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6月19日15点,天极网总裁李志高将做客新浪白银时代,天极网不久前刚刚获得了来自日本的投资,李志高总裁将就此与新浪网友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白银时代邀请到的是天极网的总裁李志高先生。网友除了可以通过电脑访问新浪网,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过程中关注聊天的全过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3g.sina.com.cn。
下面先请李总给大家打声招呼。
李志高:新浪的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这儿借助新浪这个平台跟大家交流。
主持人:这次聊天的主题事关天极网不久前的一个融资。融资其实大家都比较关注,5月27日下午还给李总打过电话,可能刚刚签署这个合同。我想知道关于融资,能不能先请李总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大概的情况。
李志高:其实从天极网来说,融资是非常少的,历史上是两次,第一次是在1999年底,天极网刚刚成立的时候,当时是第一次。这次是第二次,大概隔了6年。其实过程也挺简单的,一个不能叫我们融资,是一个凑巧。因为1月份的时候,日本IMPRESS到我们公司来,拜访我们,向我们洽谈一些业务合作,怎么开拓中国市场。认为中国市场很不错,天极网做得也还可以,能不能通过先投资,成为股东以后再谈业务合作可能比较容易了。后来在2月份跟公司董事会汇报了一下,公司董事会认为可以接触,4月份的时候签的协议,5月底资金就到位了,整个融资也就完成了。大概就这样简单。没有多少故事可讲。
应该说这个过程也很迅速,也有比较多的共通点。IMPRESS因为业务没有进入中国,很多网友不太了解,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公司?
李志高:IMPRESS在日本IT行业是很有名的,是日本东京 onclick="activateYQinl(this);return false;" href="http://www.iask.com/n?k=证券" target=_blank>证券交易所主板的上市公司,做IT和出版行业,是做音乐行业,是在日本最大的IT网站。正如这样,认为中国市场发展非常快,希望到中国市场来发展。就像主持人说的,在中国互联网这个行业,它从来没进入过。实际上它在纸媒体出版,去年跟中国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出版IT图书,已经有些业务进来了。某种程度上说,虽然IT网站没进市场,但是IMPRESS的文章中国读者已经读过了,中国很多IT网站都大量转载了IMPRESS的文章,只是在它看来没有跟它签协议,也没有付版权费,这一点他们也觉得中国大量的人在看他们的文章,是他们挺郁闷的一件事。确实IT网站没有进来,但是他们的文章通过中国网站的二次传播已经进来了。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跟IMPRESS谈得很顺利,您觉得你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或者你们达成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李志高:可能有三点。这个事情起因是他们找我们谈业务合作,谈了以后才投资,投资完之后才继续合作。三点可能非常重要:
第一,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中国的IT市场非常大。因为IMPRESS是一个日本上市公司,希望进入中国市场。
第二,可能天极在中国做了6年,影响力和服务的产品都还不错,天极运营得还可以,这个团队他们信得过。
第三,他们觉得自己进入到中国来建一个网站,还不如跟天极合作可能更快。
可能是这样的想法,这三点结合起来,现在我们作为合作伙伴,他们非常迫切,实际上谈判的过程非常容易,只谈了1个月,2月份上报董事会,3月份交流信息,4月份就定了。他们希望天极融资多少钱,他们占多少股份,我给了大家一个价格,他们就同意了,几乎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就进来了。因为我们也没有融资的经验,也没有资本运作的经验,因为我是搞技术的,天极公司也没有CFO,也没有请中介公司,就这样把一个商业计划书给他们。因为他们做业务考察已经交流过,他们的总裁中本先生也考察过,当面跟我们交流,觉得很不错,看我们的商业计划书也比较可信,也没有什么好谈判的,就这样进来了。
主持人:是1000万美元吗?
李志高:是这样。
主持人:占你们多少股份?
