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贯以克制、内敛、新锐的形象示人。
面对时常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他总能不为所动;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和各种论坛会议的邀请,他总是极其谨慎地婉拒,算是曝光率最低的大牌之一;面对外界的猜测和质疑,他总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他所缔造的百度帝国,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过去几年间迸发出了惊人能量。登陆纳斯达克,随即刷新了世界纪录;杀出国门,进军日本;推出新产品C2C和百度HI,直面另外两大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
过去8年中,专注,一直被认为是李彦宏和百度的代名词。如今,李彦宏正谋求带领百度上演一场“变形记”。以搜索为脚本,以国际化为旗号,以C2C和百度HI为左右先锋,去远方会会阿里巴巴的马云以及坐拥QQ帝国的马化腾。
低调的李彦宏和专注的百度,令观察家们兴奋起来,他们开始热衷于揣测着未来中国互联网的争霸格局。
有人生来说的就比唱的好听,有人却做多少都不肯说。
在当下浮躁的商业背景里,前者的市场日趋饱和,公众早已历练出一身抗忽悠的本领;后者要么甘于孤寂,要么使出浑身解数加入前者的火拼行列。正所谓“眼球经济”,互联网行业尤是如此。
有一个人,倒是一个另类。
他毕业于北大、成长于硅谷、创业在中国,他的企业无人不知,却保持着理智的低调。这个人就是李彦宏,他的企业有个很东方的名字“百度”。
李彦宏,一贯以克制、内敛、新锐的形象示人。
面对时常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他总能不为所动;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和各种论坛会议的邀请,他总是极其谨慎地婉拒,算是曝光率最低的大牌之一;面对外界的猜测和质疑,他总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逻??来解析释疑;无论面对诱惑还是困难,他总能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理智得像一台服务器。
采访过李彦宏的记者很少,大家有一个同感,此人没什么故事,语言不袭人、不华丽、没有卖点、难以出彩。他身边的人说他执着、专注、坚定,几年前说过的话,到今天还在努力兑现着。
硬币总是有两面。虽然,兼技术天才和商业天才于一身的李彦宏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但是,这并不影响百度的旗帜已然高高扬起。
人们都已经看到,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过去几年间迸发出了惊人能量。
2005年,百度登陆纳斯达克,首日股价上涨353.85%,创下纳市新的世界纪录,成绩单令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惊叹,成为它的对手“谷歌”上市以来全球最成功的IPO之一;
2007年开始,百度东渡日本,踏上国际化征途,主动出击对抗早已在那里迎?战的雅虎和谷歌;
2008年,新产品C2C和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相继出世,两只脚分别伸向了一直都被看做井水不犯河水的另外两个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领地,赤裸裸地直面淘宝、QQ甚至MSN,给业界增添了无限遐想空间,人们开始热衷于揣测着未来中国的互联网争霸格局。
百度终于开始“变形”了。此时,不得不令人想起李彦宏曾常对投资人讲的那句话:“要看一年两年以后、甚至三年五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一颗中国种子
百度的发展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她身后的中国,是一头正在崛起的雄狮,涉世未深的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去非洲寻找石油、去澳洲购买铁矿石,去美洲并购IBMPC它们把“Made in China”的标签贴遍全球每一家超级市场的货架。
而这家领先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已经将战机驶向了以高科技著称的日本领空。今年年初,百度日本网站www.baidu.jp在日本正式上线。至此,百度便很容易地被国人视作成中国互联网业的企业标杆。
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成伤人,败伤己;国际化也是一支箭,开了弓便没有回头路。
“你觉得我们需要有退路吗?”面对记者略带质疑的问询,李彦宏干脆地反问道。同时,他也巧妙的躲过了另外一个问题,既然是双刃剑,为什么非要出鞘?是迫不得已还是蓄谋已久?
早在6年前,李彦宏就在事会上提出国际化的想法,当时,连国内市场蛋糕还没有数清的百度,放着现成的美味不享,何必冒险出去猎食?
以资本意志为惟一导向的事会断然否决了他的国际梦。接下来日子,事会频频“遭到”李彦宏的执着提议,屡提屡否,屡否屡提。
这就是李彦宏,他相信,总有一天会通过。知这一等就是5年。
当2007年,百度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之后,百度事会终于同意李彦宏进军日本,但是,这一切看起来依然不是那么顺理成章。
这一年,百度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可以说相当出色。占当年全国搜索引擎运营商营收份额的62%,比2006年提高6个百分点,而谷歌则只提升近3个百分点,营收份额也只有22%,远远落后于百度;在网页搜索请求量方面,百度占网页搜索请求量市场份额的75%,各项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作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领头羊,百度为什么要扩展海外市场,难道国内日渐扩大的搜索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百度的业务?
