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这事儿,好像转眼间就从今年年初众人的期盼变成了眼下的现实。商人们一度踩在刹车上的脚现在已移到了油门,虽还没猛踩下去,但已颇有重新上路的劲头。资本是最敏感的:PE/VC们又愿意投资了,数桩一度冰冻起来的IPO案又指日可待了。
作为一个媒体人,此刻我最想向大小企业家投资家乃至管理层提的一个问题是:这一年来,低谷经验让你学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是经营管理手段的提升与改善吗?这一点,不少好企业、大企业的回答是肯定的。采访中,有家制造型企业说,年初时它们千方百计加大在制造与供应链管理、营销创新方面的力度,力图压低成本、提高效率,现在呈现在报表上的结果不错:利润水平提高很快,现金流情况也比从前好,库存极大降低。有的企业说,市场变冷期间它们加大了研发力度,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正是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好时候。 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吗?看不太出来。来看几个热点行业。这一年,电信、互联网里商业模式流变纷呈,但很难说是拜危机之赐,更多是被技术、产业要素本身变化驱使,比如3G问世、Web 2.0继续深化;拼产能、轻技术的思维,现在又从传统的“中国制造”领域向新能源进军;地产,一年半载前深受打击的那些地产商,现在纷纷复活,不过,也暂时看不出它们在模式上有何进化和创新,相反,天价拿地故态复萌,再次引发人们对地产泡沫重现的担忧。恒大地产上市固然有望,但这一年来它除了竭力改善资金状况,对自己昔日高负债、大规模囤地、快速开发与销售的模式有无反思与改进,尚不清楚。是对中国独特营商环境的体悟吗?这方面,我特别想问——想把企业当猪卖最终却没卖成还得把它继续当儿子养的朱新礼,在毒奶粉风波前后受到强烈批评、后选择联姻中粮的牛根生,受到央视猛批后又悄然修好的百度掌门人李彦宏,等等。不过让他们在此刻、在这方面坦陈心迹的可能性,估计不大。 是价值观的修正吗?对少部分觉悟向来靠前的企业家可能是。最近冯仑说,他专程去阿里巴巴学习它怎么塑造人,并且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万通的KPI里加大价值观考核占比,超过财务考核。而马云本人,在今年年初就在私下说,09年会是他“静养静思静休”年。据说,现在阿里巴巴内部,除了技术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在价值观层面也在做一些修正工作,为马云声称的2010、2011年起飞作铺垫。 以上四点,第一点最容易做到,其实它近于企业面对危机的本能反应,虽为一时应对,但如果有心,它可以成为企业在危机时期收获的一笔财富流传下去;而后三点,人们却似一个比一个难以在其间获得真正的学习与突破,但它们,或许恰恰是商界最应该从这场危机中汲取养分的部分。 最近采访印度应用经济研究国家委员会的主任Suman K.Bery。我问他,同为新兴经济大国,印度跟中国从这场危机中收获的不同主要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中国借机在调整自己的发展模式,而印度没有,还是在老路上走。 与其坦然接受外人的赞扬,不如把这当做一种恭维。不管是观察微观经济体的行为还是宏观转型,结论还是保守点为好:一场不到一年即被各种强心针刺激而复苏的危机,对中国商业旧基因、旧气象与旧文化的涤荡,恐怕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