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莫言学写作 《跟莫言学写作》 第三章 用眼睛思考
当他和牛孤独地置身空旷辽阔的田野中时,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感到孤独和寂寞的莫言,会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飞过的鸟,还会看湛蓝的牛眼和映在牛眼里他的倒影。 在《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生见面时,就立刻辨别出华生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军医。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那么快地辨别出来面前的这个人就是一名军医呢?是观察。敏锐的观察力使得福尔摩斯能够迅速地辨别出一个人的职业、经历。观察力的敏锐程度决定了从一个人身上得到的信息的多寡。也就是说,只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尽可能多地将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的信息更好地把握住。 观察要用眼睛,思考要用大脑。可在莫言那里,却是“用眼睛思考”。莫言就是一个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用眼睛思考的作家。“我是一个躺在草地上长大的孩子” 一个对世界、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丝毫兴趣和惊奇的人,是乏味的,更不会具备敏锐的神经和丰富的感觉器官。莫言从小的时候起,就是一个愿意用眼睛去观察周边事物,用眼睛去触摸万事万物的孩子。在莫言读书读到五年级时,因为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被赶出校门后,只有11岁的他,因为参加不了沉重的劳动,只能到荒野上去放牧牛羊。 当他和牛孤独地置身空旷辽阔的田野中时,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在天上叫的声音。感到孤独和寂寞的莫言,会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飞过的鸟,还会看湛蓝的牛眼和映在牛眼里他的倒影。因为一个人放牛放羊,一天都不回来,中午就带一点儿饭,在外面吃,一整个白天牛在吃草,羊在吃草,寂寞孤独的小莫言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他会观察到植物的各种变化,有的花早上是闭合的,白天是盛开的,到了晚上又闭合起来;有的草的叶子晚上是并拢在一起的,像含羞草的叶子一样,白天是全部张开的;而且有的花的颜色是在不断变化的,早上的时候是白色的,中午的时候是紫色的,晚上又变成红色。就是这样,孤独和寂寞在让他的内心空空荡荡的同时,却给予了他观察自然、和自然对话的习惯和能力。用眼睛观察生活、用眼睛思考的能力也一步步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成长。 我们来欣赏一下莫言作品中那些依靠眼睛思考而写成的令人难以忘怀又精彩纷呈的视觉大餐: “棉花被霜打掉大部分叶片后,棉桃成熟开裂,洁白的棉絮膨胀出来,一片片的棉花,像蔚蓝色天空中的片片白云……这里是成堆的白,外边有青翠的绿,鲜艳的红萝卜,金黄的豆叶,一行行耸立在渠道边像火炬般的杨树。秋天的气息沁人肺腑。”——《白棉花》 “我们钻进了风里。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飞。”——《大风》大自然是有灵魂的,一切都是通灵的 用眼睛思考,兴趣和好奇是第一位的,然而,要想真正和天地自然对话,还要把天地自然当作有生命的东西,大自然是有灵魂的,一切都是通灵的。否则,任何事物在头脑中都不会产生联想和感情。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世界,都是一个生命。很难想象,如果把天地万物看作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东西的话,如何能引发我们观察的兴趣与联想的能力,如何能写出有生命力能感染人的好文章? 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当过12年七品官,他清廉刚正,在任上,他画过一幅墨竹图,上面题诗:“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风吹竹子,在郑板桥听来是民间的疾苦之声。他怎么能够听出这个声音来?这是因为他心里有爱,整体的爱,众生的爱。所以他的诗就能够写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在莫言的作品中,人、动物、植物三者在生命感觉上往往是相通和相同的,他笔下的动植物一个个健壮活泼,有灵性,解人事,形成生命感觉的融会贯通。于是,刺猬会痛苦地思考、鸡会说梦话、高粱会呻吟、太阳会变得翠绿,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奇特神秘灵通的世界。莫言的眼中,天地一体,万物同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莫言的眼睛所观察、所体悟、所思考的事物都是带有感情、带有感觉的,它们和人一样,可感可知。 莫言的成名作,发表于1985年《中国作家》第二期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小说仿佛是一幅幅通灵动感的油画,通过文中主角一个小黑孩的观察,呈现出大泼墨般的写意之美。小说中很多的景物描写和生活场景描写,就是莫言“用眼睛思考”的精彩呈现。 小说的开头是“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而小说的结尾——“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黑孩——黑孩——”。“透明的露水”“浅黄色的叶片”“红绣斑斑的铁钟”等,在莫言的笔下,这些景色仿佛都是长着眼睛的精灵,使整篇小说具有一种空灵、明澈的整体感。 