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十年创业路:从艺人到演艺产业王国国王(一)



 

 

 

 

 赵本山十年创业路:从艺人到演艺产业王国国王(一)

 

 

 

  2001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夜,艺人赵本山变成了创业者赵本山。八年时间,他构建起了一个横跨演出、电视剧、教育、旅游的演艺产业王国

“你今天先试一下呗。上台,先呵呵笑。”

  “嗯。我把原来那口儿扔了。说那个不得劲儿了。”

  “你没看吗,昨儿那口儿已经不响了。你现在身份不一样了,不能上来就不男不女的。先正经说几句爷们话,‘哎?呀,春节晚会这玩意儿,哎?呀,那真厉害呀,一下子被这么多人认识,现在走哪儿堵哪呀。’然后再回你那口儿,来个‘是吧?嚎?’??”

  2009年2月12日18:35分,位于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后台,小沈阳恭敬地站在赵本山面前,听师傅给自己讲戏,妻子沈春阳也是他二人转的搭档坐在一旁默默记诵师傅教的新说口儿。经过2009春晚上的小品《不差钱》,“阳仔”(小沈阳别名儿)老火了,参加了五个电视台的春晚,半个月里,出场费从2万一路飙升到30万。但在这个后台,他不是明星,是团里一名普通的演员,是赵本山45个徒弟中的一个。

  点拨完小沈阳,赵本山快步走出后台,来到幕边,冲着台对面正在候场的舞蹈演员使劲挥下胳膊:“精神点儿啊!精神儿的!”演员们望着他笑。接着,他在幕边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找个小凳坐下,拉开帷幕,往台下看看座满没满,但一点儿也不担心,票早在两个小时前就售空了,最便宜的150元,最贵的雅座2600元,开演后还得加座。

  舞台中间的荧幕上滚动播放着赵本山不同时期经典作品的照片,上世纪80年代的《瞎子观灯》、《1+1=?》,1989年去日本演出的合影,也有近20年来他在春晚上的小品。赵本山伏在一个凳子背上看着屏幕,不发一语。

  “看着这些,你会想点啥,很感慨吧?”坐在一旁的我们忍不住问道。

  “不感慨,有回忆。走过的路啊,这都是。”赵本山说。

  眼前的赵本山不是徐老蔫、黑土,不是刘老根、马大帅,而是刘老根大舞台的主宰者。目前,这个舞台已经在全国开了9家连锁剧场。赵本山,一个东北山沟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从1990年起连续19年登上春晚,他把一个草根艺人的辉煌演绎到了极致。但这并不是他人生的全部。

  早在2001年正月十五的那天起,赵本山开始悄悄地构建着一个属于他的演义王国。这里既有中国老戏班儿的规矩、情分、做派,又主动学习现代企业的制度和法则。这个机构名为本山传媒集团,以舞台演出为主业,同时经营影视制作、电视栏目、艺术教育等业务,横跨不同领域和表现形式。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周城雄认为:“中国有很多艺人转行经营演出业,比如陈佩斯做大道文化,杨丽萍做云南印象。但艺人往往缺乏经营管理的能力。赵本山是一个特例。他是农民出身,但天生有控制企业的能力。他把公司的各块业务做成了一条产业链,把演出、电视剧、教育、旅游结合起来,互相支撑。这对于一个成长自社会底层的艺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本山大哥是创业家学习的典范,他在内外资源、艺术与市场结合方面的操作逻辑超越了很多单一生意头脑的老板。他对于徒弟的带领与提携表现出了带领、培养团队的能力,而不只是一个超级个体艺人。他的产业化操作尤其体现出其对于所掌握的艺术与人才资源的最大化运用。”

  圈内人士推测,赵本山个人身家已达7亿元,称其为国内演艺明星中的首富。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本山传媒仅凭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业务就有5800万元的收入。赵本山向《创业家》透露:“2009年,集团舞台演出的收入能做到2?3亿元。”此外,本山传媒的影视剧、电视栏目、广告业务的收入以及演员们涉外演出出场费的上缴,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外人难以知晓。

