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 新资本协议面前银行犯难



  □崔吕萍

   以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实施在即。虽然《新资本协议》仍维持银行资本充足率8%、核心资本充足率4%的要求,但近来许多市场人士透露,境内监管层将根据银行经营情况在8%之上设置更多达标等级。

   国际银行业的“神圣公约”

   《巴塞尔协议》被称为国际银行业的“神圣公约”,20世纪末,全世界有超过130个国家采纳了这一“神圣公约”。

   1974年9月,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在瑞士巴塞尔市召开会议,倡议成立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次年,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第一个国际银行监管协议——《巴塞尔协议》。第一个协议很简单,主要强调加强各国的银行监管合作,划分监管责任。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具有标志性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协议规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4%,总资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在国际银行监管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协议统一了国际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助于消除各国银行间的不平等竞争,成为各国银行监管的统一准则。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于2006年开始首先在十国集团中实施。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不再仅仅限于将信用风险与资本充足率挂钩,而是把风险扩大到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应该与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起来。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还提出了银行监管的“三个支柱”。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比旧《巴塞尔协议》前进了一大步,对银行风险的控制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第一支柱: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新协议仍然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4%,总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但对风险资产的计算更加严格和准确。

   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的检查监督。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是最低资本规定和市场纪律的重要补充。

   第三支柱:市场纪律。市场纪律有助于提高银行体系的安全。银行应当定期向公众披露风险状况、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等方面的信息。

 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 新资本协议面前银行犯难
   监管层力促境内银行达标

   这里说的《新资本协议》,是相对于旧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而言的。由于《新资本协议》下的银行业能够更广泛地参与到国际银行间市场的各项业务中来,同时获得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机会,因此这些银行资本金是否充足成为它们过关的通行证。

   《新资本协议》从制定到修改经历了很长时间,虽然协议中并未要求世界各国银行与银行监管业必须加入,但我国银行监管层始终跟随协议的推进脚步,力促境内银行早日达标。

   资料显示,银监会于2008年10月正式发布实施银行业《新资本协议》首批监管规章,其中包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监管指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缓释监管资本计量指引》等。此后银监会发布消息称,按照规定,银监会从2010年初开始接受新资本协议银行的申请,商业银行至少提前半年向银监会提出申请。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大,各银行均面临严峻的资本金压力。为此,银监会多次提示信贷风险,要求银行谨慎做好贷后审查工作。

   “监管层的意图非常清晰,意在2010年国内所有能够达标的银行全部达标,早日与世界顶级银行业运行标准接轨。”对此,某银行业内部人士表示。

   资金缺口导致银行大圈钱

   监管层的“心愿”在银行看来并不容易实现。事实上,7.4万亿元的大规模放贷过后,很多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大幅下滑。虽然市场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依然迫切,但银行业为了稳住自己的资本金生命线,在下半年普遍采取了慢贷、停贷的做法。

   与此同时,为了将此前出现的资金缺口堵住,不少银行采取包括发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法。在发行次级债方面,虽然银监会规定银行相互持有的新增次级债将分年从持有方附属资本中扣除,但在没有找到更好出路的背景下,很多银行没有放弃这条路。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在下半年率先向监管层提出了次级债发放申请,意图补充附属资本充足率。以光大银行为代表的未上市银行采取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意图补充核心资本充足率。

   还有一些缺钱的上市银行,为了尽早获得《新资本协议》的资格,不得不对资本市场“狮子大开口”。9月18日,浦发银行宣布了一度令市场恐慌的中长期资本规划。规划显示,该行计划通过发行股票、次级债、可转换债券等多种产品,采取定向增发、海外上市、创新一级资本等多种渠道补充资本,在2010年将核心资本提升至715亿元以上,总资本提升至1150亿元以上,补充资本后2010年核心资本充足率高于7%,总资本充足率高于10%。截至今年6月底,该行资本充足率仅为8.11%,核心资本充足率为4.6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不少分析师眼中,这样的资本规划显然是银行冲刺《新资本协议》的体现。

   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是出路

   “如果不将银行现有的盈利模式转变,这样的大圈钱运动会时时上演。”对此问题,东北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唐亚韵这样表示。

   唐亚韵认为,目前银行业务结构存在问题,中间业务利润占比很少,绝大多数的利润来自贷款利息收入。因此在宽松的信贷政策下,银行肯定会出现资本充足率下滑的现象。这与市场有很大关系,跟银行的自身管理没有任何关系。

   目前,银监会要求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0%,对于这些银行来说是很大的难题。“什么时候银行利润不再单纯依靠资产负债表内业务收入完成,而是依靠表外收入完成了,银行的资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3747.html

更多阅读

民营资本 百亿资本抢滩民营银行

     具体方案未成形 地方政府呼声过高遭禁言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松口“民营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在民营企业中炸开了锅。一时,全国各地民营企业或一枝独秀、或抱团共谋拟进军民营银行。  8月初,中关村率先打出响

特殊管理股首批试点 新三板试点扩大 首批8家企业挂牌

     “新三板”扩大试点正式拉开帷幕。  9月7日,来自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及北京中关村园区的8家企业在京集体挂牌,登陆“新三板”市场。这标志着除中关村外,新增三家园区的“新三板”通行证正式生效,主办券商将可在四

美国资本私人银行 民间资本“联姻”私人银行?

     从国务院近日出台的42项“新36条”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到发改委以价格杠杆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公用事业的新规,再到国资委、财政部、铁道部、卫生部、银监会、证监会相继出台的推动和保护民间投资的相应保障措施,无不证明对民间资

新员工入职培训 如何实施新员工入职训练?

    为什么企业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基层流动流失率极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力,将帅顶替!基层不夯实,中高层不踏实!《士兵突击--新员工入职入模特训》新进员工是企业的未来和新生力量!新进学子:年轻、涉世未深、对未来充满幻想、…

新资本协议对银行影响 新资本协议与银行风险管理

 文/程晓燕  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组织的金融家大讲堂上,招商银行总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办公室的文兵总经理就新资本协议下商业银行如何实施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生动的阐释。  文兵指出,新资本协议实质是在探讨银行资本和风险之间的内

声明:《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 新资本协议面前银行犯难》为网友没有勇气的真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