李志高:不到20%。IMPRESS是东京主板的上市公司,估计他们会公告,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查查他们的公告,大概投多少钱,1000万美金占多少股份,为什么投这个项目,上市公司应该是会披露的。有可能已经披露,我看不懂日文所以也不知道。
主持人:你刚才说IMPRESS好像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比如说过了一年或者怎么样,或者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业绩之后再投多少,或者是达到控股。有没有这样的条件?
李志高:没有,因为二次融资公司,会满足很多如利益等条件,分批进来。反而对我们很信任,一点也没有提出条件,钱一次到位。融资乐观过程,我们的董事IDG的林总也参与了,这个事完了以后他跟我说,他都没想到这次跟我们融资都没有任何条件、这么快,因为这不是一个新的项目,因为我们是一个做了6年的公司,我想还是因为特别看好中国市场和比较看好天极公司吧,可能促使他们很快地下定决心进来了。
主持人:在投资的过程中,IDG没有给你们一些建议?包括公司的估值或者是投资的跟他们谈判的技巧,都没有给你们建议吗?
李志高:肯定有建议,因为这个过程IDG是帮了很多忙,因为不是我一个人做事,我做事肯定是董事会要同意,IDG的林总在中间也做了很多工作,所以他们肯定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总体来说他们也比较满意。
主持人:之前天极的股东结构大概是IDG然后是天极集团、《电脑报》、人民报,这次是哪些公司套现也好,或者是哪些公司退出吗?
李志高:这次纯粹是发新股,没有套现,《电脑报》、IDG,有传闻说套现,都是不对的,他们一点都没动,就是发新股的形式出来的。
主持人:现在IMPRESS是最大的股东?
李志高:不是,最大的股东是《电脑报》,然后是IDG,其次是IMPRESS、美国新闻集团、人民日报。
主持人:现在是五大股东?
李志高:是。
主持人:董事会的结构怎么样?
李志高:现在董事会还在改组,新的董事会没有成立,可能每个股东都有董事。
主持人:这个公司在投资之后跟你们具体在业务上会做一些什么形式的合作?
李志高:这次这个公司投资比较积极,天极在发展战略上需要一批资金做投资,需要对IT业务进行收购,除了我们日常运营的业务发展之外也需要做一些收购的业务,两条腿走路。第二,其实我们也有营运方面,IMPRESS也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或者是业务合作的机会。因为日本是全球第二大IT市场,仅次于美国,这个日本是在日本做最好的IT网站,所以有些业务值得我们学习和合作,这也是原因之一。
主持人:会在哪些方面做收购?
李志高:天极做IT的网站,还是行业上做IT,能够加上天极的力量,收购IT的一些业务,包括内容、渠道、好的产品,希望都是我们合作和收购的方向。我们不是把公司收购放在那儿,把流量、销售量做大的过程,而是收购必须使天极的核心运营力提高,把核心业务整合起来,一定是这个公司的业务跟天极是互补的。第二,我认为我们收购以后,能够把它的业务跟天极现有的业务很好地整合。第三个条件,适合天极企业文化。这三个互补的、整合的、企业文化基本相似的,我们才能去收购,这也是天极多年来形成这种比较谨慎的不希望收购一些公司放在那儿的一个风格造成的。
主持人:天极之前融资不是太多,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回顾天极的发展,天极的发展之路您如何评价?