另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是日本?
如今的日本网络搜索市场早已被谷歌和雅虎两家公司瓜分。其中,谷歌在日本占据了35%左右的市场,雅虎则控制了近60%左右的市场。百度的国际化大门要从艰难的日本市场开启,令业内观察家颇为费解。
日本的搜索同行也表示了同样的疑惑,一家中国的网络公司跑到世界第二??济强国日本来与美国公司雅虎和谷歌争夺互联网搜索市场,前途未卜。
“作为成长性较快的上市公司,百度必须成长为一家国际化的网络企业,否则就无法真正让投资者认同。”李彦宏用他惯有的理性回应着所有善意或恶意的质疑,“所有的市场都是相似的,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在一个地方成功,在其他的市场却不能成功,那么它的发展是有问题的,就不能算真正的成功企业。”
李彦宏的观点,有理有据,百度内部里,该不该国际化的质疑声渐渐消退。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更为现实而残酷——如何在异国他乡过上好日子。
回想当年,从谷歌到雅虎、从eBay到亚马逊,这些国际互联网大鳄的中国征程,并没有让业界看到阔步前进的国际巨人,而是前仆后继的莽撞少年。他们都纷纷屈尊于本土搜索引擎——百度的荣威之下,本土化几乎成为套在所有进入中国的外国互联网企业头上的紧箍咒。
而如今,这个紧箍咒不期而至,轮到了百度头上,地点则是日本。
此时,记者想起当年百度招股书,上面不厌其烦地列举了“I”在汉语中的38种表达方式,如“我”“吾”“己”等,以此向投资人宣告百度是多么地懂中国。如今,自己并不精通日文的李彦宏,又将如何拿百度日本对决雅虎日本和谷歌日本呢?
面对质疑,李彦宏不以为然:“百度更懂中文,不是说百度不可以懂其他的语言,我们做得好是因为我们认真地研究了中国的用户、语言、文化,做出了相应的产品。挖贝网(www.aihuau.com)讯,百度更懂中文只是一个现象,本质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发产品的做法,这个方法论可以挪到其他国家,在日本就要找到最懂日文的人,他们做决策我们朝哪个方向走。百度不是因为在中国才能打败谷歌的,我们的技术、人员、体制,任何一方面都不输于国际大公司。”
人们很快发现,在所有跨国互联网公司中,百度可能是对“国际化即本土化”辩证思想理解最深刻的公司。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百度在注重区域本地化方面,一直保持着相当的优势。
对于百度日本,李彦宏制定了新规矩:员工可以不懂中文,甚至也可以不懂英文,只要他们懂得日本网民的用户体验就好了。
事实上,无论是“本土化”还是“国际化”,对于企业而言,都是离开了原有的沃土去耕耘一块新的田地。出发之前,企业们一定都是看到了在这块地上能够种出金豆。然而,尽管大家都是拿了金豆种子来种地,但却有人种出黄豆来,问题无非出在两个方面:一是用错了种子;二是用错了方法。
本土化这个紧箍咒,在李彦宏看来似乎很容易解除。但是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谷歌和雅虎,要想争夺市场,是复制中国的成功模式,还是另起炉灶,是李彦宏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令人惊喜的是,2008年3月13日,根据日本权威调查机构Video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1月23日到2月22日,也就是百度正式进军日本的第一个月中,百度日本的PV量不断攀升,已??力压所有日本本土搜索引擎,成为日本搜索市场上第四大拥有独立搜索引擎技术的公司。而在图像及视频检索等服务的平均利用网页数和停留时间上,百度日本更是上升到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第一位。
对于百度国际化是否能突破谷歌在中国曾面临的本土化瓶颈的质疑,这无疑是一个绝对的利好。
李彦宏坚信,百度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场,对其他市场就会更加有信心和经验。而全球搜索引擎也将出现谷歌和百度划洋而治的格局——在英文市场和非英文市场各领风骚。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中国的网络公司,能顺利进入以高科技为主导的日本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突破。
百度为什么多元化?
