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李开复:潜行中国一年 工作家庭一样重要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7月28日,当记者再次见到李开复时,这位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CEO正好上任一年零10天,2005年7月19日,Google在美国突然宣布,“挖”到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负责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一年时间里,除了推出中文名称“谷歌”时热闹了两天之外,Google中国似乎始终潜行于公众视线之外,没有邀请什么明星助阵,也没有抛出各类排行榜助威,唯有身处中关村的Google中国总部,才能真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级的搜索巨无霸已经来到了中国。

  “人事科长”一年招两百精英

  “很巧,你今天来,我们的研发队伍正好增加到一百人!”因为刚好上任一周年,李开复与记者的话题自然放在了一年工作总结上,而团队的建立,正被他列为头号重头戏。

  去年7月19日,在Google宣布了对李开复的任命之后数小时,李的老东家微软旋即宣布,此举违背了有关保密协议,并向法院提出竞业禁止请求。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做出裁决:李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仅能参与招聘人才之类的非技术工作,刚刚上任的CEO李开复一下子成了一个“人事科长”。

  不过,对于刚刚上任的李开复来说,这个权限似乎已经足够,此时的Google中国,除了李本人之外,唯一的员工是总部派过来的一位华裔女工程师,尽快建立团队自然是开篇大事,李开复开始在国内各所著名高校穿梭演讲。

  “听说某人要去Google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的网络圈内不时会有这么一声带着羡慕的传言。在大家的眼里,能步入Google的大宅门,自然是鲤鱼跃龙门,名利双收的事情,未经证实的数字是,普通员工月薪数千,当然,是美元!小头目则可以拿到上万的级别。

  这样的美差,即便是烧钱的.com行业,也绝对无比诱人,对于那些刚要毕业的学生来说,那就更是心中的天堂了!一位有幸被选中前往面试的同学,兴奋得将自己的面试经过公布于网上,一时竟成热帖。

  在2005年12月底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李开复特地约见记者,与大家分享“招聘的成果”。“很多学生的水平超出了我的意料,的确很优秀!”李很兴奋地列举了很多个例子。

  一年之间,两百多位各类精英获得了Google的加盟邀请,清华大学门口科技大厦C座里面的两层楼也已经容纳不下了。“等那栋新楼建好了搬过去会好些。”李开复指着窗外一栋大楼说,“人肯定还要继续招下去!”

  亲聘大厨光大Google文化

  这几天,李开复闲聊的时候会偷偷告诉员工,“我们的大厨找得差不多了,有一位是做国宴的,好多外国领导人访华的时候都吃他做的菜,还能说英文!”关于找大厨的事情,也是李开复操心的事情。

  和其他公司不一样,找大厨是Google招聘行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美国硅谷,Google总部大厨做的免费午餐极负盛名,据说隔壁的雅虎员工常常寻找机会过去蹭饭。实际上,这已经是Google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作为Google中国CEO,李开复在团队建立之外的第二项重要任务就是尽快将总部的光辉文化“移植”过来,大厨房里的免费午餐这样的独特亮点自然不可缺少。

  “现在地方太小,还没有厨房,不过等一下你一定要去看看我们的零食间,很不错的!”李开复提醒记者不要错过这个小亮点。这是一处10平米大小的休息间,里面摆满了樱桃、苹果等水果,还有饼干、蛋糕各类点心,自然还有咖啡、茶水、饮料,员工自便免费享用。

  Google的另一项文化标志是办公空间自由摆设、个性展示。每位Google中国员工都分配有很大的办公空间,有的人甚至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搭起一个大帐篷当自己的VIP房,这样的个性空间设计,自然不是别家员工有条件完成。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文化,李开复更加关注的,是Google文化中的平等观念和挑战意识,具体点说就是不管职务大小,大家关系平等,对待任何事情,要敢于说“NO”。仅此两点,恰恰是国内学生所缺乏的,对此,李开复可谓用心良苦!

