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正诚
最近一本新书《中国统治世界》正在北美热销,副标题是同样惊人的《中央帝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在图书馆里面预订借阅的人排上了几十个人的长队,毫不奇怪在美国刚闯了大祸一周年、西方的没落说颇有市场的时候,这种书名会立即抓住西方读者的心思。 之所以随大流买这本书是因为最近读了中国成都一位非官方思想者张明先生的书稿,谈的是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意识形态需要改变。对于变局的必要性几乎很少人不认同,但是在变局的可能性、变局的可操作的路径以及新局在定型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却没有具备说服力的理论思想提出,可惜的是,《中国统治世界》并没有弥补这个缺陷。但是热炒之下中国统治论开始公开亮相,比威胁论更加蛊惑人心。在这个时候,令人警醒的是,二战后美国的主流思想中始终在塑造其敌人,从华约邪恶集团、共产主义威胁直到阿拉伯阴谋、伊斯兰恐怖主义和中国威胁。有人精辟地指出,这是美国精英分子在自由主义的社会背景下避免社会动荡并较高效率地发扬美国的集体协同能力的需要。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动荡依然,增兵阿富汗同样很难避免重蹈伊拉克覆辙,中国替代恐怖主义重新成为美国塑造出来的主要敌人近乎顺理成章。 中国人最近开始抱怨美国人在需要我们掏腰包的时候就满面笑容地称赞,一旦经济稍有好转就开始打压中国,如轮胎的“反倾销”。敢于抱怨就说明了我们总算是有点底气了,很多人更沉浸在中国成为天下两巨头之一的荣耀之中。然而即使中国在经济上足够强大,但缺少能够推向外部世界的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就注定了中国不可能“统治”世界,何况我们在经济上的问题尚且多多。在中国经济号称开始复苏的时候,从高层表态要继续刺激经济来看,至少决策层还不是那么轻浮地乐观。从金融危机爆发到如今正好一周年,我们除了清楚地看到了市场经济的险恶之外,在“中国用什么和世界交换”的问题上还没有足够令人兴奋的举动,如果说限制稀土出口能算是一个略微鼓舞的措施的话。国内有朋友委托我在美国购买某种基础的工业工具,按重量折合下来一公斤要卖到上千美元,加上运费和关税到中国的售价也比在中国的市场价格要便宜50%。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卖这么贵?早年的一点工程背景让我好奇地查阅了一下其原料,原来是钨。这是中国占有全世界大部分储量的一种金属,这个美国厂家从中国大量购进原料,价格不会高于400元人民币每公斤,利用其保密的加工技术生产出成品返销中国。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对于下游使用者来说,这种交易是划算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市场是理性的,实现了双赢对吗?对,不过巨额差价装进的是美国人的腰包。更加可怜的是我咨询国内的一位该领域专家,他说10年以内中国还无法生产出替代产品。我们往往满足于摩天大楼、CRH列车、ARJ21飞机等标志性的东西,但支撑这些产品的诸多基础部件被各个外国企业赚走了巨额利润。给你面子来换得实惠,谁说西方人算术不好?前有北京共识,后有G2,面子给足,实惠赚足。 我们这30年真正拿来交换的还是老几样:海量人口的辛勤劳动,进步在于IT民工们开始承接外包合同了;原有的各种资源实现了快速变现,如矿产和土地。前者已经达到极限,后者也逼近极限,北京五环内还有多少地可以卖?从20年前开始算,卖掉的那些地至少还要过50年才能再卖一次,可是我们为了解决就业所需要的经济增速能等到50年以后吗?从这点说,铁道部的高铁建设通过扩大城市圈还能把卖地财政多延续一些年头,可算居功至伟了。现在农民们被利用到极限,股市和房地产洗劫自封的中产阶级,国企剪民企的羊毛,当没有资源可以再被快速瓜分,而新富新贵们的致富渴望无法遏制的时候,将是什么局面?这远不符合世界老二给人们的想象,妄自尊大毫无理由。 近期重庆打黑一方面重建了执政党形象,一方面经济增速的数字超过14%,打破了所谓打黑要付出经济发展代价的论断,其意义不亚于改革开放时邓公判断开放不会导致社会解体,对于未来的社会稳定和重建凝聚力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30年以来中国已经实现了伟大的人性解放,从柳传志、马云等代表人物的作为看来,在经济舞台上中国人的才能和似乎融化于民族血液中的艰苦奋斗注定在世界舞台上不会久居二流,中国无需如奥巴马那样要苦口婆心劝告自己的同胞要努力自强。始皇推翻封建建立帝国至今,广义上的民治成为共识,在社会相对稳定前提下的摸索中或可水滴石穿,无非是等待历史机遇造就新的大思想家而已。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以战败国之身、外国驻军挤压之下,虽然没有意识形态话语权,但是依靠技术进步即可奠定其世界大国地位,中国如果能保持社会稳定,打破在教育和科技上的枷锁,同样可成为有尊严的大国,而绝非西方世界宣扬的“中国统治世界”,这正是国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