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 txt 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



  在一般人眼里,金融就是关于钱的事,只存在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活动当中。但是按照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陈志武教授《金融的逻辑》一书的理解,金融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资源的配置,其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是一种对不确定性的预先安排。按照这种广义的概念,金融就不仅存在于银行、保险、证券这些常规的金融活动中,它也存在于结婚、生子、养儿防老甚至三纲五常之中,即使在原始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下,金融的逻辑也以其特定的方式存在于当时人们的制度安排中。

  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资源市场化配置,交易货币化推动,人员城市化集中,就其表面而言,则是外部交易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形成和完善。中国1997年开始了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在实现了福利房的居民产权确认后,借助于房地产金融的杠杆效应,对中国城市面貌的改变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就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由此使中国数以亿计的城市居民成为有产者,出现现实的财富意识和私产意识,表明了金融的巨大的经济活化作用。

  存钱就能富有吗

  本书提供的资料发人深思的还有历史上存钱的明清王朝等政权与借钱的欧美政府的对比。1600年左右,明朝将灭亡时,国库存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存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存金1600万块,日本朝廷存金1030万块;在此时间前后,像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城邦国家以及后来建国的美国等都是负债累累。400年之后,当年的存金之国除日本之外都是发展中国家,当年负债累累的今天则都是发达国家。

  今天,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2.1万亿美元,日本1.1万亿美元,其他外汇储备多的国家和地区,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今日的外汇储备与昔日的存金藏银异曲同工,存储的都是国际上的硬通货,不同的是外汇储备更取决于外汇币种国家的信用情况,如果货币发行国滥用货币发行权,这些储备的信用和购买力就会大幅下降,从而使外汇储备国成为财富被洗劫的对象。这在刚刚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风暴后的今天,在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普遍实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已经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金融的逻辑 txt 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
  与存钱的消极被动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对金融的积极有效利用。北美独立运动领导者通过借债筹措经费,最后赢得了与英国的战争,取得了国家的独立;英国与法国交战,因为英国有发达的筹资市场,筹集战争经费的付息成本比法国少一半,从而能较多地发行战争债券,最后赢得了与法国的战争。书中没有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向美国融入巨额资金的美国租借法案,实际上是英国在打击德国法西斯中最终取胜的金融保障。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曾经以既无内债也无外债而自豪,但国家发展起伏不定,人民生活久无改善,倒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引进外资规模和国内发行国债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反而保持了世界第一的速度,从而在30年之后成为欧美国家都不敢小看的经济巨人。可见,中国早年明清政府虽然存钱,实际上是把金融资源冻结起来,与老地主把金银藏在地窖没有什么两样,那样虽然也可以应对不时之需,但总体是一种消极的思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而中国现在把巨额外汇储备变成美元资产储备存在美国,可能是比把金银财宝藏在地窖还要危险的做法,事实上美国新政府在中国刚刚完成一系列对美国产品的大笔采购,而且在2009年7月大幅增持了美国国债之后,在2009年9月,就在中国输美轮胎方面毫不犹豫地和中国打起了贸易战,甚至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挑战者。可见,国家之间,存在的逻辑可能并不只是金融的逻辑。且不说中美之间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差异,美国的生活方式和分工状态决定了美国绝不容许中国成为第二个美国,因为地球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资源让十几亿中国人也能像不到3亿的美国人那样浪费性挥霍。美国需要中国提供大量低价生活必需品,同时还需要中国为其回流源源不断的美元以填补自己不断扩大的债务“黑洞”,这就不是金融的逻辑所能解释的了的了,还需要进一步求助于利益的逻辑和生存的逻辑,即达尔文“适者生存”的逻辑。

