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创新的浪潮
傅蕴德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工程师
纵观世界历史,从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都渗透着创新的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棉纺机器开始的,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促使了汽船、火车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方兴未艾。科技立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日益成为许多国家的国策;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创新立法,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创新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一些近现代社会科学家进行了理论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84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经认识到资本主义依赖于引进新工艺和新产品这个永恒的驱动力而得以存在,竞争过程本身驱使企业进行创新。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8226;李斯特首先提出“国家体系”的概念,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现代工业的重要作用,而真正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并为后来学者指明了分析方向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将创新定义为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 马克思—熊彼特模型并不是作为工业动力学的模型来设计的,其主要目的是解释长期经济变迁,熊彼特称之为“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500强企业所创造和拥有,62%的技术转让在500强企业间进行,全球化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创新活动的发展和对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创新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最有效手段,不仅存在于企业层面、经济生活领域,而且存在于人类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中。今天的技术创新已从科学、技术和市场的关系变化,从企业、产业和学校、研究院所、政府的关系变化,从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联系和从全球性的角度展开研究和实践。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夫8226;弗里曼在1987年提出“国家创新系统”这个概念。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国家创新系统”定义为: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国家的创新表现。
发达国家的创新来自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而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大多来自对技术引进的模仿与改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创新模式被总结为“3I”模式,即经历了模仿(Imitation)-改进(Improvement)-创新(Innovation)三个阶段。
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解放后的三年经济恢复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大部分工业创新和先进技术都来源于苏联和东欧国家。50 年代开展了“工人合理化建议运动”,形成了后来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1960年,毛泽东主席将其称为“鞍钢宪法”,这是我国摆脱苏联管理体制,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制度的标志。从50年代中到60年代,大量的自主设计与模仿紧密相关,可以说一种改造。通过引进、模仿和改进产品配置来迎合我国的需求、特点和文化,其典型例子是农业机械的自主设计。从1966年开始,中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运动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尽管如此,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我国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1966年,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这一时期,中国第一批“红旗”高级轿车出厂;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至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1978年-1984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期,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准备和探索阶段;1985年-1994年,我国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是以科研体制改革为主的阶段;1995年-2005年,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2006年至今,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里程,自主创新成为国家的战略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在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稀土分离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化工、钢铁、铝材、聚合物材料、水泥、油气勘探开发、煤制烯烃等行业和领域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96年国家经贸委启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1998年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国科学院推出了“国家知识创新工程”;1999年8月23日至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2006年年初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联合部署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2006年2月9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年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组织,中央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启动,2007年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2009年9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创业板市场将择机启动,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概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科技创新中,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性自主创新成果还很少;在技术创新中,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宏观调控和渗透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制约了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经济危机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威胁着社会的财富和社会的稳定。从全社会营造创新环境来讲,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问题,需要节约利用社会创新资源,控制资源的浪费和衰竭。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学家把文明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浪潮农业阶段,第二次浪潮工业阶段,目前开始的第三次浪潮。在第三次浪潮中,创新无处不在,又何尝不处于风头浪尖,让我们把握机遇,迎接创新浪潮的到来!