李志高:六年我一直在天极做,有些事情做得不错,但是夜游一些机会错过了。总体来看天极在互联网里像是互联网里的传统公司,发展没有什么大的波折,比较稳定,当然发展速度也不够快,是四平八稳的一个公司,跟我个人的风格,可能是跟天极公司的风格有点关系,我是从做纸媒体开始的,在《电脑报》工作很多年,纸媒体运作一步步向前走比较熟悉,不愿意冒险。我们公司从2001年合并之后没有任何收购和融资,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高速的发展,天极网本身也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没有长期的比如一年增长一倍、两倍这种速度。所以,这个时候显得比较平稳。所以,长期我们认为自己把自己内容做好、服务做好,服务更多IT行业的读者、厂商,靠我们自己的运营来发展,而没有走资本发展的道路,纸媒体通常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互联网媒体,仅靠自己业务发展这一条路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今年初董事会做了一个调整,希望今年除了业务继续高速发展之外,能够有一些资本运作,能够加快,在收购并购方面,一部分靠收购、整合完成,两条腿走路。
这个战略走进去以后,IMPRESS公司想投资我们才能找到共同点,也很快谈成了。实际上在2005年之前,很多公司找天极谈投资的问题,我们一概没有谈过,天极没有考虑过通过融资、收购这条路发展,一直希望自己业务的发展把它做大,看来这个想法是有些问题,所以今年上半年做了一些调整。去年我们根本上都不谈投资。天极六年来可以看到没有人管融资、收购和政和的问题,一直是传统的业务发展,这是我们的保守和不足。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今年年初开始可能在资本方面,通过互联网上比较通行的方式来使天极的发展可能走得更快一些。在这个过程当中大概接受了多少资本或者是公司?能介绍一下吗?
李志高:实际上今年春节以后,1月份开董事会定这个战略之后,大概有几家公司,记不住具体多少,应该是5家以上,跟我们谈投资。但我们最快的应该是IMPRESS,当然IMPRESS开始跟我们谈的时候,至少另外两个公司很正式地要跟我们谈,要给我们投钱,我都没有正式跟他们谈过。有两个原因,第一,IMPRESS除了资金支持以外在业务能够支持,这是我比较看重的。第二,因为爱已经同意跟IMPRESS了,不愿意再跟第二、第三家谈,没有意义了。
主持人:你可以同时跟几家谈?应该也不算不好的方式吧。
李志高:第一我没那么多经历。第二,既然跟IMPRESS谈,大家要讲诚信,就跟他谈,也不错,没有必要互相压价、抬价,不愿意用这样的手段,也没有想过这个手段。即使在5月下旬IMPRESS刚结束以后,还有两家跟我们谈,IMPRESS定了以后也没有关系,他们再加钱,哪怕加几百万美金,再跟着投,我们觉得没有必要,一千万美金足够了,毕竟融资很慢,但是法律的手续很麻烦,觉得没有必要,汕头还有议价找我们谈,都觉得没有必要,这个事完了就完了,大家还是集中精力发展业务。
主持人:现在如果按照公布的数据来看,大概投了一千万美元,可能股份不到20%,天极市值大概整个估价是5000多万美元。这个数字是你们公司内部估计还是请外面的人来?
李志高:这次我们没有请任何中介公司,就是董事会几位董事碰了一下,差不多这个价格,跟IMPRESS公司也没还价,他们认为这个价格就行了。
主持人:他们也没还价,你们后来是不是觉得你们开价低了?
李志高: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一再说我对这个行业并不懂,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做一个商业模式、销售、利润、注册用户全部做成一个模型做出来,就是凭估计的,这样人家就同意了。但是不是低不一定,说不清楚,将来发展大了,股东赚钱了,这个价钱不错。做起来股东不赚钱,也不一定低,也可能亏了,要看以后。现在的价格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倒想起来99年底的时候,11月份的时候,天极第一次成立公司跟IDG谈,当时就跟林总谈。我说《电脑报》准备让出多少股份,让多少钱,要500万美金。林总当时就说,行了,就这么多钱,也没谈价,也没讨论。这次日本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没有当场说钱,说董事会研究,大概一个多星期以后跟我们讨论,就说这个价格,也没有还价。说明我这个人比较保守,也不喜欢还价,平时买东西人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主持人:那这个很吃亏。IMPRESS对整个中国市场的期望是什么样的?通过天极网很大力度进入中国市场,还是现在只是一个试探的过程?