  “前不久要来一批暑期实习生,办公室位子不够怎么办,我们就选代表出来投票。”投票结果是联合CEO周绍宁等人临时搬去别处办公,李开复对此很满意,“可见我们大家已经有了那种很平等的心态,一切从工作需要出发!”还有一次,一位员工对公司内部文件上李开复的一句话存有看法,并向多位同事发信公开自己的意见,同样也收到这封信的李开复分外高兴,特地交待自己的话改过来。“问题不在于这句话改得对不对,而在于他敢于提出来!”李开复告诉记者。

  潜行一年蓄势发力

  不管是大张旗鼓的人员招聘,还是潜移默化的文化构建,对于广大的网民来说基本上属于看不到、摸不着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说,过去一年,李开复主政下的Google中国基本处于潜行的状态。唯一一次“浮出水面”,是为了推广新确定的中文名称“谷歌”。

  在此之前,国内喜爱Google的粉丝们一般用“狗狗”、“酷狗”之类的昵称来称呼它,“谷歌”的面世,极大超乎大家所料,同时也令人难以接受,一时间可谓“骂声一片”。“很感谢Google的FANS对我们的热爱,也包括对我们的批评。”李开复将这一点也归纳为自己一年中的很重要的收获。

  有趣的是,在“谷歌”面世数个月后的今天,即便李开复自己,也习惯于直呼“Google”。对于“谷歌”,李开复评点:“我们赋予它的目标只是那些不会拼Google的人能够通过拼音guge(谷歌的拼音)来到网站,然后慢慢学会直接拼Google,主要的品牌还是Google,谷歌只是一个副品牌。”

  “这两个月,我们开始做更多用户能够感觉到的事情了,比如解决技术问题,升级产品功能,做用户体验测试。”

  这样的进度,符合李开复原定的程序。按照惯例,在任何一个产品正式推出之前,李开复是不能提前介绍的,“详细的某一个技术现在还不方便透露,但是我可以保证半年到一年之内会让大家看到。”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李开复:潜行中国一年 工作家庭一样重要

  李开复有多重身份:著名华裔科学家、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CEO、青年学生义务导师,当然,还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对我来说,工作、家庭,还有和青年学生的交流,这三样事情都很重要,一个也不能少。”李开复说,相比之下他或许更倾情于教育,将来条件可能的话,要自己办一所学校。

  挑战网络巨头中国化怪圈

  李开复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CEO,在此之前,他在微软公司服务了整整7年,身居全球副总裁,位列微软第一华裔员工。因为这次跳槽,李开复遭遇了一场全球瞩目的官司。

  微软和Google最终选择了体面和解,李开复总算顺利上任,但摆在他面前的,依然是一个“世界级”的经营难题:到目前为止,从雅虎、美国在线、eBay到亚马逊,几乎所有的跨国网络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Google中国将如何摆脱这个宿命?

  “关键是要放权!”李开复认为自己找到了症结所在,“如果每天忙着要去说服美国总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或者在美国做核心的东西,带到中国做一些汉化,就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步伐不够快,二是把美国的产品汉化,不见得能够被接受。”

  在这方面,李开复认为自己能做得很好,因为Google给予了充分的放权。从今年3月份开始,Google总部作出决定,以后与中国市场有关的所有行动,都必须由Google中国负责,即便是总部研发团队的相关项目,也要先向中国分部汇报。这在网络巨头中,算是开了一个先例。

  “我跟老板大概两个星期打一次电话,讲30分钟,通常聊聊家常,没有什么汇报的,”李开复解释说,Google总部放权的范围,基本就是除了一些基本价值原则,比如用户和盈利的排序、员工评估机制、网站首页的样式之外的全部,具体雇用什么人,干什么事,都由Google中国自己定。

  当然,放权之后,就有一个团队的本土化问题。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11岁移居美国就读,一直到1998年进入微软之后才被派驻内地,几年之后又回到了美国总部。对于内地市场,不能说李开复不了解,但也不能说很了解。

