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及实践

 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及实践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高度发达的国家都已经成为“服务经济体”,而中国的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换一个角度思考,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被视为中国向服务经济全面转型的最佳突破领域。

甘绮翠  丘琪铮  孙爱军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服务经济转型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大多已超过70%,发展中国家这两大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5%。也就是说,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则正在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国发展服务经济是大势所趋。

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又一轮周期性调整,这预示着新一轮生产性服务发展契机的出现。历史证明,经济周期与生产性服务市场发展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极有可能导致又一次经济触底,并带来新的生产性服务市场发展机会。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正应该抓住这一契机。

 

中国发展服务经济潜力巨大

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包含服务产出、服务业就业、服务消费、服务贸易、服务业投资五大主要经济活动。对比发现,中国在服务经济五大主导组成部分的指标都偏低。

2007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1%,略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为32.4%,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见图1) 。

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也偏低。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仅为28.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及同类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中国是商品贸易出口大国,但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极不平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6.8%,不到世界平均水平20.9%的一半。过去20年,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较少,仅为总量的20%12316;30%,远低于制造业吸引的外资。

以上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数据同时意味着未来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巨大空间和潜力。

 

发展服务经济的预期收益

过去数年内中国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发展,但传统的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量的劳动力还没有从土地上释放出来。发展服务经济可以改变中国产业结构的落后现状,改变三大产业的结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增加城镇劳动力就业,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中国制造业比重偏大,其能源消耗比例也大。能源消耗随之带来污染问题。相比而言,服务业资源消耗少,是节能产业。从世界平均水平来看,制造业能源消费强度比服务业高六倍之多。不仅如此,服务业环境污染小,是减排产业。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南京aihuau.com市服务业每创造万元人民币增加值所造成的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制造业的4.8% 和3.2%。服务业在减少能耗和污染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增加工作岗位,缓解就业难题:据统计,200312316;2007年间中国城镇新增岗位数有超过8成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历来是大量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2007年美国大学生有超过80%进入服务行业就业。在欧盟国家,2008年的毕业生有至少75%进入服务行业就业。中国的情况也类似。

带动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很低,97.8%的中国企业都是制造驱动而非服务驱动,以致企业普遍受到产品同质化、利润率不断下降和消费者需求日益严苛的挑战。

向服务转型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对上述挑战。

首先,制造业企业发展基于产品的增值服务或以服务为导向的解决方案,可以增加产品难以复制的差异化优势,全面提升客户的体验,从而摆脱单纯的价格竞争,巩固甚至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开拓更广、更持续的收入来源;其次,制造业企业利用在研发、供应链、销售等价值链上的运营优势发展专业服务能力,帮助客户加强其运营和业务支持能力,从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若制造业企业进而将内部化的生产性服务剥离出来,成为独立运营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提供商,则有助于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和结构升级,加速中国向服务经济转型。

 

中国政府积极引导服务经济发展方向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发展服务经济的世界趋势,并着手引导中国的服务经济发展方向。2006年,中国政府即确定了中国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

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急剧下降,国外需求大幅减弱。面对相对艰难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国政府提出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围绕“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 这个大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城市政府目标指向生产性服务业

 

服务经济的发展和服务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只有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到相当规模,产生对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强大的市场需求,才足以支撑服务行业的不断专业化和迅速发展。基于这一相关性,中国政府提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具体到各级城市,政府部门可以分三个步骤引导和推进本地服务业的转型和发展。

 

第一步:聚焦生产性服务业

什么是生产性服务?顾名思义,生产性服务是与消费性服务相对的概念。从服务对象来讲,它不是直接满足最终消费需求,而是满足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对服务的中间使用需求,还满足包括政府消费、出口和资本形成等对服务的最终使用需求。从服务目标来讲,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为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伴随着整个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升级,为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活动,成为制造业的关键性投入,也是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力。与制造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的利润率和生产力更高,而且生产性服务占服务业全部产出的比重连续多年在不断提高。例如,银行业和信息传输业的平均利润率超过10%,而制造业的利润率却低于4%。

先行的工业化国家已经改变了主要依靠物质资本和资源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而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经济效率。

 

第二步:选择重点服务行业

确定了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大方向之后,城市政府接下来应当考虑的问题是,基于本地独特位势,选择2~3个重点行业,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切忌“一窝蜂”和“原样照搬”的想法和做法。决策部门首先要对本地位势有客观中立的认识。

城市的总体位势包括人才状况、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等衡量因素。在这五大影响因素中,前三者对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见图2)。