李志高:因为目前它占的股份不大,没控制权,公司运营它也不会参与,因为我们公司管理团队一点也没有变,它也没有任何意向派人到管理层。具体是不是中国市场特别好,他有这个概念,还是放给天极这帮人做就能做好。照说1000万美金也不少,能拿出这么多钱试探?应该说他们的力度也很大,对我们的团队也比较放心,还是力度比较大。
主持人:应该说在日本的IT产业,我大概了解了一下,IMPRESS和CNET是竞争对手,在国内所谓的IT专业的一些网站之间,有了IMPRESS投资之后,天极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和目标?
李志高:CNET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IMPRESS Watch网站,但是从日本的情况来看,IMPRESS比CNET做得好得多,这一点值得中国公司学习。CNET进入中国也比较早,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天极是比较大幅度领先的。但是2004年CNET突然在中国市场加大了力度,花了好几千万美金收购了好几家网站,确实在2005年给我们的压力比较大,这几家加起来,访问额、销售量有可能超过天极,也可能差不多,我不清楚。总而言之,我在我们公司内部说,天极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CNET,其他性质的公司目前对天极形成不了直接的威胁,就是CNET。
主持人:CNET有没有想收购你们?
李志高:我不知道。这个进程中间下一步是什么?现在实力我不知道,可能天极总体实力略高一点,也可能某些方面他们强一点,也可能某些方面我们强一点,但下一步怎么样,我还是对天极非常有自信,我相信在中国市场我们更了解中国市场,如果论国际背景,我们股东的国际背景也很强,而且怎么做好媒体,对IT行业怎么把握,资源上也有优势。在运营上就比谁做得更好,我相信一两年之内,我们的优势会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中国IT市场的优势会明显表现出来,这一点是有新鲜的。当然IMPRESS在日本市场怎么把CNET打败也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天极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些动作,是不是在业务上希望想扩大和把自己的发展速度加快一些?会不会也有一些资金上的压力?
李志高:是这样,天极从2003年开始盈利,一直把很多很多精力放在现有的业务和拓展新业务上,我们拓展所有的新业务都是靠我们自己的利润来投入发展的,毕竟利润有限。如果再想做一些更多的收购,靠天极的利润是不够的,要花几百万美金,我们的能力是不够的。这次融资以后,既然董事会定了,我们可以做资本融资,可以把拿到的钱全部作为公司的收购,力度会大一些。
主持人:这一千万全部会用来收购?
李志高:是。
主持人:还是比较大的公司?
李志高:当然我不是收购一个公司,是收购几个公司,每个公司的股份不是太大,一两万美金对我们是足够的。
主持人:还是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可以在一定的承受范围之内。你是收购做哪些业务公司,还是更多是在媒体那一块?
李志高:最好是在业务方面,做媒体我们是比较熟悉了,做一些IT行业非常非常专业,细分得很好的网站,做的第一的,比如IT非常广,有电脑、通讯产品、数码产品、家电产品,很多很多,比如某一个产品,就是数码相机或者是手机,或者是专业技术人员,做得很好的,哪怕是信息化做得很好的,都是我们的方向,比如某一个社区做得非常好,都是跟天极互补的。因为天极毕竟在IT专业上,在很多细分领域并没有做到每一个都是第一。只要它做得比天极好,有可能我们互补。如果再能在其它方面考虑到整合进来,比较认同天极的发展模式和天极的文化,我们会马上考虑做一些收购。
主持人:钱已经到帐了,你们有没有开始跟做的不错的小的公司接触?
李志高:刚刚开始做接触,希望在三季度有一些初步的结果。
主持人:回过头来说天极的发展,在整个天极的发展过程中,一件比较大的事情是2000年跟ChinaByte合并,当时合并为什么会选择ChinaByte,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没有达到你们当时的预期?
