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撰文/孟岩峰 摄影/徐胤??
8月14日下午,TESCO乐购超市生鲜部经理徐飞正在去往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588号的TESCO蔬菜种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路上,一个小时的车程,徐飞的电话就没断过。 “怎么回事?榴莲怎么会有问题?抽样不合格就全车退货!”徐飞冲着电话,向电话另一端的基地生鲜统仓检验员大吼。 身为基地员工的司机,听着徐飞打电话,悄悄对本刊记者说:“TESCO就这样,果蔬要求稍微不达标,就会全车退货,连苹果的倾斜度和上色度都有标准。” 同日下午16点,徐飞到达基地,工作人员正冒着大雨将一箱箱已经包装好的蔬菜装上货车,送往距基地40公里的TESCO生鲜统仓,在印上“TESCO”品牌后,统一送往TESCO华东区的36家大卖场和7家便利店,最快的一批会在8月15日凌晨1点上架,最晚的是8月15日早晨6点。 在没有开展“农超对接”(绕开中间商,超市直接去田间地头采购)项目之前,TESCO采购蔬菜需要3天~5天才能运到门店,这会让每一批次蔬菜产生约30%的损耗。从2007年开始自建基地种菜之后,损耗率已降低至8%,同时还可以节省15%~20%的中间成本。 TESCO种植基地占地420亩,共有350个大棚,投入2500万元,全年总产量约3600吨。与传统“农超对接”方式(农场先种植、然后在超市销售)不同,TESCO从今年5月开始首先提出了“TESCO品牌”的蔬菜种植要求、预估销量及验收标准,然后供应商再据此种植、质检、包装及配送。 TESCO全球直采部亚太区资深项目经理大卫·蓝登称,生产自有品牌蔬菜是农超对接的“升级”, 超市能更好地把控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中间流通环节的减少将为顾客提供优惠的价格,从而保证强有力的竞争力。 随着“农超对接”基地的扩大,TESCO已在江西、新疆、福建、宁夏、山东、湖北等省区全面开展“农超对接”项目,并计划推广至全国。截止到目前,TESCO生鲜果蔬中已有70%的商品是通过“农超对接”而来的,并且以后会不断扩大自采量。这远远超过了商务部、农业部制定的“到2012年试点零售企业生鲜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的比例超过50%”的要求。 “其实我们说70%,都已经是最保守的数据了。”徐飞得意地表示。 标准化生产,流程化管理 TESCO种有“身份”的蔬菜 菜农王志军种着红苋菜的大棚,再过三天就要采摘了。他和妻子仔细挑选了一小把蔬菜,“你说我这把蔬菜能检验合格吗?”王志军问记者。 王志军是春鸣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菜农,合作社是一家与TESCO联合建设的农场。2008年4月,蔬菜基地开始投入使用。“我们根据TESCO的要求进行了9个月的农田土壤整改,种植出的蔬菜必须要能达到无公害标准。”合作社陈老板介绍,TESCO在每块地整改之初就为其基本资料建档,并规划种植区域图。 根据TESCO规划好的种植区域图,“我们只是加入合作社,按要求种菜就可以了。”菜农王志军如此表示。但是专业的种植却并不简单。TESCO建立起了大棚“身份证”制度,包括大棚编号、种植蔬菜品类、负责人及种植日期。这张可以电子查询的“身份证”,使得每一包摆上TESCO超市台面的蔬菜,都能追溯到相对应的种植菜农,就连采购的种子、肥料、农药,合作社都会进行统购、编码,确保蔬菜在管控之下成长。 TESCO与合作社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农户种、超市收”的概念,而是从头至尾的技术指导与质量把关。关于蔬菜种植标准,TESCO有11道严格的流程规范。“就这样,我们还是只有60%的菜能提供给TESCO。太严了!种出TESCO品牌的菜太不容易了!”陈老板感慨。不过,即使剩下的40%,也都是其他超市或农贸市场的抢手货。“毕竟品质摆在那里!” 10分钟后,王志军挑选的那把蔬菜送到了位于基地入口处的检验室,检验结果将决定着他大棚里的其他蔬菜能否提供给TESCO。 “合作社每天用的检验药水量,目前在全上海排第三,前两名都是市内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只有我们是蔬菜种植基地。”在上海市政府的补贴下,2008年合作社花在药水上的费用约9万元,今年预计将超过14万元。陈老板说合作社已经是全上海甚至全国要求最严格的蔬菜基地,并已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蔬菜供应基地。 “我们做的是计划生产,依据华东历史销售数据,既能合理排定蔬菜生产时期和数量,又能稳定新鲜货源。”徐飞表示。 品牌化运作,仓储式管理 生鲜统仓打造核心竞争力 TESCO目前出售的200多种生鲜蔬菜中,有150多种是来自“农超对接”的产品,9种是TESCO自有品牌,还有4种正在开发包装之中,不久就会上市。“我们希望将来提到质优价廉的蔬菜,就会想到TESCO,这就是我们的品牌。”徐飞说,从“农超对接”发展到自有品牌建设,正是TESCO的一个长远计划。 从本土零售巨头物美到外资零售巨头,都纷纷开始做“农超对接”的尝试,冀望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在从“农超对接”项目中开发自有品牌产品方面,TESCO走在了所有超市的前面。据陈老板透露,TESCO目前在基地有五六十种蔬菜都打算发展成自有品牌。与TESCO合作的春鸣合作社,同时也为沃尔玛和家乐福提供华东区的蔬菜,而这两家并没有做自有品牌的蔬菜。大卫对目前TESCO仅有5%的生鲜产品是自有品牌的成绩并不满意,“我希望在未来2年~3年内,自有品牌可以达到95%。” 不过,要做好“农超对接”,必须有强大的后台物流和仓储体系支持,才能保证畅通的运输和配送。TESCO“农超对接”能做到高达70%的比例,最大原因其实并不是TESCO的采购员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得来的,而是其背后有一个生鲜仓储平台作为支撑。 大卫直言,正是生鲜统仓的建设,才使TESCO在卖场的生鲜产品竞争力上得以提高。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TESCO生鲜业绩年增长率可达30%,仅在TESCO华东区的果蔬生鲜产品,年销售额就已达到了3.3亿元,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被刷新。“如果没有统仓,我们肯定不会做得这么好。” 不过,生鲜统仓的投入非常大,TESCO现在也仅在上海和沈阳各有一个,这也只能保证区域范围的供应。随着TESCO在华的扩张计划的展开,为了保障生鲜品类的竞争力,将会持续跟进统仓建设。“我们下一步将会形成以上海、沈阳、北京、广州四城市为核心的华东、东北、华北、华南四区域格局,沈阳的统仓预计今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最快明年将在北京、广州均建成自己的生鲜配送中心。”大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