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跨界”这个论坛的主题,用我个人的语言来说就是“从来都跨界,偶尔也翻墙”。在我看来,进口葡萄酒和国产葡萄酒一样,最后的本质都是要找到消费者。这个消费的链条不管有多长,最后完成的节点及消费者这块是最重要的,我们自己内部把这叫做“体验界面”。 还有一个就是我把今年所有的需求,定一个术语叫做“消费需求的聚合”,我们把一年两年甚至五六年要喝酒的欲望压缩在一起,让消费者没有别的欲望去消费别的产品,比如某一位先生需要酒,我们给他十万块的玛歌酒,他就不会喝奔富了。在市场真实需求的前提下,一次性给消费者满足。这些年,大家对于进口酒营销方面,整个行业都在进行中国化模式的探索。只要用心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实际上团购也好,或者侧面加工也好,都是为了把一段时间的需求一起打包了,然后用一次性的交易来完成。当然这有一个对价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B2C可能是现在很潮流的模式,但我们要关注其销售的形式是否能达成一种即时消费的满足,比如说我约来朋友某日某时某刻在某地吃饭,我要的酒是否能及时送到?第三种就是大规模的满足消费者。再者,就是可否大规模的满足消费者,我认为这个需求是最大的。我虽然也是做交易中心的,但是我认为市场上理财式的交易中心还是有本质性的风险,我现在做的叫无风险交易。传统的酒类交易中心虽然不能单纯看作是卖酒,但实际上也还是以酒为幌子来做一种理财行为。因为在资本市场沉浮了很多年,这种传统模式我也清楚有着自己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交易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传统交易所再加电子商务的模式,在未来甚至会对接更多可以实时互动的平台的变革。比如当下商务都开始涉及的微信平台,不需要做复杂的下载,不需要多有技术含量的操作,各位基本上只要有点闲心的朋友都有微信,在上面点一点OK,我所有的厂家都可以透过我们跟微信共同搭建的平台,面对4亿消费者,我们会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你不管在那里,Anywhere、Anytime任何时间,我都能够迅速的满足你对几万种酒的需求,我们讲这个类似于云数据一样,你只要点酒我就送到你桌面,电子商务某种程度上做得到,但是电子商务那里的时效性不太稳定,他不能满足我立即的需求。而对实时需求的满足,是未来电子商务在酒类营销上制胜的最大核心点。 我再讲三种模式的区别,这三种模式肯定会诞生出行业巨头,但是把它整合在一起,我觉得前海交易中心至少在深圳这一带一定可以做到完美的结合,但这个事情是需要烧钱的。另一个我们提供叫做一段时间之内的消费需求的收集和处理,这个就跟投资有关系了比如有个消费者找我要20万元的酒,我干脆就一次性打包卖给他,这20万元的酒我推荐奔富也行,或推荐玛歌也行。买了20万元的酒你喝可以,但想卖就可能很难卖出去了,但是你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去销售,把酒继续变成钱……
![进口葡萄酒批发 进口葡萄酒投资交易的新命题](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55678150538.jpeg)
我对未来酒类消费的看法,仅仅从消费者和酒接触的最终界面的场景上看,一种是一个人打包,我把我未来的需求一次性卖给你,你给我打个折,就一次性买够;第二个模式就是有一定的时间,不是即时消费的,那么酒类B2C一定是看好者;第三种就是集中性消费,在15分钟之内我点菜送到我桌面,价格跟B2C还差不多的,这种就可以把日常的消费最大化的满足。就目前看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经有了这样的市场基础和交通基础,而借助两地酒类交易平台的不断创新摸索,我觉得这一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