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刚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中国企业,在尚被金融危机笼罩的欧洲大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收购行动。
海外收购的失利猜测 2009年2月23日,市场传闻潍柴动力有意收购通用汽车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分厂,并投资800万欧元并购法国的博杜安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表示“部分属实”。 2009年4月,金风科技子公司——德国金风以4,12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全球最早研发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技术之一的德国VENSYS公司70%的股权。6月,有消息称中投公司可能收购意大利电力公司Enel 3%~5%的股权。而4名温州商人从3月就开始酝酿入股皮尔8226;卡丹公司的计划,近日终于在巴黎敲定。一家来自金华兰溪的浙江民企不声不响地将专注于豪华游艇的意大利品牌“Dalla Pieta”收入囊中。而温州商人叶茂西收购英国本土卫视也已敲定。6月底,12家温州企业组成的考察团前往意大利马尔凯大区,与50个鞋服品牌就收购、合作事宜进行接洽。 然而,海外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从产生收购意向,双方接触,收购结构设计,政府审批到收购完成后的运营。所幸的是,有一个现成的收购案提供了完美的案例。2008年,中联重科和弘毅投资公司、高盛和曼达林基金共同出资2.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混凝土机CIFA公司100%股权。并购后遭遇金融危机,使此前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的CIFA于2008年出现亏损,因此引来外界关于中国制造企业海外并购再度失利的猜测。 完美的欧洲收购架构 如果故事就此结束,那这个收购案也不会成为教科书般的完美案例。从今年二季度开始,CIFA的业绩开始明显提升,5月份已经开始盈利了。至此,名列2008年度十大机械行业并购案的中联重科海外并购CIFA终于“开花结果” 。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中联重科采用的并购架构。2008年7月10日中联重科与共同投资方弘毅投资、曼达林基金和高盛集团合计出资2.7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100%股权。其中,中联重科通过境外公司间接收购60%股权。中联重科与共同投资方共同出资设立香港控股公司,香港控股公司在卢森堡设立一家控股公司,通过该卢森堡控股公司完成收购CIFA 100%股权。收购完成后的结构如下: 这个结构的优势在CIFA亏损的时候无法显现,但当CIFA开始扭亏为盈的时候,其重要性就显现出来。每年CIFA分配给中联重科、弘毅、高盛和曼达林的股息、红利、特许权使用费将直接上缴给卢森堡控股公司。根据欧盟颁布的母子公司指令和利息与特许权使用费指令,一旦卢森堡控股公司控制了CIFA公司超过10%的股份,卢森堡公司从CIFA获取的股息、红利和特许权使用费在意大利无须缴纳预提税(通常为30%)。又根据卢森堡和香港之间的双重税收协定,这些股息、红利和特许权使用费也无需在卢森堡缴纳预提税(通常为10%)。而香港本身法令规定不对公司的境外所得征税,因此,CIFA产生的利润可以在几乎不用缴税的情况下,“完整”交到香港的控股公司手中。 虽然,这一经典的收购结构并不一定适用每一个收购项目,但是作为成功的收购案例,必定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可以为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走出去的企业,为以后更多的欧洲企业并购提供一个成熟模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