  “走吧,上二楼小屋,我们到那儿聊。”在后来的近两个小时里,赵本山向《创业家》独家披露了他近十年来的创业路。

  上篇

  回归/创业

  “我一宿没睡。真是激动啊。我说,哎哟,哪都别走了,这就是我的生命啊。我觉得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剧种比二人转更让人快乐了。我找着方向了,我要经营这个东西。当天晚上,我脑子里转出了三件事情:搞个比赛,找人才;拍个二人转的电视剧,把这帮人的能耐弄出来;完事儿开个剧场,建个团。”

  ——那一夜,赵本山从一个超级个体艺人变成一个心怀梦想的创业者

  2001年正月十五,赵本山带着几个朋友去吉林玩。此时的赵本山已经是中国的小品王,铁岭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同时也是一家主营煤炭生意的公司老板。在好友高秀敏的邀请下,赵本山一行来到当地很出名的一家二人转剧场看演出,被张小飞夫妇演的《傻子拉媳妇》震撼了。张小飞农民出身,7岁走班儿,13岁学二人转,1998年凭借演傻子的绝活儿在吉林有了名气。赵本山没有想到自己会乐成那样,躺在椅子上起不来,那一天他们几个人光小费就花去十几万,“就感动到那份儿上”。当晚,赵本山就收了张小飞做徒弟。

  赵本山是唱二人转出身的,但自从1990年演小品《相亲》上春晚后,他十年没看过二人转,也没再演过。他和很多成名的艺人一样,开始办公司了。1993年,赵本山在沈阳注册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当时也不知道啥叫文化产业,公司里有广告业务,但主要还是倒腾煤炭,把铁岭法库的煤卖给本溪的钢厂,叫对缝儿。“那时候,我的状态就是一‘公关小姐’,公司里的事儿,我不去,不好办。我是想赚点儿钱,积累点儿,拍些东北戏。”赵本山说。那时他也去各地表演小品,出场费从1000元涨到传言中的10万元,但这已经到头了,想靠这个积累太难,也不能360天见天儿演啊。做生意来钱快,但也不好经营。“做煤炭不费劲,往外卖费劲,人家该你钱,不还款。”后来,又有开原家乡一个开山楂罐头厂的老乡找他,说卖得费劲,想改做果茶。赵本山投了一两百万,帮对方清了存货,就不再投了。类似的生意,他还做过木材、钢材。这些生意“不挣就算赔呗,我几乎没赔过”。几年下来,赵本山的资产上了千万。

  远离二人转十年的赵本山,在2001年正月十五的夜里感觉到一种回归。“小飞走了,完了儿我一宿没睡。真是激动啊。我说,哎哟,哪都别走了,这就是我的生命啊。那演员的基本功,他驾驭观众的能力,我觉得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剧种能比这个更让人快乐了,这个东西太好了。我找着方向了,我要经营这个东西。当天晚上,我脑子里转出了三件事情:搞个比赛,找人才;拍个二人转的电视剧,把这帮人的能耐弄出来;完事儿开个剧场,建个团。我觉得那一晚上,我就把我要盖的基地是个啥样想出来了。我将来要怎么发展,怎么成立个团,怎么演,自己开个剧场,都有了。”

  赵本山回沈阳第二天,就把办二人转大赛的想法和自己的老搭档二人转专家崔凯说了。崔凯说,行啊,就以你的名义,更有号召力。2001年3月,在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赵本山提出要做“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得到协会支持。曲协里的二人转专家金芳、马力、郝赫参与大赛的筹办和评审。“这个比赛就是要选在民间活跃的二人转演员,我们和辽宁省里所有文化厅打招呼,让他们推荐。后来沈阳周边的一些演员也过来了。” 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金芳回忆。那次比赛,有十几场,打破了专业和业余的格局。赵本山掏了100多万,包括演员的吃住、奖金。他的收获很大,收了唐鉴军、王小宝、王小利、王小虎等十几个徒弟。小沈阳也参赛了,但没有脱颖而出。要知道,在一个传统戏团里,有十几个演员已经足以搭班子、唱戏了。

