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会成为“全民公敌”吗?像曾经的马化腾、马云一样。
面对这个看似“噱头式”的问题,相信支持者及反对者都会从各自角度找出一大堆理由。但是,没人否认,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在过去几年间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其影响甚至波及了大洋彼岸的华尔街。
而今,尽管其创始人、掌门人李彦宏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低调,但这个“技术天才+商业天才”所布局的百度,似乎更加凶猛。它不但东进日本(与雅虎日本、Google日本分一杯羹),还切入了C2C——这会让人认为百度将与淘宝竞食,推出了百度HI——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跟腾讯、MSN竞争,以及跟盛大合作推出网游……
当然,你也可以相信,李只是让自己缔造的搜索网站,看起来更像一个社区,而所有外界认为的“多元化”的举措,只不过是增加用户体验的某一种功能。至少,百度的高管们这么说,外部一些专家也这么以为。
而且,“三巨头”对此的看法,似乎也日趋一致。最近去欧美转了一圈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回国后就公开表示,互联网技术无国界无竞争,希望与百度、腾讯等企业放弃技术领域的竞争,共同进步。腾讯CEO马化腾最近也对“全民公敌” 坦然接受,并表示“我们不能丧失机会,要及时决策,很多尝试都要去做”。即便李彦宏,也一直在推销着“第四波互联网浪潮”,并称搜索引擎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营销创新平台而备受关注。
事实上,自互联网诞生并推及全球的十余年间,没人敢说洞悉了它的趋势,以及未来。当然,每个人都会从各自的角度,试图给出答案,并摸索出一条新路,而且,Google、Facebook,都凭借独特的模式及伟大的创意,让业界为之眼前一亮。
毫不意外,这也是李彦宏的诉求。因此,他需要时间来证明,他也总是在劝说投资人往前看,“看一年以后两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甚至三年五年后是什么样子。”而且,他也坦言,进入日本、C2C、做百度HI,这些全都是“让百度股价不好看的事儿”。奇怪的是,他越是这么做、越是这么说,百度的股价越是维持着高价位(当然,其间亦有波动),为什么?只能说,人们从百度过去的辉煌中,找到了未来持续辉煌的理由,说得更动听一些,百度仍保持着创业8年以来的那些优秀基因。
但百度并非毫无瑕疵,尽管一路走得还算“顺风顺水”,但百度也经历过创业高管离职风波、裁员风波,其竞价排名也被指有失公允。即便如今,仍有人质疑百度过于自大且与Google差距明显。
无论怎样,这都是百度成长的必要代价。当然,人们需要摈弃简单而固执的竞争理念来审视这家公司。
不过,如今倾力打造搜索社区平台的李彦宏,也需要想清楚,百度那些看起来四处出击的“多元化”举措,是不是足够有创意?战略是不是清晰?对可能的失败是否能够承受?想清这些,远比是不是“全民公敌”更重要。(文|张刚)
2007年6月19日,也就是雅虎宣布杨致远复出的第二天,李彦宏写了篇博客遥寄祝福,他颇动情地回忆起,“2002年,当百度即使在中国也还默默无闻的时候,我访问了雅虎,走的时候,Jerry(杨致远)一直送我出了雅虎的大楼,走了很远,留了手机号给我。”
两位网络金童的会面,这应当不是第一次。据“野史”记载,1998年,当百度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它的一位创始人徐勇拍摄纪录片《走进硅谷》,李彦宏就曾客串记者,旁听过对杨致远的采访。
杨致远所创办的公司雅虎,是《硅谷商战》的主角之一。这本李彦宏用春秋笔法写成的“美国互联网公司竞争史”,被自称“在管理上不是非常强”的他当作MBA案例,在百度8年半的发展历程中,反复温习。
“非常有用。”他说:“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当初有哪家公司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它是怎么处理的,处理的结果怎么样。有些东西我可能记不清了,比如说当初Infoseek第一期给了迪斯尼多少股份,那么,我会去查的。”
