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先是煤炭价格飙升,后是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中国中小企业面临严酷的寒冬。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务院作出了投资四万亿人民币,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同时出台了多项鼓励中小发展的措施,给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融资难: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超过一千万家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3%,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4.7%,占GDP的55.6%,其出口占总额的62.3%,其所创造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总岗位的75%左右。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
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我国中小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中小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内源性融资比重过高,外源性融资比重过低,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在外源性融资渠道中,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中小企业缺乏外部股权融资渠道。而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占有相当比例,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健康的信用环境和相关的法律保护,加之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较大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纠纷,同时也对国家金融秩序形成干扰。
长期以来,企业融资需要借力于银行,银行也需要通过借贷盈利。然而现状却是:一方面银行背负居高不下的不良信贷资产,以我国南方的一个经济大省为例,中小企业不良信贷资产高达1300多亿,企业借贷不还或还不起,另一方面银行资金沉淀却不敢贷款,不能正常流动,也就不能产生效益。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银行所谓的“惜贷”、“慎贷”行为似乎也成为其中的主要原因而屡屡被责难。银企之间的互不信任,逐渐形成了企业的融资瓶径。
如何申报国家专项资金?
探究中小企业发展出路,突破企业融资瓶径一直是经济学家乃至国家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那么如何使得中小企业摆脱融资瓶颈,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呢?
首先,企业应端正融资动机,借来的钱不可盲目投资,应专款专用;其次,要完善企业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体系并不断改进;第三,选择国家扶持的利国、利民、利己项目;第四、搞好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
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方式很多,比如:私人借贷,向银行贷款,申报国家专项资金,向国际国内投资公司融资。但无论哪一种形式,企业的融资信誉都至关重要,即借钱要还,要让投资方看到诚意,看到投资丰厚的回报前景。
2008年,国家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刺激消费,计划投资四万亿,特别是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过冬,国家安排1600亿资金,但具体实施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如何更好的进行申报,要注意很多方面。
首先是时间要求,企业再优秀,项目再好,错过申报时间,不会再受理,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资金,申报时间为2009年2月28日,错过这个申报时间,主管机关就不会再受理,而如果企业不很好地了解申报国家专项资金的具体要求,不积极主动地向有关方面咨询,也会影响获批的可能性。
另外,企业成功申报国家政策资金,以下因素也很重要:
一、对于新建企业而言,需要严格按照公司注册程序,完成企业法人注册,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现金流,争取小额银行贷款,保证按期还款,建立银行信用,逐步提高银行信用等级。而对于经营企业,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组织,不断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整改,逐渐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二、拟申报国家专项资金企业,除需要具备上述条件,更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企业自身资金实力和筹措资金能力,选择国家政策支持、产品有市场销路、符合环保安全要求、利润平稳的项目,以期更成功地申报到国家的专项资金。
三、申报国家专项资金的过程,也是企业内练基本功,外树形象的过程。因此,要把申报作为考核,和同行比自身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从而在申报过程中同时培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如何使用国家专项资金
中央目前有六项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包括设立于1999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设立于2000年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设立于2001年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设立于2003年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设立于2004年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于2004年的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截至2007年末,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这六项专项资金近170亿元。
六项专项资金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重点支持自主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项目,以及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境外展览会、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各类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境外市场考察、境外投(议)标、企业培训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其支持范围覆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果生态节水、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与信息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多个领域。
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开展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业务,主要有:培训服务(包括创业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和政府部门直接从事中小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培训)、信用服务(包括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以及诚信活动)、创业服务(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创办中小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综合服务等活动)、管理咨询服务(即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开展的管理咨询、企业诊断、信息服务等活动)。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进步以及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方面。
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各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购买行业先进、共性、适用技术成果的支出,信息采集支出,必要的设备购置支出,软件开发或购置支出,为拓展服务范围对现有场地进行必要改造的支出)。
如上所述,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已经有相当宽松的优惠政策了,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目前主要是积极顺应国家关于中小企业方面的优惠方向和政策设计,积极发展能得到充分优惠的项目和产品。政策性资金是一种引导资金,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目前宏观调控的背景下,用好政策性资金意义更加重大。中小企业要争取到这些政策支持,应立足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全面、准确理解六项资金的内涵,明确能够享受国家资金扶持的前提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无论是技术信息,还是市场信息,乃至政策信息,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获得政策性资金支持的力度也相对较弱。明明符合条件也不知道申报,更谈不上包装项目争取申报了。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必须时刻关注政府的政策,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
二是要制定切合本企业的规划,找到适合本企业的政策。因为不同企业生产经营方向不同、性质不同,各种支持政策对不同企业来说,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应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寻求政策。
三是与相关管理部门沟通,进行项目的包装。
四是明确有关管理部门的操作规程,按时上报,企业还可以到已享受该项政策的单位调研,以便切实符合有关规定,少走弯路。
五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要有这样的意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把资金用在项目上,用在刀口上,用在发展上。
六是服从管理,对报表上报、项目检查验收、资金使用效益考核要符合财政部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