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全球足球迷们期待世界杯一样,包括巴菲特在内,全世界痴迷桥牌的人们都在盼望每两年一次的节日:世界桥牌锦标赛。
8月29日至9月12日,世界最高水平的桥牌比赛——2009年世界桥牌锦标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中国派出“龙珠男队”与“龙珠女队”参赛。截至当地时间9月7日晚,两支队伍分别击败各自对手,双双晋级半决赛,这一成绩已是中国男队的历史性突破。 两年前的2007年世界桥牌锦标赛曾在上海举行。作为一项用扑克牌进行的体育运动,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拥有桥牌爱好者最多的国家之一。 邓小平被称作是中国桥牌运动的创建人。1978年7月,北京的几位桥牌元老周家骝、裘宗沪和郑雪莱联名写信给邓小平,希望在中国恢复桥牌运动。很快,邓小平批示:“请体委考虑。”桥牌运动由此得以在中国重新开展。1979年,国家体委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桥牌比赛。1980年中国桥牌协会成立,并加入了世界桥牌联合会。 中国的股民也应当感谢邓小平。在中国股市尚处于起步阶段的1986年,邓小平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回赠给来访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国际社会因此发出“中国与股市握手”的惊呼。那段著名的“不争论”讲话,更是成为中国股票市场诞生初期的理论基础。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一试,打通了中国人“用钱挣钱”的天堑,也开启了中国投资者与环球投资家们同悲喜的大门。 晚年的邓小平常对友人说:“我能游泳,特别喜欢在大海中游泳,证明我身体还行;还打桥牌,证明我的脑筋还清楚。” 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内的众多投资家喜欢打桥牌,华尔街、伦敦金融城里有很多优秀的桥牌运动员,中国金融界亦有众多热爱桥牌运动者。 桥牌起源于17世纪曾流行欧洲的惠斯特牌戏,后经多次演变,1925年由美国人范德比尔特改进而成为现在的“定约桥牌”,简称桥牌。 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的巴菲特,刚刚度过了他79岁的生日,但现在他每周都要花费12个小时在家里的电脑上网打桥牌。“桥牌比鸡尾酒会更有趣,” 从儿童时代开始打桥牌的巴菲特喜欢这样说,“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3个会打桥牌的人的话,我不介意去坐牢”。 正如巴菲特所说,打桥牌需要4个人,更需要伙伴的合作。桥牌是一种复杂的纸牌玩法,关系到概率和心理学,玩家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全神贯注,不断搜集各种信息。巴菲特说:“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根据当时你所拥有的信息,你认为自己有可能成功的机会,就去做它,但是,当你获得新的信息后,你应随时调整你的行为方式或你的做事方法。” 打桥牌的乐趣主要在于少靠运气,多凭智慧而赢牌。打桥牌分两个环节:叫牌和打牌,俗话说,7分叫牌3分打,叫牌的成败就在于熟悉和精通叫牌的体系和规则,其基本过程就是定约和完成定约,类似于签订合同的全过程。 这和股市投资很类似。在打桥牌的过程中,时刻都会出现新情况,如同股市变幻莫测的行情一般。在巴菲特看来,股市中要靠理性而不是市场的变动来做决定,桥牌就是权衡盈亏比率的游戏,玩家必须随时计算盈亏。 计算盈亏的过程,就是计算概率的过程。打桥牌过程中要经常不断地计算每门花色的牌张,这是最简单的数字不超过13的加减法。 但与此同时,牌手需要分辨怎样打牌成功机会大,这要用到数学中的概率,还需要假设那些看不见的牌有各种各样的分配可能,并迅速在大脑中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有时还需要给敌方制造假象,或识破敌方制造的假象。 这些,都不需要强壮的身体和发达的肌肉,但绝对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因此,桥牌被誉为“大脑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