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传媒董事长谭智认为,分众与框架并购后将着力于互补,不会出现直接竞争
本报记者 吴江
去年10月,分众传媒以1.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框架传媒100%股权,这一轰动性事件如今已风平浪静。而此前一直未曾露面的框架董事长谭智近日现身广州,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被收购并非是坏事
“人们通常认为被收购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这个观念在资本时代并不一定就正确。”谭智开口即称,如果企业经营得很差,被收购是处于无奈;但很多时候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所以会去收购其他企业或者被其他企业收购。他认为,框架、聚众被分众收购都是双方基于对未来市场发展预期的一致而进行的资本整合,基础是双赢,因此这样的被收购同样不是坏事。
“框架本身也是通过收购得以发展的,2005年一举整合了国内主流城市其他9家大型的电梯广告企业从而形成现今规模。”谭智表示,就连自己进入框架,也是两年前通过收购得以实现的。不过那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为照顾原来职工的情绪,框架一度曾在内部禁止使用“收购”这个词汇。经过这两年发展后,所有人的观念已经扭转过来,“收购”不但在字面上登台亮相,而且行动上也有进一步的举措。据其透露,近期框架又完成了对上海一家同行企业的并购。
与分众独立运作
谭智透露,框架虽然已成为分众全资子公司,但在运营方面仍然保持很大的独立性。“原来签定收购协议时,分众方面确定要派财务总监、物业开发总监等至少3人到框架,但目前只有一名会计到位。”谭智称,这并非整合出现矛盾,只是在本身就经营得很顺畅的情况下,保持独立运营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他表示,与老板江南春之间的融合也很简单,基本上是一周一次电话进行沟通,因为很多事情都在计划之中,没有出现什么意外。而对于外界认为的两者可能产生竞争的说法,谭智称二者之间的液晶屏和广告框虽然经常出现在一个楼宇中,但框架主要瞄准的是公寓与住宅小区的家庭用户,相对静态;而分众的液晶广告是动态地瞄准商业楼宇更多,滚动播出。因此至少80%属于互补,而非直接竞争。
在他看来,这样的互补关系最有利降低并购带来的资源整合成本,其难度远远低于分众收购聚众的整合,毕竟后者属于直接竞争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