  金融危机让谁受伤

  陈志武认为,金融危机对美国不是新鲜事,自1850年以来差不多十年就有一次。从事后来看,每一次危机都促使金融法律与监督管理体系改良,让美国整体资本化和金融化能力更上一层楼。此次危机主要集中在金融证券市场,对多数美国人的生活影响有限,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失业率大大低于上世纪30年代的30%,收入虽然增长不多但仍在增长,GDP也在增长。因为今天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相当完整,而上世纪30年代政府提供的这些社会福利体系都不存在。有了这种保障体系,即使就业局面和收入局面出现恶化,受影响最深的社会底层至少能靠政府福利过上体面的生活(倒是中国因为社会保障体系还处于初创时期,抗危机能力要弱得多)。二是今天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程度超过美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候。1960年,来自美国之外的盈利占美国公司总利润的7%,1990年为18.5%,2000年为24.8%,2007年为33.33%。2007年美国金融业包括房地产业占美国总利润的27%,只要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能持续,美国企业的海外利润不仅能抵消金融业的损失,而且能使美国企业的总利润不至于下跌。三是美国经济已是财富型经济,恩格尔系数早已低于20%。在2007年,美国家庭的总体财富为73万亿美元,房地产占11%左右,剩余的主要为股权类财产,去掉债务后,美国家庭的净资产为58万亿美元(也有说5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6.9倍,这成为美国社会对冲经济危机和金融市场波动的缓冲器。

  实际上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陈志武教授没有谈,那就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以占世界25%左右的GDP却供应了全世界65%左右的货币存量,美国人以自己印出的甚至只是电子化存在的数字美元,就能向全世界购买自己所需的任何资源(美国自己的战略资源则是不能出售也没有真正市场化的),那些出售实物资源的国家好不容易换回来的货币,再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和机构债流回美国,表现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巨额的外汇储备,仅中国内地就超过2万亿美元,以美国2亿多人口计算,每个美国人就向中国内地借了近1万美元,向日本借了约5000美元,向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省、向韩国、向新加坡、向中东石油国家,向其他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每个美国人都欠了数额不等的美元,这还不包括美联储凭借其世界准央行地位可以向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以及其他国家央行的巨额货币互换。所以只要美国保住美元的地位,就能够利用其金融地位对全世界进行大规模的风险转移。从此次危机的后果看,日本、欧洲受的是外伤,中国则是内伤,对美国其实影响不大。也许不久之后,随着新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崛起,美国又会凭借自己的金融和技术优势,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远远地甩到后边。

  陈志武教授在美国全面接受西式金融教育,但又跳出西方学术界把金融问题模型化、计量化、复杂化,小众化的范式,为中国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晰的金融逻辑。这个逻辑的背后是市场体系的公正和效率,是私有产权制度的魔力,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市场发育不健全,私有产权从古到今都主要在夹缝中生存的社会来讲,具有相当的理论影响力和知识普及性,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的特点。但市场不是万能的,金融的背后是制度,制度的背后是利益;利益较量的结果,决定了选择何种体制和制度,遵从何种逻辑。我们可以相信金融的内在逻辑,但不能由此认为“华盛顿共识”就是我们的未来。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教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4078.html

更多阅读

金融的逻辑 金融的逻辑 陈志武pdf

作者:陈志武序言 金融的逻辑是什么?第 1 节:序言 金融的逻辑是什么?(1)序言 金融的逻辑是什么?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

陈志武:指数基金才是最佳选择

导读——实践证明:单个股民、公、私募基金、集体决策形式来管理股票投资等,都难以跑赢大盘/都难以跑赢指数基金。下面是陈志武教授2002年初2次从不同角度论述投资指数基金的好处(主要是给当时中国社保资金将要进入股市之决策高官的建

陈志武教授对郎咸平的评价以及我论 如何评价陈志武

收到卓越寄来的陈志武教授的新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马上看了几篇,感觉的确不愧是大家之言。其中看到一篇记者对陈志武教授的访谈(《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第8页-第9页),谈到对郎咸平的看法,觉得蛮有意思——因为这两位都是在国外拿到顶级

陈志武:金融让我们得自由(2)

 亚布力观点:这就发展到对人的关注,以及对人的命运的关注了。不过陈教授,我想沿着你这个路径,把话题引到我们都很熟悉的费孝通先生身上。你知道,他的《江村经济》有着对中国经济社会非常细腻、非常学术化的关注,我在里面读到了先生对中

陈志武:金融让我们得自由(1)

  文|本刊编辑部       陈志武教授,出生于革命老区湖南茶陵,1983年获中南工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 8 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86年去美国留学,放弃了攻读7年的计算机专业,转而学习经济,并于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

声明:《金融的逻辑 txt 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为网友一湾青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