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经济数据怎么样,也不管那些个海外大行的牛人们怎么说,反正内地的A股5月“居然”收红了! 据统计,上证指数5月份涨幅5.63%;深成指5月涨幅达到6.52%;创业板则一路高举高打,月涨20.65%。小指数走强,大指数平稳,最终保证了上证5月得以收红,并且收复了此前“上证月线三连阴”的部分失地。 继5月收红,6月,A股还能再收一根阳线吗?从盘口看,进入6月之后,A股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上证指数。1949点一线,上证抗跌;2300点一线,上证又似乎难涨。 如果为多头出出主意,那么当下的重点问题,就是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拿下上证的2350点? 事实上,从2010年至今,上证指数2350点一直就是压制其上涨的强阻力(位),大家不妨仔细地研究一下上证指数的月线,研究一下最近3年以来在这一带的成交,筹码的分布状态、主力套牢的成本区间、多空换手的具体时间点,以及当时都有哪些重大的经济与政策出台。 我个人的观点,当前上证的2350点,与2006年“998行情”启动后强势突破1550点的性质,有些相似。时间同样是5月,而且都收出了没人看涨的“红5月”。2006年5月,上证指数涨14%,并由此启动了最终直至6124点的一波大牛市。
![回撤率 守住回撤 决胜个股](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55180335981.jpeg)
当然,2013年绝不同于2006年,星星还是当年的星星,月亮还是当年的月亮,但是市场已经不是当年的市场了。 回首当年,与当下最大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是当年A股上攻的力度强,放量也猛;二是在当年行情启动之前的2005年,中共中央启动了“三大改革”,即汇改、税改和股改,给了股市极强的政策支持;三是当年没有股指期货,指数必须上升,大家才能赢利。 那么,A股怎样才能找回当年的那种气势? 从多头的角度,2006年的上证,究竟是怎么做的呢?说到底,只有两个多头策略,事后证明最有用。 第一个策略,是针对个股的,坊间称之为“拔萝卜”;主力按照“股改”的顺序,一个萝卜、一个萝卜地“拔”;一个萝卜“坑儿”、一个萝卜“坑儿”地“捞”;5月行情,多头首先“捞”掉了所有的“小萝卜头儿”,6月开始“拔大萝卜”;“大萝卜”拔不动怎么办,采取“简单加数”的“最笨的笨办法”,“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总之,非拔起来不可!直到当年10月,大盘股全线启动…… 事后统计,2006年,两市总计1396家A股,到年底涨幅超过100%的股票,一共490家,比例达到35%;涨幅超过200%的,一共150家,比例为14%。其中,1145家初步完成了“股改”。 第二个策略,是针对指数的,坊间称之为“守住回撤,决胜个股”。其中,“守住回撤”,依靠的是金融、地产、有色和券商股;从2006年5月直到9月,稳稳地守住了5月的全部涨幅(该跌不跌,理应看涨)。“决胜个股”,依靠的则主要是“炒新”;当年的炒作,堪称“惊人”! 2006年6月,证监会宣布新股发行“重新开闸”。此后,首先启动的是中小板的中工国际,中工国际的发行打新申购冻结资金高达3200多亿元;首日换手率达94.05%;首日振幅466.22%;申购平均收益率0.25%。 其后,则是中国银行(2006年7月)、大秦铁路加中国国航(2006年8月)、工商银行(2006年10月)等超级大盘股先后登陆A股市场——为保顺利发行,当时的主力机构,对受益于“汇改”概念的强势品种采取了坚决做多的策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国航(601111.SH),此股从2.75元,一路逼空,最终涨到30元,涨幅接近11倍之多。 不过,上证也在次年,即2007年年未,最后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由于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股票的上市,“炒新”的策略开始“变调”,主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最终导致绝大部分的资金,不得不退出二级市场,各大板块,一溃千里,从6124点一路跌到现在;此后虽有几次相当不错的反弹,但至今仍然不能完全摆脱大熊市的阴影。其中的教训,令人扼腕不已。 “温故而知新”,2013年6月,当我们回首2006年的那个“红5月”,应当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历史“借鉴”——当年的小盘股,最终都不是真的“套人”,比如中工国际这样子的,只输时间不输钱;反而是那些大盘股,至今没给参与当年“炒新”的股民们“解套儿”。 希望多头加油,站稳脚跟,守住回撤,等待时机;一步一个脚印儿;在做好绝对收益的同时,不断发掘新的热点,就算政策面没有利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上证2350点的突破越难,突破的技术意义也越大,逐渐活跃的资本会给市场甚至整个经济运行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红5月”后,红6月一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