时间过得真慢,互联网把世界搞得??天覆地,却只用了10年左右的光景;时间过得真快,仅仅10年,互联网就把世界搞得天??地覆。
无论你把它理解为慢抑或快的坐标,有一点必须承认,这一切来得太快,变得太快,让人来不及细细琢磨。
至今仍没人敢说洞悉了互联网的未来,每个互联网公司也只能从各自的角度,试图给出答案,并摸索出一条新路:雅虎如是、新浪如是,亚马逊如是、阿里巴巴如是,谷歌如是、百度如是,Facebook亦如是。? 这些公司,都曾经或是继续在各自领域创造伟大,他们凭借独特的模式及精妙的创意,让世界为之一震。这些公司,都试图继续维系着伟大,想尽一切办法,创新、开拓、征战,甚至是不断试错,因为没人知道,下一个伟大长什么模样。
无疑,这也是以专注著称的李彦宏和百度的诉求,他需要时间来证明,需要机会来试错,试验搜索引擎之外的形式——哪怕那些形式已??不是什么新鲜创意。
一直以来,百度都显得过于顺风顺水。虽然,其间也经历过创业高管离职风波、裁员风波、竞价排名风波、音乐下载版权风波等一系列问题,即便如今,仍有人质疑百度过于自大且与谷歌差距明显。
不过,这些都不足以对百度构成致命威胁。换句话说,百度还未经?历企业成长史上的真正低谷,抗风险能力如何,并没有机会得以考验。
现在机会来了。
如果说,东渡日本,是百度还维系着搜索引擎的DNA的话,那么,祭起C2C和“百度HI”的大旗,则是李彦宏给百度嗅到的新方向,也是给百度的新机会,一个试错的机会。
早年,曾有百度工程师建议李彦宏做C2C,结果被拒绝了,此人为此事离开了百度。挖贝网讯,那时的李彦宏和百度除搜索引擎外,心无旁骛。要知道,今天叱咤江湖的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网,那时候还没有诞生。
专注是百度的代名词,可怕的专注是李彦宏的代名词。
1987年的秋天,从未离过家的李彦宏从山西小城阳泉北上,考入北京大学。1980年代末情绪高昂、混乱喧闹的社会环境,似乎没给他带来太多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他都声称自己对于政治、社会议题缺乏兴趣。
不过,北京大学著名的骄傲风范,却可能潜移默化地加固了他原有的特性——凡事依靠自己的分析与判断,而不太受外界情绪左右。
从北大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攻信息检索方向的研究生,从《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到Infoseek的工程师,再到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都一直专注于“搜索”这个关键词。
在百度上市前的日子里,百度除贴吧等少数多元产品之外,一直是恪守搜索的尊严。而此后,百度的多元化攻势来得突然、凌厉而迅猛,它先用知道、百科、空间陆续构建了一个围绕着搜索展开的社区,而后,C2C、即时通讯工具“百度HI”,甚至网络游戏鱼贯而出。
百度怎么了?
百度没怎么。这是百度人给出的解释:百度7年前决定不做C2C跟现在决定做C2C的标准从未改变,那就是用户需求——在百度当年的检索词中,有关商品的检索词“不超过5%”,到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了“50%”左右。
百度的产品副总裁俞军从不觉得多元化是个问题,“在百度做产品的人脑中,根本没有多元化这个概念。”他说,产品部判断一个产品百度该不该做的原?则很简单:第一,这个产品的市场需求足够大;第二,这个产品百度来做是有竞争优势的,百度将来能做到第一或者至少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第三,这个产品的利益平衡是对百度有利的,产业链相关的利益方,不管是用户、客户、政府部门,还是第三方组织等,都会受到该产品的影响。
“我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说过,搜索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社区化。可能是传播范围不广,或者可能是很多人没有听懂我的意思。现在看来,搜索引擎社区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后来出来的‘知道’、‘百科’,都是利用用户的力量使得人们寻找信息更加方便、快速和准确。”李彦宏对搜索的概念,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思考深度。
但是,当百度进入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地盘,是会造成这部分业务的竞争白热化,还是会让这些行业巨头产生新的合纵连横呢?
我们承认,在国内百度成了互联网的入口,可是,如何能够让Guest转化成User甚至交易量呢?
或许会有很多人在百度的C2C网站开设店铺,但是很大一部分跟淘宝的用户重叠,就像使用MSN和Gtalk的同时拥有QQ一样合理,但黏性并不高。
要知道,决定C2C交易的是买家,面对淘宝在国内市场81.9%的份额,买家凭什么放着现成的淘宝不用,到百度交易呢?买家选择百度只剩下一种可能:用户在淘宝上买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可是,下一个难题随之而来:百度又凭什么把淘宝的卖家资源?过来?或者说,百度如何做到与淘宝的差异化竞争?
对于这些没完没了的猜测和质疑,李彦宏和他的百度人已然选择了用行动去说话,而不是用嘴去辩解。
李彦宏总说,“很多时候,一个领域、一些新的公司起来,不是因为这个新公司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儿,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老公司犯了错误。”
喜欢《大国崛起》的李彦宏,常以崛起的大国类比百度。每一个新帝国的崛起,都是以前一个帝国的衰落为前提的,并且,必将面临着更新帝国的崛起,如此往复。
能否获得客场胜利?
