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三十年演进史 社交网络演进史



    网络社交的起始点在什么位置?

    当然是电子邮件。互联网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人们因此在无法见面的时候除了写信和打电话外有了一个更低成本和更方便的交流方式。另外它引入的“群发”、“转发”等模式也放大了个体信息传输节点的能量。但在这一点上邮件有很大的人群局限性,你只能向知道地址的人传输信息和进行社交活动,否则往往被称作垃圾邮件。

    之后的BBS则更进了一步,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疆界是BBS的访问者数量)。它把网络社交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

    接下来的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更像是前面两个社交工具的升级版本,前者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后者则开始体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信息发布节点开始体现越来越强的个体意识,因为在时间维度上的分散信息开始可以被聚合,进而成为信息发布节点的“形象”和“性格”。

 中国扶贫三十年演进史 社交网络演进史

    后面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在这两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和延展。比如从RSS、Del.icio.us、flickr到最近的YouTube、Digg、Mini-feed、Twitter、Video-Mail厖他们都解决或改进了单一功能,是丰富网络社交的工具。

    随着网络社交的悄悄演进,一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这时候SNS(SocialNetworkService)出现了。

    交友只是SNS的一个开端,就像Google的开端只是每个网页的backlinks那么普通一样,SNS的开端只是获取你的个人资料和好友列表。社交网站大体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早期概念化阶段──SixDegrees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结交陌生人阶段──Friendster帮你建立弱关系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的理论;娱乐化阶段──MySpace创造的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的理论;社交图阶段──Facebook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流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

    麦克。卢汉曾经讲过,电子媒介的出现会让世界走向“部落化”,变成“地球村”。人类通信媒介的变化的确如麦克。卢汉的预言,在电报、电话出现之前,信息传递的速度从没有超过马奔跑的速度;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几乎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这在报纸时代是不可想像的。人类历史上,大凡重要的技术革命都伴随媒介革命,人类任何活动本质上都是信息活动,信息流的传递介质、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决定你接受信息的不同,所有有关信息流媒介的变革一定是底层的变革——网络社交也是如此。

    今天一个典型美国网民每天早上要看的三处信息,他们分别是E-mail、GoogleNews和Facebook的Mini-feed,它们分别代表“公司发生的事”、“世界发生的事”和“身边发生的事”。在Facebook出现之前,最后一项信息的获取成本很高,可能你要看很多邮件,用IM花不少时间聊天或者看很多朋友的博客才能知道个大概,而现在管理这些关系,了解他们的信息变得非常低成本。

    从网络社交的演进历史来看,它一直在遵循“低成本替代”原则。网络社交一直在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或者说是降低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与此同时,网络社交一直在努力通过不断丰富的手段和工具,来替代传统社交来满足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的交流需求,并且正在按照从“增量性的娱乐”到“常量性的生活”这条轨迹不断接近基本需求。

    如果说在网络社交的起点——电子邮件时代,它仅仅可以满足人们5%的社交需求,那么今天丰富的社交网络已经可以把这个数字至少提升了10倍,除了“接触型”的社交行为,或者说是“接触型”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之外,网络社交已经开始承担大部分传统社交的作用。实际上,“非接触型”的社交原本就占据了人类社交的80%以上,这意味着网络社交对传统世界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说到底,网络社交不仅仅是一些新潮的商业模式,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更是一个推动互联网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的关键力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3363.html

更多阅读

苍耳:三十年诗歌流派的争锋与兴替上

中国最近三十年现代诗歌的转换、升降与演进,是与众多流派的兴替、消长、聚散不可分的。要评估一条巨河的宽度、流向和水量,除了考量它本身的河床以外,它众多的支流无疑可以提供另一角度。“流派”的原始义指的正是水的支流。一条没有支

中国未来三十年必有大变 蒙古回归中国已成定局

我对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观察,基本规律是三十年一变,而且“逢九必变”。按这个逻辑推论,中国未来的三十年必有大变。为什么?这是不是历史的宿命论?不是。因为一切社会的变迁,都是由其社会本身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决定的。变化是必然的。首

细木工板品牌 细说中国品牌三十年来的局限与出路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今天,中国已经有20多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但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品牌。即使是只在国内经营的本土品牌,也还需要长期的积淀,并接受时间的考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以及乳制品行业广泛

中国企业三十年:奇迹与反思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前言:很多中国企业在过去三十年创造的“奇迹”其实不是奇迹,而是借种种不可重复的机遇、遗产和“便车”之力实现的高成长。中国企业今天遭遇的挑战,首先是因为这些因素要么消失,要么所蕴藏的能量已释放殆尽。最

声明:《中国扶贫三十年演进史 社交网络演进史》为网友畵凉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