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立是山东莱阳市芦儿港村的蔬菜种植大户,种菜过百亩。
他指着田里一畦畦的绿菜花和大葱说,前几年,他的菜田就已经“加盟”为山东龙大集团的“农场”。在他与龙大签订的合同中,不仅有收购价格,还有种植要求和标准。近几年,他的年收入轻松越过10万元大关。
在中国,如同王国立一样的农户被称为新型创业农民,种田万元户。他们的创富经历来源于一种新型机制——“公司+农户”。
养鱼一条链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长刘汉元说,农村的生产比较分散,都是在较低的效率和单一的生产模式下经营,产品没有品牌。这种状况不改变,所谓的开发农村市场和农民增收都是白说。
“所以农业龙头企业一定要去牵引、去组织、去整合这些资源,做出一定的品牌,提供一定的服务,这样才能把农民从松散、没有组织的群体变得相对紧密、相对有组织;同时农业企业在农村把产业链延伸出去,做大规模,增强抗风险的能力,这就需要‘公司+农户’模式。”
刘汉元以养殖产业为例说明农业产业化模式和前景。他介绍,全球73%的养殖水产品由中国提供,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产量超过3000万吨。人们的水产品消费量要上升,海洋捕捞已经连续几年零增长或负增长,只有靠人工养殖,而人工养殖只有靠中国。其他国家几乎没有能力提供更大的产量,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所以中国有着巨大的水产农业产业化商机。
“公司+农户”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连接这个产业链条。
“在上游,我们加强营销售后服务,在农业技术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农民增收等方面为农民做好技术参谋和服务,使他们的管理水平、养殖技术提高,保障他们增产增收。下游打造健康、安全产品的品牌,目的是让养殖户和我们共同分享附加价值,原则上我们要让农民分享到1/5到1/3。上游的服务使农民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下游的服务增加了附加价值,这就好像前面加了肉,后面加了油,最终市场上的终端消费群体买到了一份安全、放心的食品。”刘汉元说。
“我一直强调,谁和农民直接抢饭碗,谁就没饭碗;谁给农民饭碗里添油加肉,谁就有饭碗。因此我认为,农民能够直接做的,原则上我们不做;他们做不好的,无论是技术、配套服务、品牌打造等等,我们来做。”刘汉元表示。
喂猪规模化
喂猪也是如此。
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由于单位生产规模过小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生产方式落后,瓶颈是资金的匮乏。
以养猪为例:一般农村家庭养猪平均在3头/户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是3000头/户左右。更重要的是,这种小规模的养殖模式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收入既低,又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我国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和农户的深度合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如四川通威、山东龙大、四川新希望等企业已经打造出了一条集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规模化农业产业链模式,农户得到了稳定的、较高的收益,企业也得到了发展。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介绍说,根据养猪行业龙头企业多年的实践经验,适合我国目前农村实际的经济规模为每户每年1000头~3000头,而较合理的养猪产业链的单位经济规模是年养殖30万头猪。
因此,在全国选择建立20个~30个年养殖30万头猪规模的试验区,每个实验区将包括100个~300个养殖户;加上龙头企业建立的相应规模的种猪场、饲料厂、技术服务中心、屠宰厂等与之配套,从而构成一个经济养殖单元体系。
龙头企业还将承诺以保护价格(在保证养殖户每头猪的利润不少于50元的前提下的市场综合价)回收生猪,通过屠宰、加工后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农户负责猪舍建设,由龙头企业提供标准化设计方案,建设年养殖不低于1000头猪的猪舍投资大约为8万元~10万元和养殖劳务;在养殖过程中,龙头企业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和疫病防治等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