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最近与BP合伙竞投伊拉克鲁迈拉(Rumaila)油田并中标,这是手头现金丰富的中国石油企业连串海外投资收购活动中最新的成功例子。中国油企正在将国际金融危机转化为优势,并积极对外投资以确保未来的能源供应。
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来中国国营油企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搜寻上下游收购目标及合作投资机会。仅在2009年第二季度,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及其子公司已在中东、西非及中亚收购了价值146亿美元的上游资产,另外还在亚洲石油贸易中心新加坡收购某炼厂的大量股权。 中国油企进行大规模海外收购的时机很好。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中国“三大石油巨头”——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得以利用数十亿美元资金,而它们在国外的竞争对手却不得不被迫削减成本并重新考虑投资计划。 国际油价自去年7月创历史新高后大幅下挫,除中国以外的全球经济大国陷入衰退,在此情况下,中国更有能力收购上游资产。此外,中国石油巨头以往无法触及的领域也开始出现收购机会。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信贷资金枯竭,许多缺乏现金的能源企业和产油国变得更容易接受国外投资者(包括中国企业)收购其项目股权、部分利润丰厚资产、组建合资企业或以石油供应换取贷款的要求。 设在日内瓦的阿达克斯石油(Addax Petroleum)实际上已是中国企业的囊中之物。中石化集团上月底同意作价72.4亿美元收购阿达克斯石油。按收购价计算,这是中国油企历年来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购。阿达克斯在尼日利亚、喀麦隆和加蓬拥有项目,并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持有许可证,该公司正在当地开发塔克塔克(Taq Taq)油田。公司账目上的探明石油总储量为2.142亿桶,但据信其储量及资源总量达19亿桶油当量。 国营石油巨头中石油集团及其上市业务子公司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KazMunaiGaz)在4月份联手以33亿美元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司(MangistauMunaiGaz)。曼格什套油气公司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独立石油生产商,持有15个国内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权。曼格什套油气公司还通过一家子公司持有里海其他油田和哈萨克斯坦西部陆上气田的勘探许可证。 中国企业的另一个优势是风险阀值较低。中国国营油企是出了名的积极收购者,他们愿意支付高溢价以达成交易,因为这些企业能从中国国有银行获得低息贷款来进行投资。BP和中石油集团联手竞投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20年服务合约就是一个恰当例子。鲁迈拉油田是全球最大油田之一,目前产量略低于100万桶/日。BP和中石油集团组成的财团原来寻求3.99美元/桶的报酬,但最终同意接受伊拉克石油部提出的条件,即超过基线产量的每桶额外原油报酬为2美元/桶,以便达成交易。 分析师质疑,如果不是中国合作伙伴的资金实力雄厚,BP可能已退出鲁迈拉油田的竞购行列。实际上,伊拉克首轮招标推出6个油田和两个气田,并收到21份标书,中国国企就提交了其中的12份,不过只有BP与中石油集团成功中标。 只要资产能提供世界级的石油储量和产量,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也不畏惧在西方巨头避讳的高风险地区作业。就在西方油企退出伊朗或采取观望态度以等待伊朗政府与国际社会解决核争端问题时,中国企业已突破了这一缺口。 2009年至今,中石油集团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已签署两份协议,将开发北阿扎德甘(Azadegan)油田和南帕尔斯气田第11期。当法国巨头道达尔未能承诺开发液化天然气资源时,中石油集团抢到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南帕尔斯项目中的营运股权,这为中国市场确保了更多的原油供应,以满足国内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NIOC 在3月份也和中海油签署协议,将北帕尔斯气田开发成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 此外,中石化已协定收购阿达克斯石油,这使中石化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斯坦省取得立足点,阿达克斯石油开发的塔克塔克油田已在出口原油。预计该油田未来产量可达18万桶/日。 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接近2万亿美元,居全球之首。中国非常希望能确保未来的能源供应,因此在今年采取新策略,让国营油企在海外谈判时拥有更多筹码。自2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已向俄罗斯、巴西和委内瑞拉的产油商提供了总计达470亿美元贷款,以换取石油供应。 作者:本文由普氏能源资讯梁晓昕分析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