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从“羊群心理”到“狼群行动”(三)



  对于自己的“言行不一”,大摩解释为“房地产的形势变化很快,谢国忠的报告具有示警意义”。不过,2004年12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国外经济学家宣扬泡沫或崩溃,其目的是在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之前先打压市场。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从“羊群心理”到“狼群行动”(三)
  实践检验外资的投资行为显然比其言论要更“真理”。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外资房产基金在上海年收益达20%-50%,北京为8%-15%,而新加坡和日本的收益仅分别为6%、4%。外资们不得不承认:“世界投资进入中国房市的热情越来越强”,继而他们认为,投入中国的资金比例太少。

  高额回报率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全球资金。“上海房市投资中境外资金已占据主流”, 瑞士信贷的经济学家陶冬说。即使普通的上海民众也有这样的经历:“有海外亲属的大都会接到电话,希望委托购房,接着亲属又带着朋友来买楼盘”,“上海楼市的外资有95%是投机性的”,外资背景的高纬物业评估。上海人更流行这样的说法:“2004年后上海楼市属于外国人。”

  虚伪的担忧

  进入2005年,一路飞涨的房价令“赚钱赚得手软”的地产商终于也产生害怕的感觉。地产名人任志强坦露:“房价再涨是个危险信号”,潘石屹坦言:“不太正常了。不正常的时候就肯定要出事。(房价)会向炸弹一样爆炸。”曾经唱多楼市的不少国内经济学家也开始逐渐转向,认为中国房市存在巨大隐忧,应当警惕房价暴跌带来的金融风险。2005年7月,中国政府不得不出手干预:土地、税收、金融“三剑合舞”,砍向过热的楼市,楼市进入敏感期。此时,国内部分开发商变得小心,开始拿地谨慎、减少投资。

  大摩的谢国忠这时也继续警告,“外资希望迅速套现,中国政府应该加以警惕”,他更称,楼市的市值将占中国GDP的30%,住房供需失衡将加大房地产业和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而奇怪的是,在唱空力量继续加强的情况下,外资在中国楼市却是进一步高歌猛进:2005年,来自美国的投资基金占到了七成左右,到2006年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投资基金异军突起,形成与美国财团各据半壁江山的局面。2006年,国际地产机构戴德梁的报告显示,外资投资房地产成交价值超过180亿元人民币,是2005年的3倍多。他们的投资由快进快出的投机转向收益更为丰厚的开发领域。

  海外基金的大手笔操作令人费解。“宏观调控对国外游资打击很大,但未伤筋动骨。我们更加看好宏观调控期间挤掉泡沫的中国楼市。”2006年11月,德意志银行房地产部门RREEF坦诚。“宏观调控让投资中国房产的机会越来越成熟。”一边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前景,一边看好外资买房享受的国民待遇,外资大量进入中国。

  内外资合唱

  房价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到了2007年5月。这个月底,国家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房价涨势终于开始得到遏制,交易量更是大幅度锐减。6月1日-7日, 深圳二手楼成交量一下子下降了五成。

  这时候,不仅国内投资者和房企们开始迷茫,国内各类机构不断出炉的各种数据也让人一头雾水。国内的经济学家和开发商使出了浑身解数,一边拼命唱多,一边呼吁政府救市。

  市场在分化,习惯于在暴利环境下 “淘金者”令中小开发商无力应对剧烈的市场变化,从此渐渐撤离楼市,他们留下的项目相当一部分成为外资们的血食。与此相伴随的是,外资加快了在内地扩张步伐。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房地产投资基金等海外机构认为一线城市房价颇高、聚集风险,因此纷纷将触角伸向了二、三线城市。

  外资大量涌入哪里,哪里便开始了新一轮的房价暴涨。上海房地产评论人顾海波则说:“热钱严重地透支了当地老百姓的购买力和土地资源,给可持续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而中国房价则在政府集中的宏观调控下日益飞涨,出现了“越调控越涨价”的怪现象。

  此外,一些境外投资机构抱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规模购买房产以便在短期获利。专家表示,“国家调控下来的房价,反而成就了国际资本的逐利。”

