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各国经济一片萧条的同时,中国经济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受到影响,然而增长的强劲势头始终没有逆转,甚至浙江义乌的小商品比往年还更多地热销全世界。但是,随着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的持续实行,进入2009年8月,呼喊警惕经济通胀的热浪频见于中国媒体的版面。只不过,这种担心通胀的呼声仍是2007年同类言论的翻版,既没有事实支撑,也缺乏理论依据。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的研究,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即腾飞阶段是在2002年至2005年。由于中国的市场疲软在2002年还未完全结束,而2003年又遭遇严重的SARS病毒侵害,所以,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腾飞起点只能是历史性地定格于2004年。2004年,中国许多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是2003年的接近一倍或数倍以上。由那时起,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符合各个国家工业化腾飞的共性。 1964年,日本在东京成功地举办了第18届奥运会。之后,日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和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进入战后最大的经济增长期。1964年是公认的日本工业化腾飞的起点。自那时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日本工业化的腾飞阶段。 1988年,韩国在汉城(今首尔)成功举办了第24届奥运会。以此为起点,韩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工业化腾飞。2007年,韩国人均GDP已达到1.5万美元,而2008年新当选的韩国总统李明博的施政目标是一定要再提升到4万美元。 中国工业化腾飞的起点不是在举办奥运会之后,而是在举办奥运会之前。我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确认中国工业化自2004年起进入腾飞阶段,是为了更好地迎接金融危机的挑战,也是为了有助于各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能够很好地认清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形势。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工业化的腾飞阶段都不同于平常时期。腾飞必然带来高增长,然而,这是不同于平时的高增长。也就是说,同样的高增长率,在平常时期是疯狂的表现,在腾飞阶段却是很正常的状态。只是,在腾飞阶段,我们需要理性地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从经济学原理讲,银行是要根据价格总值发放货币的,价格上涨了,银行必须更多地发放货币。将涨价与通货膨胀等同起来,其含义是说涨价不好,因为人们一直是将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洪水猛兽,是灾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为突出的一个成绩是:在20世纪的末期,迅速实现了货币的急剧贬值,人民币贬值大约有100倍,但没有引起任何金融和社会的震荡。 所以,我们不能将工业化腾飞引起的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混为一谈。通货膨胀是银行里的钱放出来的多了,这些多出来的钱会逼迫商品或劳务涨价,即先是“钱多”,后是“涨价”。而当前中国的情况,则正相反,是先有涨价,后才使银行发出更多的钱。 腾飞是客观要求,我们却不顺应客观。2008年初,盲目紧缩,而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8年底才改弦更张,实行大幅宽松政策。到现在,实际连“欠账”都没还上,就又有人认为“发的钱多了”。 进入21世纪后,在我们已经走过的日子里,所谓通货膨胀的灾难并没有发生,我们都生活得好好的,而且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好,有的只是涨价了,而且工资也涨了。所以,我们不能用通货膨胀来吓唬自己,要明确地认识到中国现时的涨价是经济腾飞引起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