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慧产业,新闻出版如同罗盘和雷达,引导一个国度的耳目与头脑,丰富一个民族的心灵和思想,它理应是这个世界上最前卫的产业,竞争最充分的产业,也是继能源和资源之后,一个国度及其软实力的当然体现。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曾有几大发明不光是奠定了现代出版业的根基,而且奠定了世界历史行进的方向: 当中国人发明的纸没有传到欧州之前,欧州教会制作一部圣经所用的羊皮纸需要5000千多张羊皮,中国的活字印刷技术没有传到欧州之前,出书只能成为国王和教皇的奢侈之举,而阅读更非普通人可以仰望…… 然而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出版业的发展状况却无法跟其它传统产业相提并论: 从流通能力来说,一本书在中国各省的旅行活力不如一颗土豆。从行业的组织程度和运行效率来讲,不如一个开火锅店的连销企业。 但是进入2009年以来,来自新闻出版业内部的改革似乎已有了触摸纵深地带的意思。4月7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被媒体称之为明确了出版业改制“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出版新政。 出版新政的亮相,立即掀起一场“公私合流”的市场化浪潮,国内一些活跃的民营出版商,纷纷以“嫁入豪门”的激情,以“傍大款”的现实,大力发扬优秀的“套磁传统”。 一场风光无限的“集体婚礼”之后,到底能生几个优秀的“下一代”?或者双方根本没有繁殖后代的想法,而是各取所需做大蛋糕,然后民营出版商终于迎来期望已久的“变性手术”,某一天也能领个媳妇回家呢? 在本刊访问过的民营出版商看来,梦想还没有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