万吨,2020财年计划减少至120万吨。主要举措包含两方面,一是开发并普及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环境影响的产品,计划实现每台能耗较比2005财年减少80%;二是建立覆盖全部供应链的低碳生产机制,在2005财年基础上,使每台设备制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5%。

  索尼的三大环保关键词

  □ 记者 冯禹丁

  穿白大褂的工程师手握储物盒形状的手柄在桌布上来回摩擦,然后手柄上的液晶屏幕中出现了一张照片,几秒钟之后照片开始模糊消失,工程师又在桌布上摩擦几下,照片再次出现。这是索尼研发部门拍摄的一段视频中的场景,工程师手中的“玩具”其实是名为Push Power Play(记忆盒子)的照片浏览器,将它底部类似车轮的部分加以摩擦转动即可发电,充电后可以显示记忆卡里存储的照片。

  在索尼实验室里,与记忆盒子类似的通过摩擦转动、抽拉牵引等方式进行充电的好东西,还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动态影像浏览器以及立体声耳机等,它们分别有着可爱的名字:转拍乐、转摄乐、推推看、拽着听等等,这个系列概念产品被索尼叫做“可持续性设计odo”。

  这些好看好玩的odo是给小孩子的玩具,数码消费电子产品巨头索尼为什么要研发这些玩意呢?索尼中国环境部副总监鹤田健志告诉《商务周刊》,“odo”系列产品是在索尼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核心理念“为了下一代”的基础上,以手动发电(kinetic-engine)为基本思路的一系列概念设计——通过odo,希望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发挥活力、产生好奇心,在体验中建立环保意识。与索尼CSR部门并列的索尼环境部成立于1990年,目前在中国有4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5924.html

更多阅读

英特尔:智能手机的迟到者

     曾经遍布PC上的“Intel Inside”标志,终于落到了联想乐Phone K800手机的背面。  这是首款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因而,在乐Phone K800智能手机的发布现场,虽然到处是联想的标志,但英特尔更像是“主人”。  在智能

英特尔:走向企业责任社会化的“3.0时代”

    当一些外企在中国肆意获取利润,却对其本应担起的社会责任置之不理时,英特尔已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其企业文化和战略决策。1985年,英特尔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推动中国PC和IT产业的发展方面,英特尔做出了卓越的贡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

投资迷局中的财富未来(一):直面中国,投资迷局珍园文化   赵梅阳在世界的版图上,只有中国这块最难为投资者看懂,中国进入投资迷局的混沌时代。为此,笔者将撰文四篇,分别为:直面中国,投资迷局;聚焦全球,高端消费;共赢珍园,玉品人生;创新模式,财

英特尔:和员工一起参与CSR

从两年前开始,何飞友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利用40多个周末时间,已经走访了四川、云南等地的30多个县和40多所乡村学校。 何飞友是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程师。何的想法很简单,一方面希望把乡村学校所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带给一

英特尔:社会责任的取舍之道

小女孩王亚楠平生第一次坐在了电脑旁。在此之前,她在家里用爸爸买的键盘练习打字。她一直梦想能有一台电脑,爸爸答应她,等到家里条件好一点的时候就给她买一台。她把自己的两只小手放在了键盘上,试着在电脑屏幕的搜索框里输入了自己的

声明:《英特尔:创新带来的绿色计算(一)》为网友奉旨泡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