科技60年,彰显光辉岁月
郭晴 《财富界》主编
60年,人生的一个甲子;
60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站在有风穿过的窗口,整个城市完全被灯光和彩色所包围。耳边弥漫的是低缓悦耳的音乐和电视机里那一个个的精彩节目。世界是美好的,对于每个华人来说,2009年10月1日是所有人期待和向往的日子。祖国母亲将迎来60华诞。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将永远缠绕和伴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1949年的10月1日北京,当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当他亲手将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的时候,伟大的中华民族将迎来了崭新的一刻。再次回忆这段让人沸腾的美妙时刻,依旧让我们心潮澎湃。从对彩色电视机的奢望和现在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从写信时代到现在几亿人拥有了3G移动通信技术,从最初的手写办公到现在自动化网络办公,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天,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一笔笔骄人功绩。
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是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技的发展再次验证了伟大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从而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军事上的战斗力,政治上的影响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等领域。让中国这头苏醒的东方雄师再次步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回首往事,我们意气风发,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60年只是开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科技事业将会再次绽放光芒,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至此新中国60华诞,向一直坚守在科技岗位上的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全国人民幸福快乐。
有一种铭记叫做成长
张弛 美国硅谷归国人士
60年,是中国建国60周年,也是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60年。从开国大典上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到如今的建国庆典,一穷二白摇身震惊世界,这一切证明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屹立在东方的中国人是骄傲的,是科技带给我们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小米加步枪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军队、现代化国防;从解决人民的基本温饱到GDP的稳步持续增长;从两弹一星到“神七”的返回舱;从胡同传呼到3G生活,从最老的家电到时下新潮的数码产品,再到位居世界第一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国力到民生,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更为我们的独立创新精神而赞叹。60年弹指一挥间,有一种记忆叫做忘却,有一种回忆叫做荣耀,有一种铭记叫做成长,中国正坚定着以科技引领未来的信念,迈着巨人的步伐冲向世界科技的前沿。
当然科技兴邦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科技人员的理念,更是责任。在感叹这日新月异的科技变迁的同时,我们也面对着更多、更大的挑战。当我们享受着网络革命带来的无尽利益的同时,我们更应警觉到网络也已经成为国家的命脉。对网络的使用及安全的掌控,直接关系到我国应对的各种竞争与挑战的能力。因而,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正确结合,发展出我国真正掌控网络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错失了科技革新的第一个浪潮,我们正在抓住信息及网络革命带来的科技革新的第二个浪潮,作为一名科技行业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保持着一种创新的状态,始终保持与世界科技发展同步并坚持自主创新,依靠科技保障我们祖国无论从国力还是从民生上,始终屹立于世界前列。
目睹南山科技发展 见证祖国科技强盛
毛春生 深圳市阿贝思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12年前,我博士毕业来深圳,家住南山,办公也在南山,有幸目睹了南山科技的快速发展。个人以为,勇于创新是贯穿其中的主旋律,略举几例:
博士论坛----发端于1998年,十余年来已成功举办300多场,十余万听众参与互动,引导青年对知识的追求,启迪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激情。以“科技之花开遍南山大地,博士论坛照亮求知殿堂”的宏旨享誉鹏城。
产业联盟----围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整合资源,实现共享,南山成立了深港知识服务业联盟、研发服务业联盟、先进装备制造联盟、信息安全联盟、LED联盟、生物医药联盟、医疗器械联盟、网络增值服务联盟、防伪联盟、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等10大联盟。
大孵化器----南山大孵化器联盟机构包括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南山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在内共有19个大型孵化器,南山范围内的在孵企业逾1500家。以南山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例,其孵化面积从0.8万平方米到现在已超过22万平方米,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近30家,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达500余家。其中一批企业已成功上市。
大沙河创新走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大沙河创新走廊将利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的资源力量引进或建设国家级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实验室,依托南山产业联盟的产业聚集和产业实施力量,将各旧工业区改造成以高校、研究机构为技术背景、产业联盟为技术转化与实施的国际化城市创新基地核心区。
回首10年,恍如昨日。南山从昔日记忆中道路狭窄、尘土飞扬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区;从寥寥几家科技企业发展成为深圳的高科技核心区。南山科技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的一个缩影。值祖国60华诞之际,有感而发,祝福亲爱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祖国的科技事业再书辉煌。天佑中华!