李志高: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合并也是我代表天极在做。为什么选择ChinaByte.com,是倒过来,ChinaByte选择我们。天极99年底的融资是我们找几个投资商,像IDG,2000年是ChinaByte找的我们,这次是IMPRESS,都不是我们找的IMPRESS。ChinaByte为什么找到天极?第一当时天极也是国内做的最大的一个IT网站,也是实力最强,它没有套现,合并以后就是一个股份的合并,没有任何套现,天极的发展前景很好。另外,天极的股东当时一个是《电脑报》,一个是IDG,他们可能也比较认可,是这两个原因,这是为什么跟YESKY合并。YESKY是《电脑报》发展过来的,《电脑报》主要是针对终端消费人群,在针对行业内的人,《电脑报》是弱势,YESKY在一年到两年的发展试图做这样的尝试,但做得不够好。但是针对企业用户、行业人士、高端的最好的是ChinaByte.com,所以ChinaByte.com网站针对行业高端和YESKY.COM针对行业用户和低端合在一起是非常好的互补,一个是ChinaByte.COM针对高端,是2B的网站,YESKY.COM是针对低端的用户,是2C的网站,互补非常好。
但是发展过程中,因为2000年以后,2001年、2002年、2003年互联网发展得不太好,发展得有些保守,有些措施没有加强,发展速度中等,跟新浪比差距太大。但跟同行比还可以。最多表现算勉强及格,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吸取教练和不够成功的地方。
主持人:发展过程中业务整合上面有没有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李志高:还是有一些问题,对我来说,当时就我一个,管公司经验不足,再就是从来没有碰到一个公司的合并、整合,有些问题处理得还是不是十分妥当,比如说怎么把握好内容建设,怎么把握好两个公司合并以后的企业文化、融合,怎么把握好一些干部的使用,都还是有些不太妥当的地方。
主持人:现在IMPRESS投资之后,您刚才说它在业务和公司运营上面不会介入?
李志高:对,是这样。
主持人:它至少从目前来说还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投资行为?
李志高:是这样,所有的股东都对我们日常的经营没有任何干涉,现在《电脑报》也没有,IDG也没有。
主持人:这对你们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因素?
李志高:总体是一个好的因素,因为一个管理团队应该独立把业务发展过来,股东首先投资了,资金上已经支持你了。它的一些资源,管理层可以主动找股东商量,把它发挥作用,而不应该由股东包办。这毕竟是一个独立的公司,应该独立地发展长大起来。但是,你可以主动地想办法,找股东争取支持,而不应该由股东包办,这是不对的。
主持人:你们怎么看待国内所谓IT专业型垂直的网站,它们发展的前景跟现在竞争的态势,你怎么看?
李志高:首先我非常看好IT网站的前景,更大一点来说,我非常看好各个垂直门户的发展前景,各行各业都非常有前景。因为互联网毕竟是一个个性化的服务,门户网站虽然会发展得非常快,它会提供很多方面的服务,但是绝对在某一个专业、某一个行业方面,没有垂直网站能够做得这么专业、这么细分,服务没有那么个性化,所以我非常相信专业网站的前途。
从IT来说,IT网站更有前途。因为IT产业,目前是中国一个最大的产业,以GDP来说。那么服务这个行业的网站一定是非常有前途的。目前具体情况来说,中国的IT网站为什么做得不好,比如旅游网站、房地产网站、金融网站,都有做得比IT网站,比天极做得好的,假如目前天极是中国第一、最大的IT网站,比天极还做得好,主要原因是因为天极做得不够好,应该做的更好的公司,销售利润、访问量比现在应该大得多,但现在做得不够好。做得不够好的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自己运营能力不够强,算中等。第二,IT网站确实竞争太激烈,在我看来没有一个行业的专业网站能够有IT网站这么多,IT网站可能有十多个,都竞争得非常非常激烈,一旦竞争非常激烈,有时产生恶性竞争,会影响某一个网站的利润和收益,目前这个局面,再过两三年,我相信IT网站可能通过合并或者是退出,可能会逐步竞争,IT网站会大大领先,会做成一个非常成功的专业网站,我希望这个网站会是天极,我相信我们的商业价值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主持人:天极在业务上,去年引进美国一个网站Techtarget.com.cn,包括这次跟IMPRESS合作,可以预见他们跟你的业务上也会有会合。通过合作的方式增加天极在业务上的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吗?
