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系 布局华东 北汽急扩张](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45479507436.jpeg)
被划归为“四小集团”的北汽集团,尽管最晚推出自主品牌,但近半年来动作频频,雄心勃勃地显示出渴望跻身第一阵容的斗志。 继2010年连续签下重庆、广州增城两大基地后,近日传出消息称北汽集团将在江苏镇江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由此北汽将完成东西南北中五大产业布局。 “是否落户镇江还未最后确定,但北汽确实一直想在华东布局。”对此,北汽集团公关部胡恩平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剑指镇江 在北汽目前的四大地域生产基地中,北京高端乘用车基地主要生产绅宝品牌轿车,河北黄骅基地以生产卡车、越野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为主,湖南株洲基地主要生产北京E系列和交叉型乘用车威旺306,重庆银翔基地主要生产威旺205及205加长版,未来也将投产SUV、MPV、客车、货车及改装车,去年开工预计今年底完工的广州增城基地则将生产SUV和MPV车型。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即车企要异地建厂,必须对当地拥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来达成,因此在北汽现有的基地中,重庆及增城基地都是通过兼并当地具有生产资质的公司改造而来。 在2010年接连签下重庆、增城两大基地后,北汽已实现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的产地布局,独缺华东这一GDP总量最大、同时也聚集了欧美主要汽车品牌的车企必争之地。 在2011年的上海车展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未来还将建设一个华东基地,从而实现北汽建设全国五大生产基地的计划。华东基地将通过兼并当地企业的方式开展,初步定为在江浙一带。” 据媒体报道,北汽将重组江苏镇江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下称“镇江汽车公司”),亦有消息称北汽集团高层自去年下半年起曾多次到镇江进行考察,并与镇江市政府密切接洽中。对于该基地可能投产的车型,有消息指或将生产北汽自主研发的商用车及高端SUV。“一切都还未确定下来,未来投产车型也还是未知数。”胡恩平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在地理上,镇江拥有长三角最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水运发达,出口条件也极为便利。 尽管北汽集团方面对新华东基地的消息不肯透露更多,但随着外界的越炒越热,在“北京汽车”官方微博及北汽银翔的官网上,有关北汽将落户镇江的新闻也已经被发布至最新资讯中。 据悉,目前横亘在北汽面前的问题是,镇江汽车公司的整车生产资质由于历史原因尚未收回。 “下半年将会展开兼并重组,至少一家,如果顺利,有望兼并两家整车国有企业。”6月22日,徐和谊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见即便未来镇江基地无法谈妥,北汽也仍有多项选择,布局华东之心未动摇。 进军“第一集团” 2009年国家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指出,拟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家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企业集团。 为了冲击前述产销规模破200万辆的汽车集团“第一阵容”,徐和谊提出了“二次创业”构想,计划在2015年北汽集团的汽车产销量要达到350万辆;北汽自主品牌汽车产销量超过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达到9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力争进入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15位,进入世界500强。 按照北汽公布的数据,2012年,北汽集团累计销售170.1万辆,同比增长10.3%;生产167.3万辆,同比增长10.5%;营业收入2100亿元,利润170亿元。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微车总产销突破6.6万辆,仅占全年销量1/25,离徐和谊的“2015构想”还是差距不小。 尽管在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尚未扎稳根基,但在布局国内的同时,北汽也已吹响了征战海外的号角。 6月22日,北汽举办了国际化战略发布会及北汽国际启动仪式。此前曾负责过北汽福田海外业务,后担任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的董海洋今年3月调任北汽国际总裁兼党委书记。这被外界看作是北汽决心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的标志。 启动仪式上,董海洋表示2013-2015年,北汽国际将建设五大战略市场,在十个整车市场取得实质性突破。预计到2015年,海外业务年整车销售可达到7.7万辆,收入达65亿元,利润8000万元。到2017年,年销售额预计增长至20万辆,收入200亿元,利润7.5亿元。 目前北汽集团的海外出口业务都集中在商用车领域,而其他在乘用车领域的竞争对手们,包括广汽、上汽的自主品牌等都已在海外发展小有成绩。北汽国际成立后,新上市的绅宝也将一起销往海外,能否获得青睐,还有待市场考验。 “国家的产业发展大纲要求,自主品牌要成为骨干企业的话,必须有20%以上的产品是在海外销售。”董海洋表示。对于一直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内,实现集团规模从“四小”向“四大”迈进的北汽集团来说,拓展海外业务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