从雅虎酋长变成雅虎CEO之后,杨致远的日子并不舒坦,到现在,雅虎也没能完全挣脱微软的“利爪”,5月初,花旗集团将雅虎的股票评级下调至“卖出”,它说,雅虎已经从“事件股”变成了“情况股”。不只是雅虎,李彦宏笔下的另一些公司,例如说SUN(美国太阳微系统公司),情况更糟糕, 5月1日,它发布了近一年来最差的财季报(净亏损3400万美元),此后,原本就增长乏力的股价一路向下。或许,李彦宏可以考虑写一本关于百度的商战记录了。从2008年3月20日到5月23日,这家公司的股价从207.90美元飙升至328.71美元,在此期间,百度公布第一财季实现净利润约1.4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5%,实现营收约5.74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8.4%,这已经是它连续13个季度营收同比翻番了。
在汉能投资集团的董事长兼CEO陈宏看来,迄今为止,百度仍然享受着“中国的谷歌(Google)”这样一个概念。但它没有躺在那上面睡觉。在收入高速增长的背后,靠“蜘蛛程序”起家的百度也正像一只蜘蛛一样,四面出击(你也可以叫“基于社区的完善”),人们看到,百度正在织一张巨大的网——纵向,它希望俘获日本乃至全世界的用户;横向,它希望把所有用户需要的东西都加入百度的社区。[next]
国际路线 日本抢滩
“未来五年,我们打算靠这个挣大钱。”
有一则寓言是关于蜘蛛的。蜘蛛在相隔甚远的两檐之间织了一张巨大的网,它不会飞,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答案是:蜘蛛在一个檐头上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写寓言的说,奇迹是执着造就的。
当百度从中国向日本拉第一根线的时候,它面对的,也是质疑。
百度眼下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在日本,2007年的投入大约是1000万美元,今年的投入,根据百度刚刚履新的CFO李昕的说法,将“达到2000万至2500万美元”,与之相对,百度在中国的头三年,投入“还不到1000万美元”。
“我们遭到了很多非议,尤其是在投资界,很多人都说,你们在中国有这么大的成长空间,为什么要去日本,而且好几年都不盈利,甚至没有收入,只有投入。”李彦宏用温和的语调对《英才》记者说:“但是,真正有竞争力的全球公司,是不能不走国际化(道路)的。”
2006年12月,曾留学日本并在数家日本公司担任过高管的陈海腾,以首代的身份被百度派驻日本,不到4个月,百度日本网站上线,经过10个月的公测,2008年1月23日,百度在日本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百度日本正式投入运营。
百度进军日本市场的线路,与其当年在中国的经历几乎如出一辙:2007-2008年,人才年;2009年,产品年;2010年,流量年;2011年,收入年;2012年,百度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搜索引擎。
招兵买马是第一步。据说,由于日本市场的特殊性,本地的互联网行业人才相对稀缺。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碰到一个真正全盘懂得搜索引擎的,你说,人才匮乏到什么程度。”易查在线的CEO刘斌告诉《英才》记者,据说,他的公司在日本有不错的表现。
正是因为征服了日本市场,专注于移动搜索的易查挨过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冬天。从搜索量来看,到日本快满两年的易查已是当地第二大的移动搜索公司,且已实现盈利,“今年预计收入1000万美元,明年预计可以达到4000万。”
在刘斌看来,日本人对中国品牌并不排斥,尤其是在IT领域,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人——易查在日本已组建起了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中高层都是“日本的老江湖”,CEO是它的投资人日本光通信公司聘请的,易查分给他的股份占到了日本分公司的10%.
