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斯达克(JASDAQ)市场成立于1998年,是日本模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店头市场基础上建立的。是日本唯一的股票店头市场和最大的中小企业、创业企业筹资市场。
与其他国家的创业板一样,佳斯达克市场的诞生和发展也走过了一条不平凡之路。早在1963年,日本就设立了OTC店头市场,但发展很慢,自1964年到1983年,只有35家企业上市,与几乎同时起步的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形成了鲜明对照。直到1983年日本政府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店头市场才有了转机。到1991年底,新店头市场有上市公司430家,市价总值12.88万亿日元。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银行体系天文数字般的呆死账,不仅成为危机的导火索,而且也直接暴露了日本长期以来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了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推进速度,于是就出现了争相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市场的局面。
1998年12月,新店头市场正式改名为佳斯达克市场。同时,日本完成对《证券交易法》的修改,强化佳斯达克市场的法律地位,把佳斯达克市场重新定位为证券交易法规范下的一个店头市场,也就是与集中交易市场平行的、并与此竞争的独立市场。与此同时,日本各主要交易所的新市场也纷纷成立。如名古屋证券交易所设立的增长公司市场(Centrex市场)、东京证券交易所设立的高增长新兴股票市场(Mothers市场)、札幌证券交易所设立的Ambitious市场、福冈证券交易所设立的Q板市场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大阪交易所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合作建立的纳斯达克日本市场也于2000年成立并运作。这些新市场的设立,对佳斯达克的发展构成了较大竞争压力。
尽管如此,佳斯达克市场还是在之后的几年内得到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股票市值波动上升、交易量和交易金额攀升、IPO家数不断增加等几方面。但到了2000年,受纳斯达克调整影响,佳斯达克再一次进入调整中,其市价总值由1999年的27.4万亿日元下降到2003年4月的7.1万亿日元,跌幅达74.1%。当然在这段时间内,佳斯达克仍在继续发展,并且在与国内其他市场的竞争中,还进一步取得了优势地位。到2003年4月,上市公司为944家,较1999年增长了8.8%;2000年到2003年4月,共有294家公司到佳斯达克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而同一时期纳斯达克日本及Hercules市场只有104家,东京交易所Mother市场只有61家。
长期的探索和市场的调整,加上又面临境内几个定位基本相同的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佳斯达克在制度设计上更具特色。贴近企业,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成为市场宗旨。佳斯达克小额的融资方式,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特性,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客观需求。在上市门槛方面,与企业成长阶段相对应,佳斯达克市场设立了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标准与将来的成长性两个标准,满足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上市。因此,佳斯达克对企业的性质及行业没有特别要求,这使得上市公司涉及行业十分广泛。2000年,佳斯达克市场886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和商业分别占39.6%和30.3%,服务业占16.4%,其他依次为建筑业(6.3%)、运输通信业(3.3%)、不动产(1.9%)、金融业(1.8%)、以及农业、电气燃气业等。佳斯达克这种行业分布上的广泛性,使市场拥有了更多的上市资源,也增强了竞争力。此外,佳斯达克实行的有差别的上市辅导期制度、拍卖机制和做市商机制相结合的交易制度等,也是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