一个城市的总体位势优越,其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越高,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也越大。城市的总体位势是政府决策部门制定服务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具体应用时侧重点略有不同。对于总体位势较优的城市,它们的行业选择范围相对较大。当地政府需要仔细甄别唯我独有的优势,以便制定差异化的服务战略,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向服务转型。对于总体位势欠佳的城市,它们发展服务业起点相对较低,当地政府要加强战略引导,同时敦促城市各机构共同提升某一位势,如注重人才培养,从而增添发展某类服务业的信心和后劲。对于总体位势明显优越,服务业超前发展的城市,当地政府在制定服务发展战略时则需着眼未来,通过创新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选择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时,城市还应当考虑到所处城市群的产业集群效应。现代的城市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与周边的城市组成高密度、关联紧密的城市群体,群内的人力资源聚集度和产业聚焦度相当高。在这样的城市群内,由众多企业个体组成的产业集群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应、交易成本的节约、协同效应以及学习和创新的效应等集群效应。从产业集群的视角选择重点发展的服务行业,可以帮助城市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总体位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吸引潜在服务业投资,而这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最大挑战之一。如何吸引真正适合城市服务经济发展需要的投资?先发制人的城市政府会首先确定所在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然后围绕这一集群优势提升总体位势。同时,城市政府需要改变思维定势,不再固守已有的集群优势,而是通过改进教育环境、人才发展,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方式来扩大和拓展原有的集群优势,以吸引新的投资者。

 

第三步:弥补差距,构建长期竞争优势

如前文所述,中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各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很不均衡。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城市普遍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差距。这些差距阻碍了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结构性人才短缺。虽然是人口大国,中国的结构性人才短缺问题相当突出,缺乏复合型中高端人才(既懂技术又精通外语、管理的全方位人才)和适用性技术人才(例如编程熟练的基础程序员);服务业教育和培训力度不够,缺乏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支持。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中国近50%的高端服务行业职位招不到足够、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2008年中国近15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大学生的失业率超过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如果接受适当的就业培训,这些大学生就有可能填补这些服务行业的职位空缺。

2.指导和鼓励政策缺乏。各级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或措施,现有政策针对性不强、可行性不够;政府继续“偏爱”制造业,以致制造业企业为了享受更大政策优惠而不愿将内部化的生产性服务剥离出来,比如生产物流;已有的针对服务业的优惠政策门槛过高,中小服务业企业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的政府扶持不够,创业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3.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多数城市缺乏完善的IT基础设施和配套的应用平台,不能完全满足(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的需要。北京的宽带覆盖率为55%,远远低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的平均覆盖率80%,中国其他二、三线城市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

4.政府公共服务的可用性和可及性差,供给效率低下。中国城市的人均政府财政支出普遍较低,政府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投入不足;行政审批项目和环节过多,工作较率低;政府职能部门分散、数据和流程管理孤立,缺乏协作;政府部门没有充分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例如,上海企业的平均清关时间为8.7天,而韩国为5.3天,比中国快1/3。

5.生态协作系统不健全:全民缺乏先进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消费者及客户尚未完全认可第三方服务的价值;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与诚信度不足;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及市民之间有待建立良性可持续的协作关系。

6.城市环境缺乏吸引力。许多城市在商业环境(如商务基础设施、企业文化与制度等)、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保障、城乡协调等)或生活环境(如居住、教育、保健和生态等)存在某种欠缺,降低了吸引资金和人才能力。

 

推进服务经济发展

 

发展服务经济的新趋势,对中国政府特别是城市政府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应当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培育、规范和监管功能,从体制与政策、人才发展、基础设施改进、公共服务转型、友好环境创建、生态协作系统等六个方面采取行动,引导市场主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利益相关者协同有序地推进城市服务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见图3)。

 

结语

 

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有所减缓,但中国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战略并未动摇,相反,经济放缓给中国政府和企业一个深挖潜力、追赶先进的机会。中国各级政府在服务经济的转型及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城市政府需要首先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经济发展战略,然后构建并完善城市的服务经济体系,引导各个利益相关者协同有序地共同推进城市服务经济的转型,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独家提供,甘绮翠系该院院长,丘琪铮系该院咨询经理,孙爱军系该院高级顾问。进一步的问题或研讨,[email protected] 致信作者)

(文章编号:109120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472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及政策选择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刘秀莲2013-1-23 13:49:43  来源:《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2期第5~12页内容提要:中国“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进入了关键时期,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

如何应对市场风险 应对中国市场人才问题的四大方法

     短短30余年间,中国大陆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同时由于劳动力供应充足且成本相对较低,中国成为服务全世界的制造业大国。然而现在,经济的增长以及充满希冀的新参与者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即日益难以找到和留住人才,并且这种人

声明:《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及实践》为网友床上轻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