  

  阴阳不定

  2007年年底,末路狂奔的楼市终于力竭,开始陷入低迷。2008年3月,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建议不要到上海买房,称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出现调整,部分投资客将在2008年破产。

  然而,外资进军的脚步却并没有停止。2008年初,荷兰ING公司宣布约3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计划,瑞银集团计划募集3亿美元成立投资企业,北欧SEB也曾宣布成立基金。《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地产上市公司进入价值低估阶段,亚洲房地产市场拥有较大成长空间。

  似乎国内市场的低迷又成他们进入的良机,这一切仿如2004年外资“唱空做多”一幕。 然而,这次外资基金在中国栽了一个大跟头。2007年9月,英国地产基金高富诺耗资5.4亿元完成对上海“翠湖天地”的收购。一年后,价格回调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其董事总经理John So表示,中国房市已大变,外资开始承担更大风险。私募Colony Capital Asi刘彦更直言: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凡是在中国投资地产的基金,无论是黑石、凯雷,还是大摩,都将面临着亏损。

  越来越多的学者、市场专家,开始关注、担忧房地产泡沫问题。然而,2009年5月以来,瑞银、花旗、摩根大通、高盛、野村证券等国际投行纷纷再次转向,称“看好中国房地产”,立论基础是“刚性需求释放带来成交量强劲回升,这一趋势将持续”。野村最新报告认为:内地房产市场会继续强劲,预期2010年将有7.4亿平方米创纪录的成交量。

  外资投行唱多的同时,国内投行和证券研究机构也一致唱多。中金、申万等认为,中国经济回暖,地产行业需求旺盛,加上政策扶持,年底回升确定。

  而事实是,楼市已呈现“疲态”。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量连续数周回落,有价无市的迹象明显。2009年7月,一直唱多中国楼市的野村证券,悄然将原雷曼兄弟在国内的房地产资产全部抛售,外资也已经将他们的地产资产悄然变现。瑞银、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在5月已数次减持富力地产。

  对于一边唱多,一边卖空的行为,大摩表态:“不会因为华尔街的危机,一夜醒过来就要卖楼”,“这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但是,更多投身中国房市的外资开始收缩战线:新加坡雅诗阁、澳大利亚麦格理、花旗银行都有意出售其公寓项目。

  外资的这次“断臂”并非毫无预兆。 7月下旬,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房地产业很危险,中国开发商可能在楼市衰退后破产,并将重创银行业。而外资开始出货的原因则是,“对中国楼市的预期消极寻求套现;金融风暴自身难保,收回资金回家救火”。

  外资撤离的迹象令市场不安。“如果外资离开了,他们的物业便有贬值的可能。房地产市场过热,如果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纷纷做空的倒闭,那么,中国金融安全就会被严重削弱。”仲量联行陈立民如是分析,“这正是政府最担忧的事情。”

  神奇的高盛

   刘美

  想想看,一个顶级投资银行家,放弃数百万的年薪,甘愿去做年薪二十万的财政部长,难道只是为了报效祖国吗?事实上,自从鲁宾当上财政部长,美国财政部就变成了高盛的后院

  20

  09年7月27日,以艾伦·格雷森(Alan Grayson)为首的十名美国联邦众议员联名向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上书,对美联储的救市政策提出质疑,认为他们在华尔街人人自危的今天,还在有意包庇一家投行,这家投行的名字就叫做——高盛。

  在此后几周内,高盛的名字再次变成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人们惊讶地发现,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中,高盛不仅屹立不倒,还令人惊奇地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在最新的财务季报中,高盛的净利润高达34亿美元,其中有78%来自令其他投行吃尽苦头的高风险领域。与之相比,摩根大通虽然也取得了27亿美元的利润,但其中大部分是一般交易性收入,对于高风险的按揭债券,他们则是避之唯恐不及。

  高利润当然就意味着高奖金,2009年上半年,高盛已经拿出114亿美元用于分红,比2008年还多出34%,全球经济和美国股市仍处于近年来最低谷之时,高盛却创下有史以来奖金的最高纪录。正在等待救济的华尔街同行望着他们,嫉妒得简直红了眼。

  为什么?大家都在问。为什么偏偏又是高盛,不但躲过了这场浩劫,还因祸得福捡到大便宜?听到这些疑问,高盛银行家们莞尔一笑: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神奇的高盛!