科技 展望篇
从科教兴国到全球智库的跨越
林智钦 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常务副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能源环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距离越拉越大,科技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引发了无数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从科技教育入手寻找落后原因和出路。1978年,中国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5年做出重大决策: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教兴国定为国策,是我们党尊重科学,重视教育的一贯政策的具体表现,也是科技和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两个主要支柱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综合国力,而采取的战略措施。作者过去长期在地方经济、科技部门工作,对科技教育落后造成经济发展滞后也有切肤之感,写了许多探讨经济落后的原因与出路的文章。1989年“从闽东看落后地区的科教问题”一文,提出科学教育摆脱贫困之时,就是落后地区走向富裕之日,在《中国科技论坛》内参、《科技改革与发展》杂志发表,得到重视。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成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由刚刚从副总理位置退休的曾培炎挂帅,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智库,同年7月召开了第一届全球智库峰会。这是科技意识的重大变迁,是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跨越。
全球智库峰会的第二分论坛——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是2008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美国能源部国家研究中心、中国欧盟能源环境项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的共同支持下,以国家信息中心为依托发起的,2009年被列为全球智库峰会的分论坛。论坛及其研究院的目标是聚集全球一流的人才智力,开发推广世界一流的能源环境技术,开展一流的能源环境咨询服务,努力争取成为世界能源环境领域一流的智囊机构。
科技是一种可能
周冯琦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人口资源环境 经济学博导
已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阐释现代文明就是科技的文明,现代社会就是科学技术的“博览会”的事实,也不需要太多的具体数字去论证科技的每一次飞跃对人类及人类生活的更新和发展所起的关键性推动作用。然而科技不是上帝,科技也不是圣人,科技给人们实现愿望提供多种可能性,给人类带来幸福并赋予新的人文情怀的同时亦可能被穷奢极欲的欲望驱使跌入深渊。
在滥用科技的诸多案例中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诸多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目前占全球绝大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又面临着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这种两难困境下科技的使用方向、科技的使用方式极为关键。科技创新除了需要通过技术开发来建设人类和谐星球,又要通过思想观念的有效传播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更要通过制度创新来落实技术应用和相关方行为的可持续,可以说科技创新展现的已不仅是面对危机、迎接危机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历史实践反复说明科技创新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新的机遇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有重大优势,但必须坚持正确的使用方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现代科学的进一步创立和运用,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卫星通讯、核能、高分子化合物、激光、克隆等重大成果,在全面深刻改变人类生活毫不犹疑的把人类文明全面推向21世纪的同时也会在人类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思想内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寇全军 《北大商业评论》总经理、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1978年举行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基本观点。那一年,我8岁。在那时候,我还不是太懂,但在父母、老师的熏陶下有一个懵懵懂懂的意识,那就是:科技很重要。我们那一代人很多人都有当科学家的梦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就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
我想,在全球和中国,之所以不断上演高科技企业创富的神话,就是因为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进而让推动科技进步的人得到了高额的回报。当然,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网络犯罪等,但我坚信这只是个别现象,最终会通过各种手段得到解决。在科技的推动下,社会将更加美好!生活将更加美好!
是什么让生活方便了?
梁若冰 《新京报》副总编辑
记者对科技的脉搏感触最深、最直接。
因为高科技通讯和传输设备犹如传媒业的车轮和翅膀。作为一个记者,首先要有采访写作的功底和技巧不必详述;但写作设备和传播手段的先进与否也是十分重要的。方便快捷质量有保障的通讯设备是抢新闻的必备。曾几何时,外国媒体的“长枪短炮”照相设备和轻巧精致的笔记本电脑令我们为自己摄影和通信设备的陈旧而惭愧。但短短十几年,特别是最近几年,许多摄影器材、通讯电器设备和汽车等的销售使用档期,中国与欧美几乎是同步的。今天回忆这个过程才发现,它快得令我们无比惊讶和自豪。
先说台式电脑在我们手上的应用和快速更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概是1994年,在光明日报(永安路106号)老社址的四层,时任总编辑的徐光春(现任河南省委书记)大手笔,在北京率先搞了第一个媒体电脑采编平台------鸟枪换炮,各地参观学习者每天络绎不绝。当时我们用上了崭新的digital486台式电脑,所有稿子均需从网上一级一级地向上传输。谁的电脑写的、改动的、所有流程均有案可查。对编辑来说,大大提高了效率,还避免了交接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同时责任人清晰。对一份报纸来说,这是一次技术上质的飞跃。通过技术的提高和洗礼,光明人的素质也迅速提高,打字快,令不使用电脑的作者看到报社拿出来的清晰整洁的打印稿都艳羡不已。
新京报的历史只有五年,所以它的设备变化更是中国最近五年科技迅猛发展的缩影。五年前,新京报用的台式电脑大多是自己组装的以及部分“八亿时空”的电脑,还不能人手一台。07年初搬到幸福大街新址后,全部更换升级为戴尔Optiplex 320;清华紫光文信2360;以及联想开天S2000。2003年到07年就有如此大的变化。