而百度的本地化团队,用市场和商务拓展副总裁任旭阳的话来说,已经“比较像样”,至于这些人是怎么找到的,他不愿多谈。“这是我们的法宝,现在还不适合公开。”他说。一个已经公开的法宝便是出井伸之。
2006年11月,李彦宏在日本参加一个互联网行业的高峰论坛,在一屋子年轻人里,他发现了会场唯一的老人,心生敬意,一打听,才知道那就是索尼的前董事长出井伸之。第二年的重逢,李彦宏邀请他担任独立董事,他便一口同意了。
这位日本商界领袖的加盟无疑为百度带来了某种光环效应。
“我们去跟日本人谈的时候,说出井先生在我们的董事会,你的信誉马上就提升了一个档次,因为在那之前,很多人是没有听说过百度的。”李彦宏说。
今年,百度在日本的战略中心已开始转向研发产品,而本地化是百度国际化的原则,他们决心“让本地人决策”,“只要是跟本地密切相关的权利,我们都有可能让本地管理者来做。”任旭阳告诉《英才》记者。
任旭阳似乎并不操心怎么在日本挣钱的问题,因为“这个市场规模足够大”。艾瑞咨询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2007年,日本搜索引擎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246亿日元,而日本电通预计,这个市场将在未来4年内步入发展成熟期,2008年,有望突破1500亿日元,2011年达2265亿日元。
“未来五年,我们打算靠这个挣大钱。” 任旭阳说。当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期望过于乐观,其理由在于,目前,雅虎、谷歌和MSN在日本搜索市场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仅仅初步解决了团队问题的百度,凭什么认为自己会分一块蛋糕,而且是大蛋糕?[next]
国内攻势 不再专注?
百度的国内攻势似乎突然变得凌厉而迅猛。
2001年,百度一位工程师找到李彦宏,很认真地说他想做C2C,结果他被拒绝了,并为此离开了百度。
很多人用“专注”来形容李彦宏,如果你问任旭阳,他会在前面加上三个字——“可怕的”。的确,从北大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攻信息检索方向的研究生,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到Infoseek的工程师再到百度的创始人、掌门人,搜索一直就是李彦宏的关键词。在百度上市前的日子里,他一直是心无旁骛的。
而此后,百度的多元化攻势似乎突然变得凌厉而迅猛,网页游戏和即时通讯均已上线,而更具战略意义的C2C平台也将在年内推出。
百度怎么了?华尔街难道把它改造成“赚钱机器”了吗?一向专注的它是否也要开始迈向多元化?
NO!百度人当然会这样说。他们会耐心地向你解释,百度7年前决定不做C2C跟现在决定做C2C的标准从未改变,那就是用户需求——在百度当年的检索词中,有关商品的检索词“不超过5%”,到2007年,根据百度的说法,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了“50%左右”。
此外,百度的竞价排名业务还拥有几十万家中小企业,“初步调查了一下,他们也很欢迎这个产品(C2C)。做这个,百度有它自己的优势,而且用户和客户都需要这个东西。”百度的产品副总裁俞军表示。俞军从不觉得多元化是个问题,“在百度做产品的人脑中,根本没有多元化这个概念。”
他说,产品部判断一个产品百度该不该做的原则很简单:第一,这个产品的市场需求足够大;第二,这个产品百度来做是有竞争优势的,百度将来能“做到第一或者至少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第三,这个产品的利益平衡是对百度有利的,“产业链相关的利益方,不管是用户、客户、政府部门,还是第三方组织等,都会受到你产品的影响”。
“这些条件如果成立,它就会越长越大,越发展越快。是不是多元化,我觉得一点儿都不重要。”俞军对《英才》记者分析。