  “我会上很多的中文社区,看每一篇最热门的帖子,”李开复希望自己能更多地直接了解中国“草根网民”的真实想法,不过,他绝口不提自己常泡的那几个论坛,“上次说了一个,结果人家就说Google要购买这个社区。”

  至于团队成员的来源,自然也是本土学生优先。“100个技术人员里面,有80多位都是来自国内的招聘,十几个从总部过来的成员,也是因为喜欢在内地工作,自己选择过来的。”李开复说。

  跟两个女儿打成一片

  工作之外,对李开复来说,家庭是同样重要的一部分。漂亮贤惠的妻子,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组成了李开复幸福的家。出任Google中国CEO之后,李开复便把全家人从美国接到北京安家落户。

  一边是任务繁重的工作,一边是恋恋不舍的家庭,能够成功将这两者都兼顾好的成功人士其实并不多。李开复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对于教育孩子,他就有一套心得:“我深信,在正面鼓励、包容的环境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成为一个包容别人、积极向上的青年,所以我尽量用正面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平时在家里,李开复和两个女儿打成一片,甚至“跟她们胡说八道”,“像朋友一样。这样她们更愿意跟我说心里话。”这样的方式,恰恰是中国家长比较缺乏的。“比较遗憾,很多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太严肃。”感慨之余,李开复总结经验,写了一封《给家长的信》,讲述怎样培养理智讲理的孩子、培养成功学习的孩子、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怎样做孩子的朋友……方方面面归纳下来,竟然写了8000多字。“我能做到最好的父母!”文末,李开复用鼓励学生的话鼓励中国的家长。

  开复老师不招员工招弟子

  去年博客兴起之后,不少企业老总都开了自己的博客专栏,但像李开复一样,直接开一个个人网站与大家沟通的却极少,像“开复学生网”这样直接面对青年学生的,就更是绝无仅有了。

  在这个小网站上,李开复基本不谈企业管理或者技术话题,所有的内容都集中在和青年学生的沟通上,这上面有李开复对学生们提出各类问题的详尽回答,有他特地写给学生们的众多精辟文章,还有他推荐给大家的文章剪辑。当然,这只是沟通的一个简介平台,多年来,这位青年导师忙里偷闲走向大学讲坛,和学生们直接对面交流的次数已经无法统计。

  为何要将如此多的时间精力耗费在青年学生身上呢?李开复说:“理由很多。首先是感觉中国的青年学生潜力巨大,一两百年来,中国的青年人第一次成长在一个稳定的环境,能够好好地读书,基础都比较好;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比较迷惘,大部分的人在前面的18年中,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进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中学,一到了大学有了选择,很容易困惑得不知所措,可能会犯错,需要一些成功者能够帮他们指路。”

  相对于CEO、博士这样的称呼,李开复更喜欢被称为“开复老师”。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时,他就喜欢和新招聘的毕业生以师生相称。主理Google中国业务,开始大规模招聘的时候,他的口号不是“我们要招聘多少员工”,而是“我准备招收50名关门弟子”。

  “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合适的指路人,我觉得这甚至超过我在公司做的事情的意义。”李开复说,多年来他一直和青年学生保持沟通,写邮件、写文章,还有作演讲,“大概一天一小时,不算多也不算少。只要学生们认可,我想我会一直做下去。”

  不过,在李开复的理想中,这种“兼职”的教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想我在Google之后如果还有事业的话,可能是教育方面的,不见得当老师,希望能够有条件建立一所学校!”李开复笑言,这个想法早已存在,只是“条件还不够,所以才去了Google”。

  李开复告诉记者,国内许多比较出色的民办教育机构,他一直都很关注。听说记者老家有一所很成功的民办学校,李开复忙问:“广东的么?什么名字啊,说说看,我可能去他们网站看过的!”

