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家的阅读故事里,我们甚至可以窥探到他们的性情和人生。
这个话题来自《商界时尚》编辑部某位同事的采访怪癖,她每次采访企业家的时候,都会固定问同一个问题:你最近在看什么书?对这些财富人群来说,这显然是个比较冷僻的问题,在标榜财富英雄的年代,人们习惯了关注他们的商业动向、财富起伏或是生活八卦,至于精神生活,他们还需要吗? 在两三年前的某次会议上,一位福布斯富豪曾疾呼,企业家不要多读书;“蓝狮子读书会”最近发布的“长三角企业经营管理者读书问卷调查”也显示,长三角八成企业家每周阅读不足1小时。结论虽然悲观,但在接受我们采访的企业家中,都对这个问题保持了难得的一致:无论对生意还是生活来说,读书都是件挺要紧的事。 有人为了生意而读书。张瑞敏爱读书是出了名的,他读的大多是跟企业管理相关的书籍,据说他常常是换完登机牌后,就在候机厅的书店里买最新的管理方面的书籍,然后登机阅读;每个月,为他们集团提供荐书服务的上海天翼图书公司会发一份叫“首席推荐”的书单给他,上面有5本推荐的经管类书籍供他参考和挑选。已经60多岁的柳传志前一阵爱读的书居然是风靡白领圈的《杜拉拉升职记》,原因是他觉得作者的很多想法跟他一样,但更条理化,他自己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只要眼光经常往下看,就会发现很多所忽视但很有用的东西。 个性独特的企业领导人大多喜欢阅读和毛泽东相关的书籍。人们记得的有关牟其中的场景中,就常有他带领属下,坐在露天的坝子里,一起学习毛的文章,甚至齐声呼喊口号的情景。史玉柱也是毛泽东的粉丝,据说他很喜欢看毛泽东传记和中共党史,他的脑白金一开始走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不知道是不是从中学来的心得。黄光裕或许是个例外,他自称自己没有完整地看完过一本书,因为他恪守的名言是:“知本永远给资本打工,你为什么要读博士呢?那是因为你内心恐惧,你觉得在这个社会上没有生存能力,然后你才去读博士。读博士是为啥呢?是为了能去打工。归根结底是要去打工。” 对一些企业家来说,读书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冯仑庞大的阅读量支撑了他的思想体系;张宝全每天临睡前一定坚持看书;潘石屹则有一个“父与子工作室”,目的是为了养成小孩子的读书习惯,孩子们读的时候,他在一边陪读。他们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写书,都成了企业界的文化人,冯仑懂得解构,张宝全字画皆佳,而潘石屹的博客和小报,做得都比他俩好。潘石屹还是路遥的“粉丝”,他说《平凡的世界》对他的成长和人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的时候,我们的确能从他的身上看到孙少平的影子。 不管个人的阅读趣味有何不同,如果非要做一个总结的话,那么企业家们的阅读大概存在着这些相同之处:杰克8226;韦尔奇的传记是所有企业家都必读的书目;他们最经常的阅读场所是在卧室或是飞机上,作为催眠的枕边书或是打发漫长行程的路上书;他们普遍拥有自己独立的书房,书房里一定有关于历史的书籍,如体积惊人的《毛批二十四史》。
袁岳 坐拥书山驭马行
CEO 商界时尚 袁岳" width=450 border=0>文/范世锋 摄影/吕文轩
他读的第一本书是《封神榜》,最喜欢其中的“镇国武成王”黄飞虎。
他喜欢快读和博读,“像鹰一样鸟瞰”是他惯常的阅读姿态。
他喜欢“移动读书”,路上、餐厅、咖啡馆才是他的“悦读”场所。
他有十年的骑马历史,相信管好马就能管好人。读书、主持节目、在大学讲课,也都与骑马内里相通。其二字禅就是“驾驭”。
接受记者采访时,袁岳刚录完最新一期的《头脑风暴》,与朋友匆匆共进晚餐后,来到我们面前时,还是笑意满盈,毫无疲倦之色。外面下着雨,在这段云浓雨密的时段里,袁岳已经抽空更新了他的博客,是刚写的短诗。“池满啦,塘满啦,我的岛儿起航啦。”读书人涉笔成趣的习性展露无遗。
他读书如养仕,不拘一格。“我一周看两三本书,目前正在看的是《大学之道》、《好的资本主义与坏的资本主义》、《项塔兰》。”上一周他读的是农村小说《家谱》、惊悚小说《鬼吹灯》和蓝狮子系列中的《长尾理论》。
“我读的书包括小说、诗歌、财经、历史人物、地理志、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8943;8943;但是,畅销书很少读,通常情况下这种书对我帮助很小,比如当前流行的所谓全球第一畅销书《秘密》无非就讲一个积极心理学的简单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炒作帮助它戴上了光环。”
袁岳有两个家,一个在上海松江,一个在北京。每个月上海住两周,北京住两周。
所以他拥有两个书房。松江的书房造型怪异,是现代派的风格。“它像是一个蜂窝,我希望自己像蜂一样吸取知识。它也像是一个钟乳石哗哗然倒垂的溶洞8943;8943;这是我自己设计的。”在北京的书房,袁岳喜欢把看完了的书一堆堆地码起来,这样很有坐拥书“山”的感觉。
5000册的藏书,一半是自己购买的,一半是朋友送的。袁岳坦言,朋友送的书有一半是不读的,它们多属于企业赞歌。袁岳只收藏自己爱读的书。自己不读的书,放公司里充当员工的资料书,“对我意义可能不大,但对他们却不乏可参考、可利用之处”。
袁岳