譬如,颇为高调地切入C2C,俞军就提出,“我们是以尝试性的心态去做的,百度作为一个技术公司,身处一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并不能说你对什么领域都懂,可能我们对搜索领域更了解一些,那么你只能做搜索吗?也许哪一天新的领域起来就替代了这一个领域。所以,我们觉得如果有价值是可以花一部分成本去尝试的。”事实上,从百度发布的2007年“年度风云榜”,可以窥见其何以要切入C2C等其他领域。在这份别具一格的榜单里,你会看到,“十大什么是”的第一名从2006年的“什么是爱”变成了“什么是基金”,“十大如何”的前三名分别是如何减肥、炒股和打开注册表,你还会看到十大新股、十大基金、十大网络小说、十大网络游戏等等。一句话,当你往百度搜索框里键入某个词的瞬间,它就洞悉了你的喜好,窥探了你的欲望。而满足这些欲望,正是百度试图做的。
在陈宏看来,百度现在做的一些产品更多地是在“满足自己社区的一些需求”,而非“把这些作为主业去跟谁竞争”,“社区化不一定特别好赚钱,但社区化对用户的黏性很好。”
“我要用户黏性干嘛?”俞军反问:“其实在找到商业模式之前,黏性的价值是不高的。”但显然,对于早已找到付费搜索这个商业模式的百度来说,用户黏性并非毫无意义。
为了锁住用户,百度提供的产品已有好几十种(这不算多,别忘了,谷歌已经有好几百种名叫“谷歌某某”的产品了),但在李彦宏眼里,百度的“网页检索已经很挣钱了,如果其他产品能帮百度提高用户的忠诚度,这就够了”。
雄角逐 开放平台
历史证明,要成大气候,恐怕都要这样去做。
从表面上看,由于一下子切入了如此多的领域,百度的劲敌势必陡增,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有分析认为,中国互联网将进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三家市值过百亿美元公司的“三国演义”时代。
任旭阳严重不认同此种论调。“这三家企业各自在干不同的事情,战略意图各不相同,他们还不属于联想、戴尔和惠普之争,如果让我比喻,我觉得更像是联想、索尼和微软之间的关系。互相之间有一点点竞争,但从本质上说,他们不是竞争对手。”
“打不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对《英才》记者分析说: “都说是C2C,但这个领域这么大,实际搞起来就不会撞车了,即使会撞,很快也会避让开来。”
到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能各忙各的,在陈宏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相对来说还属于早期的;第二,中国企业家基本上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心态。而将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三大巨头“慢慢会互相切入”,“一些并购、合并也可能会出现”。
“这是早晚的事。” 陈宏说:“你发现自己增长不了,被别人挤压了,你就会考虑怎么联合。”
在日本市场,百度将正面迎战谷歌和雅虎的阻击。
“百度现在还是有机会,不过就是得慢慢学习。”刘斌说:“只不过谷歌现在冲得太猛,一年前,雅虎(日本)的市场份额大约是60%,谷歌连20%都不到,现在,雅虎已经跌到42%了,而谷歌已经超过30%,等它冲到雅虎那个地位,两强争霸,第三方基本上就很难进去了。”
尽管已是绝对的老大,在中国的PC搜索市场,百度也还远未到高枕无忧的时候。
“谁都想进入它的领域,搜索总是大家最关注的。”陈宏说:“还有谷歌,在中国是长期作战,不惜投入各种各样的成本,这样的公司,你不得不防。”
姜奇平认为百度跟谷歌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一,谷歌的平台战略要明显高于百度;第二,在商业上,百度更偏重知识结构,偏重技术,谷歌虽然也有这个倾向,但是比百度稍好一些。
“他们最近都在向着开放平台的方向发展。现在谷歌和雅虎在探讨的合作也是开放平台的问题。历史证明,要成大气候,恐怕都要这样去做。现在的做法是争先恐后去开大店,或者把整个王府井(600859行情,股吧)大街变成自己一家的店,这会是一个什么前景呢?你会变成一个超级应用,你也死不了,但是你想达到更大的目标,就很难做到了。”文化断层 根本问题
百度最根本的问题是“早期创业者离开导致的创业文化的缺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14日,产品部的陈志东在百度HI上跟俞军说,他觉得寻人这个东西很有意义,俞军听了也觉得很好,就建议他去找贴吧的人商量。当晚,“汶川地震寻人”吧创建,截至20日,这个特殊的贴吧里已有近1万个寻亲和报平安的帖子以及近10万条回复。[next]