  有了演员,拍影视剧对赵本山不是新鲜事儿。他1985年就拍过方青卓导演的《雪野》,后来在张艺谋的《幸福时光》里演过角色。2001年,他找到央视的影视中心主任李培森,说想拍个戏,自己导。李培森问:“你这没导过,能导吗?”“那我一定下决心把它导下来啊。”李培森把《刘老根》的剧本给了赵本山,但里面没有二人转的情节。赵本山把给自己写剧本的老搭档何庆魁带来,往里加了经营二人转的龙泉山庄。

  央视不放心,派了一位叫谢晓嵋的导演和技术部门的几个人到剧组。“他们搁那看我导。我说你们先别说话,镜头归你管,戏归我管,听我指挥。刚开始,我找到的那些二人转艺人哪会演戏,我一个一个演给他们看。一个场景有时候要拍二三十遍。灯光、镜头我都不懂,现学。”赵本山回忆说。《刘老根》是赵本山第一次尝试自己导戏,把自己的人放进去了,完事儿还在央视播出,引起了轰动。“那是我的一次转行。我想,这个剧要是弄好了,收视率高了,我的学生就都出来了。”

  从经营自己到经营二人转

  几年下来,赵本山打造了一个产业链条:把经营剧场与经营剧团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刘老根大舞台;用电视剧包装二人转演员,演员成名人了,为剧场吸引来更多公众带来不断上涨的上座率。

  《刘老根1》的拍摄赵本山投了五六百万,后来被央视买下,2002年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他后来发现,“这一步走得太对了”,而且一发不可收。

  2003年,赵本山开始筹划建民间艺术团的事儿,崔凯帮他起草的章程。一开始他们不知道上哪儿注册。当时,赵本山是人大代表,他找机会向当时的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表达过建团的想法,省里不用给编制,算文化厅的一个直属单位就行。闻世震很认可,说本山你们干吧,不行政府给你拨点钱。赵本山说,不用给钱,别管我要招待票就行。辽宁省文化厅对建团的事儿很支持,还特意开过一个论证会,明确这个团是以经营二人转为主,兼顾民间歌舞形态。2003年12月,赵本山出资200万元注册成立了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

  “从这个时候开始,赵本山从过去经营自己变成经营二人转了。”原本山传媒党委书记兼总裁田立冬说。大田(田立冬)与赵本山是铁岭老乡,相识30多年,2003年3月被赵从省文化厅要到团里来当领导,2009年回文化厅任职。“中国很多文艺界的人,他们没有产业意识和企业意识,他们只经营自己,没想过去经营歌剧、舞剧,赵本山有这个意识。他想通过经营二人转来体现他的价值。”

  少有人知的是,这不是赵本山第一次组团。1984年前后,赵本山承包过铁岭县民间艺术团,当了团长,把一个以演评剧为主的剧团整成了演二人转的团。当时潘长江在那个团里演评剧小花脸,自那开始演二人转。赵本山从外面找来一批二人转演员,把剧团搞得挺红火,但团里演评剧的老演员不干了,找文化局告赵本山,说二人转有损风气。赵本山没解释什么,不干了,以后也再没当过干部。

  这一次是他完全自己所有的、按企业化运营的剧团。团里最早有27人,其中演员有十几个人,都是赵的徒弟;6个乐器手,1个剧场经理,1个卖票的,2个把门的,还有2个财务。他们起初在沈阳和平影剧院尝试演出,租用场地,与对方三七分成。赵本山要求剧团天天演出,但要坚持做到很不容易。“刚开始很艰难的,每天半场人都没有。城里人不认。”赵本山说。“老百姓习惯了看演出找人要赠票,宁可花钱请客吃饭,不花钱买票看戏。”田立冬说,“但是你必须坚持住,只有常演才能演长,如果断了,就不能造成剧场的连续效应。其实很多人忽略了观众媒体的传播效应,这种传播的可信度比报纸、电台都管用。天天演出让我们通过观众媒体的传播,形成了一个观看二人转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不断往外延伸,加大了二人转对社会的辐射力。”