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MPA,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
个人读书史
袁岳出生于江苏海门,小时候调皮捣蛋,一不小心就把邻里搞得鸡犬不宁。七八岁的时候看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封神榜》——这本属于浅近文言而且是繁体的古代章回体小说,是袁岳念念不忘的“处女读”,袁岳由此进入了他阅读生涯的第一个阶段,《红楼梦》、《水浒传》8943;8943;接踵而来。他找到了一种与抓青蛙逗乐截然不同的乐趣。
在阅读资源稀缺的年代,少年袁岳到处借书。初中时,他从语文老师那里借;高中时,则到二哥厂里借。上了大学,因为给报刊投稿,开始拿稿费,也开始买书,当然书也读得满坑满谷。在《致青年书》一书中,袁岳说“我的爱好是读书与做研究,大学可以让我读足够的书,做任何想做的研究”,那是一段珍贵的时光。
1988年袁岳免试进入西南政法大学,四年里他读了700本书,境界敞开,功力倍增。以至于十年后袁岳重回母校做讲座时,还特别鼓励学弟学妹们要大量阅读,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志趣。同一时期,袁岳还表现出了浓厚的藏书兴趣。“那时学校图书馆处理旧书,两毛五一本,我一下子买了几百册,不过大部分是外文的。”
现在袁岳每年自己购入200本左右,朋友送200本左右,每年读的书有300本。“我的读书速度很快,一般是一天半或两天读一本书,30秒读完一页书8943;8943;”袁岳很欣赏自己的快读风格,用他的话讲,一天读完一本书的人,能记住这本书的内容,用一个月去读一本书的人,却往往记不住。
作为书本世界的一匹胃口极好的“杂食动物”,袁岳对书的“分别心”并不强烈。“好的书都是开卷有益的,就像每一个朋友都在不同的时间帮助了我们,我们不能说哪个朋友最重要,哪个朋友不重要。只能说在人生的一些转折点上,有一些书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当年他读《封神榜》,读得如饥似渴,碰到书中缺页的地方,就会拼命地想,那里究竟讲了什么内容;看了书中所写的酷刑“炮烙”,就使劲琢磨那惨绝人寰的景象。读革命小说《红旗谱》的时候,刚好收音机里也在播评书,“我又是用眼睛看,又是用耳朵听,两个感官一起使用,所以记忆尤深。”这些阅读,一步步影响了他的人生,他在大学前因为读了《福尔摩斯探案集》,最终选择了法律专业;后来在工作中因为需要而阅读《圣经》,最终成了一名基督徒。
“阅读也需要管理。人就像一个黑箱,输入新东西,形成新刺激新变化。只有多元化的输入,才可能形成宽容的人格。为什么一个人的知识呈现老化?是因为他固执。为什么现在一些知识分子很极端?是因为他们固守己见。”
从阅读走向通识
中世纪欧洲有很多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们是袁岳的倾慕对象。“我不敢自认是一个具有通识的人,但这是我发展的方向。”在袁岳看来,书是按照专业划分的,但是世界的本相却无法划分。掌握本相的人往往是那些超越了专业门限的人。袁岳用手掌在空中比画了一条“|”线和一条“-”线,以此说明,相对于“纵向之深”,他更为注重扩展自己的“横向之广”。
“阅读也需要管理。人就像一个黑箱,输入新东西,形成新刺激新变化。只有多元化的输入,才可能形成宽容的人格。为什么一个人的知识呈现老化?是因为他固执。为什么现在一些知识分子很极端?是因为他们固守己见。”
“从人格来说,我是一个很Between的人,会看左岸,也会看右岸。”人际环境中,妥协的艺术特别重要,“和谐就是促进人类妥协。”反映到阅读中,就是不要只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我有时也会抓一本教材辅导书来看看,主要是了解一下我一向觉得无比枯燥的东西是怎么写起来的;前不久还看了一本属于主旋律的写国民党的书,无非是想观看一下我们对他们的评价是否发生了变化8943;8943;”传说中那把柔和而威力非凡的“袁岳弯刀”就是这样炼成的吗?
袁岳直言自己是一个企业家,所以肯定只读有用的书。有时也读一些看似无用的书,那是相信无用也能变成有用。这和陶渊明的祖爷爷陶侃的“木屑竹头理论”是一致的。袁岳自己归纳了一下:“我不是一个读书人,我是一个用书人。”
我们问他,如果让他暂时抛开一切,到一个孤岛上去隐居一个月,他的行李箱里会带些什么书呢?“我一本书都不会带。童年时代开始我就有一个‘做一个小岛的国王’的梦,那时喜欢用画笔设计属于我的岛屿,画岛上的水利工程、防御工程8943;8943;我可以在海滩上躺一整天。还喜欢做白日梦,默默发呆两个小时没问题。”
袁岳也写书。至今他已经写了20几本书,最近又有关于营销管理的《洞察——迈向复苏的新商情》和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教——独生世代的新亲子之道》两本书出版。这样的出产量,即使一个专业的文字作者也会感到讶异。目前他又在操刀三本新书,一本《袁岳新“煮”张》,讲述自己的美食心得和菜谱,一本关于旅行的《读路者》和一本谈论80后90后文化的书。但是他说,他只是喜欢写作,“就像你喜欢打高尔夫球,但并不说明你就是一个高球运动员,我也没把自己当成一个作家”。
蔡明 雪夜围炉读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