科技对个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的体会更深。以前,都是定居国外的亲戚把他们淘汰的电脑、便携CD唱机等给我们用。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们就逐渐与世界趋于同步。记得大概是1997年,我们家花一万元组装了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奔三,能在家上网发稿发E- mail,不必依赖单位。03年底花了八千多元升级换成品牌电脑戴尔,17吋的液晶显示器。传输费用也大大降低。每年一千多元就完全包费。记得九十年代国外亲戚在节假日接到我们从家发出的文字和图片E-mail贺卡时,惊讶溢于言表。网络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电脑起到了避免人员聚集流动的作用,所有文稿全部在家写、在网上传送,大大减少了人之间的接触。看来高科技设备还可以带来健康。
随着收入的递增,很多采编都开始自己配备了笔记本电脑。随时无线上网。去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更是显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3G手机电脑网络同时开通。各个媒体开展的是人力较量、设备较量,真正形成了抢新闻的氛围态势。光明日报现场体育记者用的索尼TZ13;新京报记者配备的富士通S6311B。今年上半年我也换了本本,购置了最新生产的笔记本电脑ThingkPadx200系列的高端机。双核,内置摄像头。加上适配器也就是1.3公斤,超低电压,全天开机都不会发热。带无线上网和蓝牙。现在手机和电脑里的文字图像资料可用蓝牙互传。功能多样方便,传输无障碍。
中国媒体从业人员的确赶上了个好时候!有这么多先进强大的高科技设备武装当车轮,此时再抢不到好新闻、拍不到好照片,我们应该愧疚和脸红。
感谢科技发展硕果带给我们传媒业的快捷翅膀!同时期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得更快更好;更有独创性;有更多中国的专利技术在全球应用。
余大锐 中国民族画报社记者
随着技术的改进,个人电脑使用越来越方便,价格越来越低,已经成为了城市人们日常生活和办公的常用物件。近年来,我们也发现,电脑也慢慢在农村普及,悄然改变着农村人的生活方式。
10年前,在我的老家,电视基本上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那时电视的作用无可替代,不仅是农村人们了解外部世界和国家政策的一个窗口,更是人们消磨空闲时光的主要方式。每逢春节,一家人围成一圈看春节联欢晚会,可谓其乐融融;但在平时,为了电视调台的主导权,家人之间发生争执是常有的事,也是一个乐子。
近年来,电脑进入农民家。最开始,电脑是随着电脑农业的开展而下乡的。通过电脑,农民们不仅可以上网查询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农作物种植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农业专家系统咨询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办法。这大大减少了农业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增加了收入。“现在收入大大增加,一年增加的收入相当于两台电脑的钱。当初买电脑相当值”,一位农民朋友这样给笔者说。
慢慢地,人们还发现,用电脑看电视,节目多多了,想看什么都可以找到,而且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另外,电脑还可以用来上网看新闻,与别人聊天,其乐无穷。于是,很多农民家庭争执的焦点慢慢从电视转到了电脑上去了。
吴纯勇 中广互联主编
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同龄人会很清晰记得,“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开票买黑白电视机、买车、买表”成为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笔者小时候生活在东北一个偏远小城镇,遇到重要事情就跑到数里之外的邮电局排队,或寄信、或发电报、或打电话,几经周折方能把事情办妥。
值此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不同领域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信行业:
“家书——电报——有线固话——无线模拟大哥大与寻呼机并行——数字通信”这个历史潮流演变的分水岭则在于数字通信技术的出现。
“与鸿雁传书”时代相比,数字通信技术时代省时、省事、省力的特性让普通大众真正实现了即时即现的愿望。
于是乎,在近十年过程中,黑屏、蓝屏、彩屏、直板、翻盖、旋转甚至于立体的手机带着耀眼的光芒来到你我身边……
电子行业:
“收音机——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软屏电视——硬屏电视——立体电视”这个历史潮流演变的分水岭则在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与“四处找关系买黑白电视机”年代不同的是,作为一个普通大众现在可以很方便的在街边的大卖场里挑选着自己所喜爱的电视机种类——谁都有过“面对液晶、等离子、软屏、硬屏甚至于立体电视机等全新的电视机终端,自己挑得眼花缭乱”的时候……
广电行业:
“传统的共同天线——地面模拟——有线模拟——有线、地面、直播星、CMMB等领域的数字化”这个历史潮流演变的分水岭则在于2003年之后所进行的数字化大潮。
与“万人空巷共看《渴望》、《春节联欢晚会》”年代相比,作为一名普通大众可以很方便在家里、在路上、在车上可以很方便的看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比赛、重大事件的现场直播等,除此之外,付费频道、互动电视、增值业务也逐步得到了受众的认可。
“六十为一甲子”,我国科学技术在过去的六十年里面究竟做了哪些可圈可点的工作,这些工作真正给每位普通大众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有理由相信,上文则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通信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未来
张辉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CEO
建国以来,我国在科技政策、各学科领域产生了很多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事件,而其中尤以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引人注目,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大幅度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已开始进入3G通信时代。通话工具从最初的BP机、大哥大,到现在的3G手机;从开始只能进行语音通话到实现上网浏览、进行视频通话等功能,几十年来通信工具的变革使得人们在保持联系的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未来科学技术领域上的成就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60年以来,在自主创新的理念指导下,我国正在由世界制造业的大工厂向世界制造业的强国进行转变。涌现了一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如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开始商业化规模运作。
未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将会面世,并带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下一个60年,中国必定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前列,人们亦将享受到更加快捷便利的生活!
