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面对的其实并不是一个小众市场。”杨勃的理由在于书籍、电影、音乐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需求,其背后的人群也是非常庞大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一条合理的路径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其实,豆瓣本身也不是杨勃创建的第一家企业。
连续创业者早在2000年,杨勃就辞掉了IBM顾问科学家的工作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国贸的星巴克,杨勃在清华时的老同学说服了他。“其实我参加进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快要拿到投资了。”杨勃当时在这家名为“快步易捷”的企业职位是首席技术官。
杨勃坦诚对于那次创业并不是很喜欢,“更多的是受到了当时创业热潮的感染,并没有想好自己能做什么。跟当年很多怀有远大理想的企业一样,‘快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物流E化方案供应商。但是经历了融资、烧钱等过程之后,‘快步’却没能朝着目标再前进一步。”
2004年7月中旬,决定不再坚持的杨勃跑到美国去转了两周后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想像回到大公司去上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回国后不久,一个名叫“驴宗”的网站就在杨勃的电脑里成型了。“驴宗”的想法跟杨勃的爱好密切相关。当杨勃还在美国的时候,他就曾经靠着打工挣来的钱在美国、欧洲等地跑了一大圈。
不过在某种程度上,“驴宗”只是后来的“豆瓣”的试验品。“相对旅游而言,看书、听音乐、看电影是一种更加普遍的需求,也是我的爱好。”
2004年9月间,离开曾经居住的北京豆瓣胡同,杨勃决定在网上给自己也给大家建一个“豆瓣”网站。
另类天使“我觉得用20万元人民币(大约合2.5万美元)差不多就可以做出一个雏形来。”不过二次创业的杨勃当时手里就是连这20万也拿不出来。“我自己的钱都砸在了快步易捷里头了。”开始写豆瓣网站程序后不久,杨勃就想到了天使投资。
在美国呆了将近10年的杨勃找起这点钱来也没有费多大劲。“梁文超给我投了1.5万美元,他的一个同事也跟着投了1万美元。”梁文超是杨勃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时同寝室的同学。当时梁文超正在硅谷的Maxim公司工作。
“我们当时就说好了,1年后他们可以选择是让我还钱还是转换成公司的股票,而且他们可以把这笔钱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转换成股票。”杨勃解释说,如果一年内有投资人进来,而且投资人给出的估值高于企业的价值,那么梁文超和他的同事就可以按照企业的价值来获得相应的公司股份;反之亦然。
这种做法相当于把风险都留在了杨勃这边。“当时我们也没有签什么协议,只是口头上的君子协定。”梁文超只是出于信任才把钱“借”给了杨勃。“在硅谷的时候,我和他是我们班仅有的两个还没有结婚的,相互之间交流比较多。”杨勃嘴边流露出些许自嘲的口气。
1年后,即2005年年底,梁文超和他同事的“借款”如约转换成了豆瓣的股票。按照一年前的约定,对豆瓣的估值大约是67万美元。
没过多久,杨勃又开始了寻找第二轮天使投资的工作。“原定的目标是十多万美元。”杨勃很快就觉得一时花不了那么多钱,最后只要了6.5万美元。2006年春节前后,这笔钱陆续打到了杨勃个人账户上。豆瓣的估值也随之涨到了百万美元以上。
“我的确跟陈一舟有过接触,当时是希望他个人能够做豆瓣的天使投资人。”由于双方在预期上存在差距,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结果。“陈一舟更希望以千橡集团作为投资主体。我并不希望那么早就有公司资本进来。”
从用户到投资人杨勃原本并不打算过早地给豆瓣寻找机构投资。但是2005年以来中国创业投资市场上竞争的加剧却使得杨勃很快就跟VC接上了头。
最先找到杨勃的是IDGVC的投资经理高强。早在2000年,IDGVC就投资了杨勃参与创建的“快步易捷”。2005年6月,拥有广泛触角的IDGVC再次注意到了刚刚起步的豆瓣。
从IDGVC开始算起到最终拿到投资,杨勃或被动或半推半就地总共见了15家左右的创投机构。
“我们感觉刚刚进来的国际VC跟在本土打拼过一段时间已经完成了本土化的VC之间最大的差距其实不是在信息的获取上,而是表现在对市场的深层理解上。”虽然杨勃跟纯粹国外背景的VC在语言沟通上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由本土背景的冯波和Chris联手创建的策源基金。
冯波早年在亚信、新浪等企业私募融资过程当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此前,他还曾经出任过ChinaVest中国首席代表,并且参与创办了成为创投。
不过,冯波第一眼并没有看上豆瓣。尽管冯波很早就已经是豆瓣的注册用户。但是对于上线不到半年,也没有多少用户的豆瓣,冯波还是很难找到足够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2006年4月,断断续续地接触了半年之后,逐渐被豆瓣粘住的冯波和策源的投资经理原野才开始认真讨论起杨勃和他的豆瓣。
经过两个月的讨论,2006年6月1日,杨勃和冯波正式签署了“Term Sheet”。6月下旬,策源基金的200万美元投资就到了豆瓣的账上。
“策源出价其实并不是最高的。”杨勃选中策源基金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是一只很新的基金。“这就从时间框架上允许它看得比较远。”
“策源基金募集成立于2005年上半年,规模为1.2亿美元。”原野接着说,“作为一只专注于IT类早期投资的基金,在过去的1年当中,策源已经投资了二十几家创业企业,涉及金额达数千万美元。”
路径依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接触,我们逐步感觉到杨勃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情的人。”原野如此解释策源基金态度的转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都只是杨勃一个人在做豆瓣,而且做得越来越有声色。”
“一开始,豆瓣只需要关注书评、书籍推荐等网友看中的核心价值就可以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博士毕业的杨勃觉得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先把网站做起来。“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把架子搭得那么大。”杨勃说,“当时我也请不起那么多人”。
豆瓣功能的添加和完善都是杨勃在跟网友的互动过程当中逐步实现的。在书评的基础上,豆瓣逐渐增添了“以书会友、价格比较、二手交换”等功能,同时还增加了电影和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有了这些功能作基础,通过跟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店的链接而产生的购买行为,豆瓣开始有了一些分成收入以应付日常的开支。
与此同时,豆瓣最初的一些用户也开始完成了身份的转换。
2006年3月,豆瓣正式上线一周年之际,豆瓣迎来了自己的第2位正式员工—Brant。Brant是豆瓣的第212个用户。截至2006年6月30日,连同杨勃在内,豆瓣一共拥有5名正式员工。这个数字正好和快步易捷创始人的数量相同。不仅如此,这5个人还都是豆瓣的前2500名注册用户。
“从用户当中发展员工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他们自己对豆瓣比较熟悉,有感情。” 杨勃觉得这样大家的理念会比较接近。
获得融资后的豆瓣还将开通旅游板块。杨勃本来担心这将会分散豆瓣的核心价值,而现在“驴友俱乐部”是豆瓣最活跃的小组之一,“原来豆瓣的用户大多数也都是驴友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