自下而上,是百度推崇的创新方式。
7年前,因为不停给百度找茬(抠漏洞),百度聘请俞军担任产品经理。俞军第一次见李彦宏是在北大资源宾馆,李过来给他开门,当时是夏天,李“穿了条沙滩裤,踩了双拖鞋”,“跟以前在上海接触的公司领导人的形象完全不一样”,俞军觉得自己“好像到了一个民主的国度”,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把事情做完, “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人会管你。”
在百度公司的办公室里,可乐罐和毛绒玩具在员工的工位上高高垒起,一位手上捧着笔记本电脑、脚上趿着拖鞋的年轻工程师与我们擦肩而过。而5月23日,《英才》的专访结束后,李彦宏赶去参加的是一个全体员工大会,在这个会议上,员工们据说可以向李彦宏自由“开炮”。
这种创业文化,李彦宏一直精心营造并呵护着,而且,这种文化也帮助百度在过去几年迅速崛起,但如今,他越来越发现,“随着公司越来越大,保持原汁原味是非常难的事情。”
2005年8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前后,数位创业元老(徐勇、刘建国等)先后离开百度,与此同时,百度的员工总数翻了几番,如今已有7000多人——其中约70%从事销售和客户服务工作。
“腾讯的高管团队很稳,阿里巴巴最近也走了一些人”,一位与百度合作过的企业家指出,百度的问题是“早期创业者的离开导致创业文化的缺失”。一位对百度相当熟悉的企业家也说,人员流失,“对百度来讲,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新进来的人属于专业人员,跟创业者的心态不一样,做事情的方式就不一定完全一样。”
在公司扩张的过程中,李彦宏是否发现百度已经露出“大公司病”的小苗头?
“发现过!”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比如说,一个产品功能上的改动,可能只是一个三五行的改动,我说这个改动,明天上线,如果在五年前,没有问题,现在,他们说不行。我说为什么不行?他们会说要走这个流程,走那个流程。”李彦宏举例说:“这是不对的。如果说是流程导致了我们效率下降,那我们需要修改这个流程,而不是说容忍效率下降。”
李彦宏正在努力管理好一家大公司。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一层层地影响到所有百度人。
专门成立的文化传播部应该也会帮助李彦宏把百度倡导的创业文化“传递到神经末梢”。最近半年,文化传播部对公司大量老员工进行调研后,编写了一本《百度轶事六十则》,用鲜活的小故事阐释百度的六条文化——用户导向、求实、分享、系统、卓越和惜时。此外,他们还准备学习联想,对新员工开展所谓的入模培训。
与此同时,随着新CFO李昕、新COO叶朋的就职,百度新的高管团队已全部到位,李彦宏期望“在非常成熟的跨国公司做了很多年”的他们,能帮助百度成长。 8岁的百度
“外界总是低估我们的野心”
采访李彦宏之前,许多人给我打预防针,“被问到敏感问题的时候,他会沉默不语”,“不想回答的时候,他会微笑”,诸如此类,事实上,以上情况均未发生,李彦宏自始至终保持着他的迷人风度,对于所谓的敏感问题,他也真诚作答,无一回避。
关于放权
“找一个CEO非常困难。”
《英才》:我最近在看乔布斯的传记,你和他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
李彦宏:其实我挺崇拜乔布斯的。
《英才》:乔布斯是个暴君,他集权,他亲自参与每一个产品的设计,他觉得一个人不是天才就是白痴,可是,你的很多高管说你,放权,平等。你们俩会一样吗?
李彦宏:我认为在精髓方面是一样的,就是对产品的执着。他对很多产品的细节非常关心,其实你如果真正问到这个问题,百度的很多人会告诉你,我也非常关注细节,百度首页任何一个字的改动,都必须我签字。表面上大家看到的不同,我觉得是中美文化的差别,中国的文化更加崇尚一些礼貌之类的,但内心的激情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有可能没有像他那样公开发泄出来而已。
《英才》:当你离开百度的时候,会不会担心这家公司没有你会怎么样?