李志高:毕竟天极在中国发展这么几年还是资源有限,比如美国的Techtarget在美国就做得非常成功,也是CNET在美国一个很大的竞争者,在美国的IT网站中间,CNET是第一,Techtarget是第二,但是Techtarget的发展速度比CNET快。当时我们跟Techtarget谈合作,Techtarget愿意选择天极作为合作伙伴,我们也愿意跟它合作,在中国叫“IT专家网”,是Techtarget的中文版,我们独家合作。它通过数据库营销方式,通过IT专业人士个性化的服务来取得它的广告收入。所以这个模式非常非常好,在全世界都非常独特,所以我们合作。跟Techtarget合作,我们是引进资金,没有业务合作,我们觉得靠自己的业务能够发展起来,今年跟IMPERSS合作,既要业务合作,也要投资,从这两个处理方式上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的思路发生了变化。
主持人:天极未来几年或者是相对长远的一些发展目标是怎么样?它的网站定位会是什么?会发生跟现在有些变化吗?
李志高:天极的口号、理想叫“IT尽在天极”,我们做IT方面的消费者、读者、厂商以及所有所有的信息化,做所有的服务。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或没有考虑到超出IT之外的服务,因为IT产业非常非常大,IT网站如果做得好也可以做得很大,至少现在还有很多空间值得我们去做。天极目前没有考虑走出IT这个范围之外,至少在短期的一两年之内不会这样考虑。
主持人:还会专注在IT这个领域内?
李志高:对。
主持人:天极目前的收入主要是两块,一块是广告,另外一块是无线增值。目前天极的盈利情况怎么样?
李志高:天极的利润具体我也不好说,中等吧。盈利情况盈利能力是20%左右,但是希望明年、后年利润率会增高,我们的销售量进一步增长,目前的广告增长速度会更快一点,无线的增长速度稍微慢一点。
主持人:构成应该是无线的收入更大一些,暂时来说?
李志高:没有,大概是一半对一半,可能广告的利润还大一点。
主持人:将来会不会有新的收入来源增加进来?
李志高:无线的范围就比较广,因为我们做很多产品。广告的范围也广,厂商产生的市场费用都称为广告,服务方面,比如做一些专题、厂商的会务合作、白皮书,目前大的范围在做。明年会有新的收入进来,考虑一些新的点。但是一些新的点,广告还是收入,比如我们做的电子杂志,收入还是靠广告,因为定制是免费的。
主持人:现在国内CNET是你们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对手,IT垂直网站也好,IT专业网站也好,它的发展格局会是什么样?您认为肯定有行业整合的格局发生,将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业情况?大概是什么样的整合方式?
李志高:我不好随意评价我的同行,因为我的同行都有他们做得很不错的地方。但是总体经过3到5年的时间,中国的IT网站我相信只有两家,不会超过三家。美国市场比中国还大,美国的IT网站能做得比较大的也就是两三家,目前大概就是两家,其它都不行。中国这个市场不应该存在十来家大的IT网站,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接下来一两年内是很大程度的整合和洗牌,目前就是天极和CNET,其它网站将来能不能独立发展或者生存下来还是一个问题。长远来看三到五年可能就是这两家。
所以,天极实际上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就是CNET。
主持人:您刚才讲从天极整个发展来看可能是一个相对保守、比较稳的一个公司,现在web2.0您怎么来看?以一个老牌的IT网站来讲,您怎么看web2.0。
李志高:天极的社区做得比较早,天极不喜欢炒什么新概念。如果现在上天极网看看,天极YESKY推出的群落的概念,是一个特别好的项目,就把很多web2.0所有的功能集合到一个社区里,聊天、BBS、个人相册、博客等都集合进去了,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但是我们在推广上我们做得不够,概念上我们没有大力推我们是web2.0公司。不在于你炒什么概念,而在于你对网友的服务做得好不好。就像一年前还有web2.0网站说我要在两年之内打败新浪,现在实际上看,就新浪一个博客频道就超过任何一个博客网站。不是炒一个概念就行了。目前我估计不是我一个新鲜的模式,或者我能够打败新浪就打败新浪,或者是我一个新的公司能打败谁就打败谁,还是你做得业务是不是足够好,现在看web2.0的网站再也没有提出能打败新浪这个口号了。
主持人:您刚才说通过收购加快天极的发展速度,一般收购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一个公司加入到另外一个公司,两个公司融合也好,包括业务的整合也好,都会有奉献。经过之前YESKY跟ChinaByte融合,您的能力是不是已经能够应对这种可能存在的奉献?