广播电视科技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
陈艳 广电总局科技司职员
我是在部队里出生和长大的,现在是一名广播电视工作者。
1982年,每周有一个晚上,部队都会在活动中心前的空地上摆上一台电视机、一台录像机,放两部录像。电视机前坐满了战士、干部、家属,电视的声音开得大大的,跟看电影一样热闹。
1984年,我家买了18寸彩电,在屋顶架了一个很大的八木天线。经过艰难的调试,只能收到一两套带着雪花点的电视节目,就这也一点不影响全家人一起乐滋滋地看《八仙过海》、《霍元甲》。
1988年,我家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企业,家里接上了单位的闭路电视。除了能看到10多个台,还能看看厂里自己制作的新闻节目。逢年过节,厂长、书记就在电视上讲话。
进入90年代以后,可选择的电视频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家里一台电视已经不够用了,又买了一台。每年的除夕,全家人都围坐在客厅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
大约是1995年左右,有线电视的电视频道大幅度增多,几乎每个省的电视节目都有,一般都叫做卫视。后来才知道,是通过卫星将电视信号传到了各地,再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到千家万户。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分得越来越专业,本地的有线电视频道不仅快速增加,节目质量也不断提高。
1998年,我毕业分配到某电信公司多媒体通信局工作,我们单位运营着一张多媒体通信网(即HFC网)。我们开发了机顶盒看数字电视、视频点播、宽带上网、会议电视等多种业务,其实就是最早的三网融合的雏形,引发了电信和广电的一场持续几年的业务竞争和纷争。
2002年,我进入广电行业。大尺寸的等离子电视已经出现在单位的机房,并且可以进行画面分割,但是价格很昂贵。各种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广播电视行业中。
2007年,通过卫星传输的节目已有上百套,大量的付费电视节目通过卫星传输在全国许多有线网内落地。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已经相当普及。我所住的住宅小区免费发放了机顶盒。
2008年,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通过高清转播了奥运会节目,北京开播了地面数字电视。全国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近5000万户。我还换了一个可以收看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手机。
2009年9月28日,全国有11个高清电视频道供广大观众收看。其中北京、湖南、上海、江苏等几个频道是省一套节目高清和标清同播的,节目从电视台通过地面光缆送到卫星地面站,卫星地面站将节目发送到卫星上,又从卫星转发下来覆盖全国,通过各地的有线网接收、传输到千家万户。只要有数字机顶盒,就可以看到上百套广播电视节目,如果有高清机顶盒,就可以收看到高质量的高清电视节目。
在广电行业工作的这些年,我多次随队下基层调研。每当看到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们也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看到多套电视节目,一样爱看精彩的少儿频道、儿童节目的时候,我都感慨万千。尽管这些农村孩子在物质生活上、教育条件上远远不能与城市孩子相比,但是农村的孩子一样可以通过电视看世界、了解世界,可以学习知识、感受快乐。在这点上,农村孩子跟城市孩子已经没有什么差别。
无论是作为一名广电人还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我们每个人都真实地见证了这些年来广播电视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王晓欢 乐点传媒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更是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也是在不断的更新。手机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多。
有的时候去个陌生的地方不认识路了,那也不用担心因为手机上的GPS可以告之我路线。看到美景我也可以随时随地的拍照留念。甚至有的时候手机可以取而代之电脑,我可以随时用手机上网、随时随时用手机听歌、随时用手机看电影等等。科技的发展真是让我受益匪浅,生活因为变化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