李彦宏:我不会担心。我离开不是一个异常,反而是一个常态。在百度发展早期,因为家没有搬过来,所以我大概每两个月会有两个星期在美国。第一次回到美国的时候实际上是蛮担心的,但是后来回到公司,发现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切照常。
《英才》:你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在管理上非常强的人”,我们该怎么理解你这句话?你打算找一个CEO吗?
李彦宏:百度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take这个CEO的职位,我一直是做总裁。到2005年上市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CEO,我才做了这个职位。我一直在试图找一个CEO来管理这个公司,当然了,没有找到。
因为百度这样一个公司,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快速的成长过程当中,而且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在这样一个发展状态下,要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 CEO,是非常困难的,这要求这个人既有激情,又非常懂互联网,还要有非常好的管理公司的经验。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自己会让位给职业经理人,让他来管理这个公司。
《英才》:你身兼创始人和CEO,好处是什么?
李彦宏:好处是便宜(笑)。你要雇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CEO,很贵。然后,在公司里,我觉得这种所谓的(公司)政治,会比较少。因为不会有人觉得我的地位不稳固,这方面乱七八糟的考虑,会非常少。坏处就是,我很累,有时候我不得不去做我不擅长的东西。[next]
关于成功
“我们正在学会怎么做榜样。”
《英才》:经营百度的八年半里,你有没有自我陶醉过?
李彦宏:看你怎么定义自我陶醉了。因为我的生活跟工作界限很不明显,如果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自我陶醉,那我是经常自我陶醉。如果说是我觉得已经做得很好了,不需要再好了,那不是。
《英才》:当赞扬蜂拥而至的时候,你会不会在百度内部发现骄傲的情绪滋生?李彦宏:百度内部经常会有这种骄傲的情绪。
《英才》:是上市之后吗?
李彦宏:不是。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情绪。它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平衡,既有一部分人,常常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也有一部分人,常常觉得自己比不过人家,甚至说这两种情绪在同一个人身上都可能体现出来。我作为CEO,一直试图在这方面矫正一下,在那方面再矫正一下。
《英才》:你觉得你做得够好吗?
李彦宏: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清醒,但是我不能保证大家时时刻刻都那么清醒。
《英才》:百度目前扩张得非常快,当初的创业文化是不是还能够保持下来?
李彦宏:这的确是我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我是一直很注意保持百度的这种创业文化,几十个人的时候,它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几千人的时候,它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几万人的时候,我希望它仍然是一个创业型的公司。从2000年到现在,每一年公司的人数都有显著变化,甚至每一年都是新人比旧人要多,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原汁原味的创业文化是非常难的问题。
《英才》:上市后的两年,百度发生了很多的事情,2006年的负面新闻,2007年的高管流失,回过头你怎么看这两年?
李彦宏:这的确是百度成长过程当中我原来没有想到的,但是现在想来又必须经历的过程。刚才其实问到一个问题,我一直在试图保持百度作为一个小公司创业型的高效率。但是当2005年百度上市,出现那么大的一个成功,所有的人都开始仰视这个公司,容不得你有任何一点点瑕疵,外界的期望值跟公司本身发展的阶段,其实出现了巨大的差别。
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事情,在外界看来是不能容忍的。2006年,我们撤销了一个部门——ES部门,这个部门总共56个人,有30个人离开,有26个人转到其他的部门,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天大的事情,当时公司有2000人的规模了,从比例来说,并不是很大。在外界看来,百度这么成功的公司,当时圈了那么多钱,出现那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你怎么会裁人?无法理解。所以,我们的确还没有学会如何作为一个榜样来做事情,但事实上,别人已经把你当作榜样来看待了。
关于国际化
进军日本并非突发奇想。
《英才》:你的个人空间里有一项爱好是日语,这是进军日本之前还是之后有的爱好?