  CEO感言 李开复纵论打工与创业

  关于打工———

  我觉得人各有志,各有所长,不应该说自己创业和打工哪一个就比另一个更好。对我而言,第一,我希望工作是做我有兴趣的事情;第二是希望能够做出有效率、有效果、有影响力的事情;第三是我希望和很喜欢、很尊敬、很聪明的人在一起工作。我不选择创业,是因为在Google这三个方面更容易得到体现,尤其是第三者。我想我去创业做一个很酷的东西没有问题,但是能不能招到跟这边一样厉害的人就不好说了。

  关于创业———

  对于年轻人,我希望不要有太多的人考虑退学,或者一毕业就去创业,尤其是创业的目的是为了模仿某一个人,模仿比尔·盖茨或者Larry和Sergey(Google的两位创始人),说他们创业成功了,我也要做成他们。

  你确定你有很好的想法,相信它能为用户群带来价值,我觉得这样才可以考虑创业。不要认为Larry和Sergey、比尔·盖茨创业成功了,你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也可以成功做什么。

  关于实践———

  在一个大公司学习蛮重要的,如果青年想创业,我可能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你知不知道你要做什么有价值的工作,第二个就是说你有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知识经营一个公司,如果你没有,建议你先加入一个你很认可的公司,那里有很好的文化,然后在那学习几年再出来,不要太急。

  京华CEO问卷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才能是什么?

  积极的追求。

  小时候你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怎么能够满足父母对我成绩的期望。

  你觉得什么样类型的人在经济上一定能成功?

  经济是赚多钱的意思是吗?应该是人际网非常丰富的人。

  最欣赏什么样的工作方式?

  平等的脑力激荡。

  最欣赏什么样的员工?

  应该是积极主动、充满创意的。

  会开除什么样的员工?

  一定会开除品德和职业道德有问题的人。

  希望别人把你定义为什么样的人?

  正直的人。

  平时研究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教育。

  你怎样处理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要和家庭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是所谓的Quality Time,就是有质量的时间,要能够学会使用时间的碎片,两者都不可以放弃。

  最愿意把时间用来做什么?

  这个很难说,我的时间都是针对工作、教育、家庭,三部分同样重要。

  假如突然变成一无所有,你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

  找工作吧。

  你希望为自己的下一代留下什么?

  做人的原则。

  会在什么情况下退休?

  您是说离开现在的工作?当我可以实现我教育梦想的一天。但我现在不去做教师,因为这不能体现我的梦想。

  你想办一个学校?

  对!我本来计划做这个,后来做不成才来Google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2169.html

更多阅读

李开复:我听从心的选择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本报记者 辛苑薇北京报道 “你好,辛苑薇吗?我是开复。” 9月4日14∶00,本报记者的手机响起,电流,来自发生在这天的一场“新闻风暴”的中心——李开复。 这天中午,谷歌中国公司正式宣布,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

李开复: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李开复:成功是做最好的自己   要有勇气,去挑战那些认为不能被改变的事;   要有肚量,去接受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   要有智慧,可以分辨哪些是可以挑战,哪些是需要去接受的事实。      李开复,GOOGLE全球副总裁

李开复:大学生毕业就创业是冒险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  简历要做得不一样 求职前对企业做调研    记者:您在苹果、微软等很多全球知名企业工作过,这些知名企业在招聘时对人才的选择是什么标准?大学生怎样能够顺利拿到入职大企业的“通行证”?    李开复:大企业

创新工厂李开复:大学生毕业就创业是冒险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简历要做得不一样 求职前对企业做调研 记者:您在苹果、微软等很多全球知名企业工作过,这些知名企业在招聘时对人才的选择是什么标准?大学生怎样能够顺利拿到入职大企业的“通行证”?  李开复:大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

李开复:一不小心成了“校园教父”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核心价值:身为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在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于是他开始了帮助中国青年学生更好成长的公益事业,把大量的私人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中国学生,故有人称其为

声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李开复:潜行中国一年 工作家庭一样重要》为网友峥嵘岁月爱吐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