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睿
生活在瑞典的塞隆夫妇都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却与3个孩子住在了离市区有六七十公里远的玛丽弗雷德小镇上。 热爱优美环境的塞隆夫妇特别热心对环境的保护。他们决定从自身做起,做好节能减排。丈夫马格努斯·塞隆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过从个人来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减少对汽车的使用。 现在,塞隆夫妇已把汽车的使用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他们改乘郊区火车上下班。虽然从家里到小镇火车站以及从市中心火车站到工作单位都有一段距离,但这难不倒他们,两人靠骑自行车来解决。外出购物或办事时,只要能骑自行车,塞隆夫妇决不开车,一年四季坚持不懈。据专家们估算,一年下来,塞隆全家节能减排的措施可以使他们比其他人少向大气中排放2.2吨温室气体。 北欧国家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的国家,也是最早引入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家。早在2006年瑞典可持续发展部就公布了这个国家的宏愿:到2020年,瑞典将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这意味着,“到那时候,再没有一户家庭需要依赖石油供暖,机动车司机也不再需要把汽油当作唯一的(燃料)选择”。 能源多样化 1973-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促使诸多国家回头审视自己的能源政策,瑞典也是其中之一。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瑞典此前相当依赖石油能源。以1970年数据为例,瑞典所需能源中77%均来自石油。然而,时至2003年,这个比例却下降到34%,与此同时工业产值却保持迅猛增势。瑞典人是如何做到这样的惊人转变?客观而言,瑞典资源丰富多样的先天因素至关重要。不过,究其本质,瑞典政府多年来从政策上坚持推广能源多样化,争取逐步摆脱石油依赖,并得到国民积极响应,才是成功关键。瑞典政府自豪地表示,目前瑞典能源供应中将近三分之一来自可再生能源——这在工业化国家中实属罕见。 生物燃料、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地热和太阳能,这些常见的新能源在瑞典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当中。 除此之外,瑞典已将能源多样化的触角伸向了更多领域,而成功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是“变啤酒为燃料”。以往,由于瑞典酒类饮料价格相对高昂,催生了一种特殊现象:常常有瑞典人“跨境一日游”——前往邻国德国或丹麦,大量采购当地价格较便宜的啤酒、葡萄酒和烈酒,搬回家囤积。2005年,瑞典海关专门针对这种行为展开打击行动,共收缴了5.5万升烈酒、29.4万吨高度啤酒和3.9万升葡萄酒。照以前的规矩,这些被没收的酒的下场只能是白白浪费掉。“我1986年当上海关官员的时候,惯例做法就是把这些酒倒进污水槽了事,”瑞典南部马尔默市海关情报部门主任彼得·尼尔森回忆说。“但现在出现了一种环保意识。倒掉那些酒对谁都没好处,不管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环境角度考虑。所以我们改变了最初用它冲刷水槽的做法,转而利用先进的设施生产沼气或环保型肥料。”他介绍说。现在,海关每年缴获的大约100万瓶酒都会被运往一家工厂,倒进压榨机器,饮料与容器分离后,兑上水,再运往位于斯德哥尔摩以南200公里处林雪平的一家工厂,加工成沼气燃料,以供应公共汽车、出租车、垃圾车、私人小汽车,甚至列车所需。 “政策选择”是关键 瑞典的努力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世界经济论坛的环保国家排行榜就是例证,瑞典的环保成果在欧洲国家中排名第一。一份世界经济论坛报告出自美国两大学府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学专家,比较了133个国家和地区在16个关键环境问题上的表现,包括环境卫生、空气质量、水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生产性自然资源和可持续能源等方面。瑞典在“环境卫生”这一项中得了99.4分的最高分(满分为100分);在空气质量一项中虽然仅排在第34位,但却是欧洲国家中的第一位。专家们指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决定其环保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中,如排名第一的瑞典和第39位的比利时,在环保成绩上却存在一定差异,这恰恰说明各国“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在环保表现上,良好的政府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耶鲁大学环境法与政策中心主任丹尼尔·埃斯蒂说。瑞典政府采取了多种奖励应用清洁能源的政策,比如征收燃油税和二氧化碳排放税,鼓励车主们把传统的汽油动力车换成混合燃料车(如酒精/汽油、天然气/汽油,或电力/汽油型混合动力车),对那些愿意把家中石油燃料供暖系统置换成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业主也给予减税奖励。在政府鼓励下,瑞典正掀起一场推广以清洁燃料动力车代替传统燃料汽车的全国风潮,酒精或沼气等替代型燃料的“加油站”在瑞典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