李彦宏:是之后。
《英才》:现在学到什么程度了?
李彦宏:说实话,没怎么学。
《英才》:请了日语老师?
李彦宏: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找日语老师,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英才》:你的一个朋友认为,百度如果能在日本取得成功将鼓舞中国的很多企业,但他觉得百度去日本还去晚了点儿,你怎么看对时机的选择?据说本世纪初,你曾考察过日韩市场,此后若干年按兵不动的原因是什么?
李彦宏:百度到日本去,实际上不是说突发奇想,我们想了很长时间,大概在2003年的时候就开始考虑有可能走出去。说句俗话,吃饭穿衣亮家当,看有没有这个实力才决定要出去。2003年,整个公司还处在亏损状态,我们的资金实力也不够雄厚,而中国本土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格局不是那么稳定,所以不大可能有这个精力去做日本市场。 从日本市场环境角度来看,2003年时,雅虎日本一家独大,当市场一家独大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能够接受一个新的品牌进来,尤其是这个品牌来自中国。到2006年,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雅虎日本的市场份额在下降,谷歌日本在上升。由此,我们觉得百度进入日本市场,这个时候是比较成熟的。
《英才》:你的一个同行对我们说,“如果Robin亲自来,我不一定能打得过他,但他派任何一个VP来,我都不怕。”在日本这个市场,你本人将倾注多少心力?
李彦宏:其实我去日本还是非常多的,大概平均两个月会去一趟。现在百度在日本的状态还处于招兵买马和机制流程的建设过程当中,一旦那边的团队比较完善的时候,我想我会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待在日本。
《英才》:有人说,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是one million mini technology,在我们看来,这也是百度在中国打败谷歌的原因。但据我们了解,日本本土的搜索人才非常匮乏,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你的本土化团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漏洞?
李彦宏:首先我不认可这个说法,实际上越不懂的人越觉得这个简单,越懂的人越觉得它复杂。你去问任何一个计算机的学生,都可以做一个搜索引擎,但是真要做出来一个能够被市场接受的可依赖的技术,是非常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范围内真正没有几家独立的搜索引擎,跟技术是非常有关系的。
进入日本,百度的技术,基本上都是中国开发的。与此同时,我们非常想让当地的这些员工来告诉我们产品方向是什么。所以说,产品和技术既紧密相连也不是同一个事儿。技术本身含量非常高,受语言文化限制并不是那么大,但产品,确实是跟语言文化非常有关系。[next]
关于股价
没动力维持短期股价。
《英才》:有人说百度进入C2C,或许是为了维持一个高股价?
李彦宏:百度做事情从来不考虑维持高股价,不仅是在C2C,在其他的层面也都是不考虑的。其实进军日本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日本这方面,每年亏掉的钱,使得我们的市盈率看上去非常高,而有些公司会把亏钱的东西剥离出来,做各种各样的财务上的安排,使得财务报表很好看。但在百度,百度日本、 C2C、IM这些东西,全都是使得百度股价不好看的事。所以绝对不是说为了维持短期的股价。我作为一个CEO,没有任何动力维持短期的股价,我不仅是 CEO,我还是创始人,我自己股票攥了很多,不可能把它卖了。
《英才》:百度也切入了移动搜索领域,且跟中国移动、中国网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3G网络一旦铺开,百度这一块的业务将释放怎样的能量?
李彦宏:我觉得这取决于中国3G什么时候能上,在多大范围内普及。我个人非常看好移动终端,手机也好或者其他的可移动的上网设备,这方面如果说速度足够快,价钱足够便宜,我认为会对整个中国互联网,甚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产生质的推动作用。只不过是像3G的东西,大家可能三五年前都觉得要出来了,现在还没有出来,那说明这个事情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完全不是百度能够控制的,我们只能根据市场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
《英才》:你觉得自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吗?
李彦宏:老实讲,我觉得我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外界总是倾向于低估我们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