  无冕财政部

  高盛的传“奇”史,至少可以从1998年说起。

  那年5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女主席Brooksley Born给克林顿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警告信,她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和专业知识,推断CDO等信用类金融衍生品将导致一场大灾难,她建议政府严格管制这些金融工具,银行应披露更多细节并维持储备金。

  这个建议合情合理,并且得到了联邦政府问责办公室(GAO)的数据支持。但出人意料的是,克林顿的经济管理四人组清一色地表示反对,尤其是财政部长鲁宾反对得最凶。

  鲁宾为何会对这件事如此热心呢?原因很简单。这位享有盛誉的财政部长在担当公职之前,曾在高盛工作了26年之久,而高盛作为这些复杂金融衍生品的主要承销商之一,无疑将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想想看,一个顶级投资银行家,放弃数百万的年薪,甘愿去做年薪二十万的财政部长,难道只是为了报效祖国吗?事实上,自从鲁宾当上财政部长,美国财政部就变成了高盛的后院。

  1998年6月,在鲁宾的提议下,国会剥夺了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监督权力,用这种手段让他们的女主席闭嘴。这还不算完,2000年,在国会的最后一天会议上,鲁宾在最后一分钟塞进了厚达11000页的《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导致国会在没有时间讨论的情况下匆匆表决,最终通过了这项臭名昭著的法案。根据该法案,银行在交易利率掉期等金融衍生品时几乎不会受到任何监管。

  高盛成为该法案最大的受益者之一,2000年以后,他们可以把低等级信贷随心所欲地加工成各种衍生品卖出去,这些衍生品的结构如此复杂,加上信用评级公司为虎作伥,导致大部分客户都不清楚自己究竟买了什么。更绝的是,高盛一面卖出复杂衍生品,一面又在期货市场上做空这些证券,也就是说他们明知道自己卖出的产品会跌价。不少基金经理将之直斥为“赤裸裸的证券欺诈行为”。

  然而高盛是不会理会这些批评的,因为它“朝中有人”,事实上,它已经成为金融界的无冕之王。

  救市大赢家

  克林顿—小布什之间的改朝换代之后,鲁宾也从财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高盛的前CEO亨利·保尔森。既然已经是自家后院,当然不能让大权旁落。时间走到了2008年,鲁宾的所作所为终于酿成恶果。金融海啸袭来,华尔街一片废墟。亨利·保尔森摩拳擦掌,开始了一项史无前例的救市计划。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545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白酒2014年核心词:从“战术调整”到“战略变革”(下)

进入2014年度,中国白酒在深度调整中迎来市场化变革元年,白酒将从过去高度依赖行政与政商资源转型为高度市场竞争与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为准确描述白酒行业2014年度发展趋势,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行业变革,通过对白酒行业骨干企业深度研究,以

陈安之营销法则 品牌营销的十八个法则之对立策略 (三)

     三、对立策略在啤酒行业中的运用  尽管从表面上看来,啤酒只不过是一种由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四种物质混合成的极为简单的天然饮料,但就是这区区四种最为简单的东西,却创造出了诸如百威、喜力这些风行全世界的众多领导品

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

系列专题:春晚营销观察从2012春晚看营销(2):情感营销,给你的菜里加一点盐在营销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适度运用情感营销的策略,有时候能够起到春风化雨般的作用,今年春晚最大亮点是有了主题“回家过年”。该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情感营销的力量,

上海地产富豪周小弟发家史:从猪倌到土地倒爷(三)

 血案  土地运作过程中,周小弟继续享受着上海慈善达人的各项荣誉。实际上,周小弟在后来的庭审过程中,还一再提及2007年多次参与“市里领导的会议”。  而最后直接导致周小弟2007年被捕入狱的,却是当年年底发生的一桩雇凶伤人血

声明:《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从“羊群心理”到“狼群行动”(三)》为网友性不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