李志高:我想我肯定不一样,过了五年了,又老了五岁了,信心更足了,肯定我想处理一些问题的能力更强了,应对锋线的能力更强了。另外,天极毕竟过了五年,也比2001年的天极实力强了很多,包括管理团队也强了很多,所以应对锋线的能力更强了。收购奉献最大的因素不在于细节怎么样,而在于公司靠自有业务、自营发展有多快,这是基础。天极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靠自己业务的发展来成长,第二是靠收购来成长,重要性不是一样的。靠自己业务的发展,靠运营的发展,重要性远远高于收购。前者是基础,收购只是补充,所以这两条腿不是一样粗的。至少靠我们自己运营,靠我们的自有业务的发展,作用会占到80%。只要这个方面保住了,收购的风险也就控制了。所以,前者是一个基础。
主持人:在人员上会不会也会做一些调整?您刚才提到天极没有CFO,会不会以后增加这样一些专业人士来帮天极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
李志高:天极发展这么快,非常缺人,我们实际上最缺的是人,我们非常欢迎对天极的商业模式和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的各位有志之士跟我们一起发展,我是非常欢迎的,我们确实是非常缺人。
主持人:关于上市的事情,天极应该说也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公司,上市这一块你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
李志高:确实现在没有计划,因为上市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令人比较兴奋的话题,确实没有上市计划。我还是坚持这么多年来的观点,先做业务,也作做到一定规模、一定程度,比如我们的纯利润1000万美金,这时谈上市才是一个基础。现在规模太小,上市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或者大家画一个大饼在这么放着,2007年上市或者是2008年上市,或者是2006年年底上市都没有意义,现在不是谈这个事情的时候。目前我所有的考虑还是业务做多大,发展速度更快。至于将来是不是要上市、怎么上市,瓜熟蒂落,条件成熟了,董事会自然会考虑,我也会考虑的,到时再跟大家交流也有底线。我一直不喜欢什么事都没做,先炒得大家都知道,不是天极的作风。
主持人: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来说,您预计什么时候会谈这个话题比较适合?
李志高:那就问天极什么时候利润能够到1000万美金,我希望是两年,这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指标,希望天极纯利润能够到1000万美金。还要一两年努力做业务,努力发展。我经常听有同事说上市,上市,有的公司说上市四五年了也没有上市,有的公司从来没有说上市,突然一说上市就上市了,这跟公司的企业文化部同。上市不上市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需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必需的因素,还是有因有果,因是业务发展,果是上市,上市倒过来又是业务发展的一个助推器,最终还是要回到业务发展上。所以,这是一个基础、根本的问题。
主持人:好的,由于时间关系,聊天大概要结束,请李总再跟各位说几句话,包括对天极的期望。
李志高:现在我听到很多朋友跟我说天极这个公司太保守了,不做宣传,行业交流越来越少了。今天新浪能够给我提供这个机会,跟新浪的网友,中间可能有部分天极的网友交流,我非常感谢新浪,尤其要感谢网友这么多年来对天极的支持,大家多关注天极,多给天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哪怕是批评,我们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天极下一步会以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内容和更好的服务来回报关心、支持我们的网友,自己也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希望天极在思路有些转变之后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本次聊天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