  在和平影剧院尝试一段后,赵本山和大田合计:第一,要有自己的剧场;第二,坚持不赠票,不管是省里、市里的领导来了,还是团里演员的家属,全都要自己买票看演出。“大田把这个底子打下来了,保证了票房。不管是什么领导,甚至我的家属来了,他都扮黑脸儿,让人家自己掏钱买票。”赵本山说。

  从2003年起,因为买不起剧场,他们开始长期租用沈阳大舞台剧场,把剧场改名为“刘老根大舞台”。起初,每天租金是1400元,后来逐渐涨到2000元。用赵本山的话说,前一两年亏了,不赚不赔就是亏了。

  不过,《刘老根》的作用可不仅仅是给了舞台一个名字。这部戏在全国热播之后,赵本山紧接着拍了《刘老根2》、《马大帅1》、《马大帅2》,越来越多的观众因为喜爱剧中的演员,来到刘老根大舞台买票看演出,“观众媒体的传播效应”越来越大。到2007年,刘老根大舞台连锁剧场的演出总收入达5800万元。据业内人士估算,这几部影视剧的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赵本山对此拒绝评价)。2007年12月,赵本山以2269.72万元的价格购得沈阳大舞台剧场的所有权。

  几年下来,赵本山打造了一个产业链条:把经营剧场与经营剧团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统一的品牌——刘老根大舞台;用电视剧包装二人转演员,演员成名人了,为剧场吸引来更多公众带来不断上涨的上座率。

  有人评价:“这个套路只有赵本山能行。因为他名气大,他拍电视剧好使,央视会播,别人拍不好使。”但二人转专家马力认为,赵本山导的电视剧之所以“好使”,是因为他在电视剧的表演上做了创新,把二人转的艺术手法不露痕迹地融了进去,而这个本事确实只有赵本山有。“比如《刘老根》中赵本山和范伟的对手戏,《乡村爱情》里刘能和永强他爸打架的戏,作者只写了四五句台词,但让赵本山一演一导,就成了五六十句。他把二人转的说口儿融进去了,逗乐的词儿从演员嘴里自然流出来。”马力说,“赵本山把观众笑里的奥秘研究透了,他从底层研究老百姓的心,他知道这种笑会有市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0778.html

更多阅读

赵本山2010年小品捐助台词 赵本山小品捐助高清

《捐助》台词表演者:赵本山 王小利 小沈阳 孙丽荣 于洋编剧: 尹琪 何庆魁王小利:亲家赵本山:咋的,这还撩我家门口等着来着?王小利:这不着急吗?等着你给我取钱呢,取回来没我那一万五?赵本山:明天取。哎呀今天办了一件比给你取钱还要重要百倍的事

赵本山1997年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台词 赵本山小品卖拐台词

赵本山1997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红高粱模特队》赵(1):紧急集合,毁成一排,站好。同志们!后排全体:有。1:为了确保我们氓牛屯红高粱模特队进京表演,圆满成功,下午乡领导将对我们进行紧急审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特意从城里给我们带来一专

青岛啤酒女总裁严旭:从零到三亿的质变(一)

8年前,她以“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批公开招聘的职业经理人”身份加入青岛啤酒,从而揭开了青啤“走出青岛”“北啤南征”的序幕。 8年后,在她的带领下,青岛啤酒华南产能发展到超百万千升的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从1999年亏损到2006年盈利近3亿元

声明:《赵本山十年创业路:从艺人到演艺产业王国国王(一)》为网友心似双死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