百度国际化了,百度多元化了,百度的竞争力强化了吗?谷歌会趁机崛起,成长为下一个百度吗?
这看似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提问,其实不然。因为在中国,百度遥遥领先于谷歌,70%以上的中国网民优先选择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在这片土地上,百度是谷歌的目标,一直以来都是。
当然,谷歌的粉丝们则坚持认为,谷歌的搜索结果更好。更有观察家们对此愤愤不平:百度背后有政府支持,而谷歌面对中国的审查制度,屡遭屏蔽;百度通过做MP3搜索积累了大量人气,而这种搜索方式有盗版之嫌,相比之下,谷歌则乖顺得多。
观察家的质疑也许可以视作某些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偶然因素,但却不一定是一家企业持续成功的原?因。毕竟这些论断无法解释搜狗、中搜等本土搜索公司,为什么没有凭借政府支持或MP3搜索取胜谷歌。
中国的IT观察家尚且看不清百度,华尔街的资本家们更是雾里看花。他们一直以“中国+谷歌”的标签来理解百度,简单而粗暴。
李彦宏才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可不是看别人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我们看的是市场需求,然后再找方向。不管是过去只做中文搜索,还是现在做日本搜索、C2C、即时通讯,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市场需求,看到了方向。”
熟识李彦宏的人,都佩服他极其强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曾经?,正是这种不被外界干扰的方向感,引领着百度专注地走到了今天。
用百度中国来对比谷歌中国,显然有失公允,有强龙难压地头蛇之嫌。那就让我们切换成全球视角,用百度日本与谷歌中国对比,不但略显公平,而且可比性陡增,从中似乎能透析些许此消彼长的逻辑。
李彦宏坦言,人才一直是困扰百度日本的最大难题。他第一时间请出了索尼公司前全球总裁出井伸之老先生,邀请他做了百度日本的独立董事。李彦宏问老先生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先生对百度进入日本有什么建议。出井伸之的回答很简单:“find the right team”,找到合适的人、合适的团队。
因此,百度日本公司的员工几乎全部为日本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产品??理,也就是说由这些日本人来决定百度在日本做什么样的产品。
李彦宏解释说:“百度日本的团队必须要有原创力,他们得明白这个市场需要什么,告诉我们北京的团队开发什么,不可能是我们坐在北京想日本市场做什么。”虽然百度日本的掌舵人现在还没有找到,但李彦宏执意要找一名日本人。
百度的理论是,百度的国际化体现在技术上,技术是超越语言和文化的,是相通的;但产品是根据不同语言和文化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形式,是本地化的,中国人不可能比日本人更理解日本市场。
这和谷歌中国的本土化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这个道理,美国人似乎并没有听懂,虽然他们找来李开复做了总裁。
李彦宏需要证明的是,百度的胜利是方法论的胜利。因此百度需要一场在中国之外,对谷歌的胜利。日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战场,这里市场规模足够大,在这里,谷歌和百度都是客场作战,绝对公平。
让我们再切换一个视角,从技术角度来看,谷歌和百度的差异也显而易见。
一直以来,谷歌都坚持宣称自己是一家纯技术公司,它的座右铭是,用最先进的技术整合全球信息,而绝不会用人力干预搜索结果。然而,百度则宣称自己是一家基于技术的新媒体公司,它的座右铭是,提供当地用户最需要的产品。很显然,媒体公司的魔力在于它的编辑?能力,由它来选择给予用户什么样的信息。
如果说谷歌发展的转折点,是它借鉴Overture的模式,采取了以访问效果为基础的付费模式;那么,百度则走得更远,直接了当地实行竞价排名的政策,不仅按点击效果付费,而且企业的推广信息,会率先出现在网民相应的搜索结果中。这与谷歌一直坚守的理想——永远不会将付费广告和有机搜索结果混为一谈——相去甚远。因此也有人说,谷歌代表了搜索引擎的标准。
只可惜,这不是一个标准之争的时代,而是资本制胜的时代。
如今,百度中国真的离谷歌中国越来越远了,而百度全球与谷歌全球却越来越近。
百度也正在为我们铺展开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它新成立了两个部门——战略合作部和战略投资部,他们的工作目标是,尝试以搜索广告资源换取新兴创业公司的股份。这些新兴创业公司,资金量比较紧张,不能像那些大公司一样在百度上做广告,但是他们有的是潜力与未来的发展空间。
知道他们里面会不会诞生下一个百度、谷歌抑或facebook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