我们再来看《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些具体可感的描写和画面。 “孩子想着,想着,那些紫色的叶片,绿色的叶片,在一瞬间变成井中水,紧跟着黄麻也变成了水,几只在黄麻梢头飞躜的麻雀变成了绿色的翠鸟,在水面上捕食鱼虾……”“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古人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莫言的眼睛里,在莫言的笔下,诗画融合成了一个浑圆不可分割的完美一体,让人在享受到诗画般美好的同时,更与文中的“小黑孩”的遭遇产生共鸣和震撼。 莫言文章中有一段母亲艰苦劳动的场面描写: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我们可以看到莫言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融入了眼睛里,倾注到了自己的笔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育学有这样一种观点:人一生中,阅读获取的信息量超过信息总量的80%。读书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培养人的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它可以充分发挥读者的创造力,去创造一个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审美对象。 当然,“用眼睛思考”还包含着用眼睛阅读。莫言能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除了他的天赋、禀赋之外,还与他的阅读量有大量的关系。 莫言曾经在《童年读书》文章中谈到,小时候的他,就是一个书痴,只要是能见到的书,他都爱不释手地读。 《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那段时间他最好的朋友。为了看书,他会心甘情愿给人家拉一上午的磨,为了看书,他宁肯钻进草垛忍受蚊虫的叮咬。书中五彩斑斓的世界给莫言开启了想象力的大门。 除了书本中营造的美妙世界外,莫言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奶奶,会讲故事的爷爷,会讲故事的大爷爷,还有同一个村子里上了点岁数的人,都是满肚子的故事。莫言就是从他们的嘴里听到了难以计数的各种各样离奇各异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小时候的莫言,其蛊惑力极其巨大,莫言就是在这些迷人的故事里激活着自己每一根想象的神经。 想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和其他思维活动一样,是在各种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知识是想象的基础。知识基础越厚实、宽广,想象就越丰富。而莫言,用眼睛的独特的思考方式,将各种知识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头脑中储存起来,为开展想象创造良好的条件,这也是他能一直保持发达的、源源不断的想象力的原因之一。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莫言之所以能够为我们描述出他眼中的东北乡里的风土人情,而且那么生动活泼,就是因为他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有一双善于观察事物的眼睛。 只有学会观察生活,观察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观察这个世界里面的万事万物,你才有素材可写。比如说我们写“雨”这个常见的事物,淅淅沥沥的小雨和滂沱的大雨,你观察过它们的区别吗?比如说小狗、小猫这一类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你能说出它们怎么走、怎么跑的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睁开自己发现美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多去观察,多去思考。最好是把所见、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长此以往,你写作的素材就会不断地充实,在写作时,也就能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腻地描述,准确地表达了。 美文点击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我们动身很早,河堤上没有行人。堤顶也就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河上有雾,雾很重,但不均匀,一块白,一块灰,有时像炊烟,有时又像落下来的云朵。看不见河水,河水在雾下无声无息地流淌,间或有泼剌的响声,也许是因为鱼儿在水里动作吧。爷爷和我都不说话。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小车轮子沙沙地响。有时候,车上没收拾干净的一根草梗会落在辐条之间,草梗轻轻地拨弄着车辐条,发出很细微的“劈劈劈劈,叮叮叮叮”的响声。我有时把脸朝着前方(爷爷用小车推着我),看着河堤两边的景致。高粱田、玉米田、谷子田。雾淡了些,仍然高高低低地缠绕着田野和田野里的庄稼。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很远,很近,清楚又模糊。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在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车子过去,露珠便落下来,河堤上留下很明显的痕迹,草的颜色也加深了。
雾越来越淡薄。河水露出了脸几,是银白色的,仿佛不流动。灰蓝的天空也慢慢地明亮起来,东方渐渐发红,云彩边儿是粉红色的。太阳从挂满露珠的田野边缘上升起来,一点一点的。先是血一样红,没有光线,不耀眼。云彩也红得像鸡冠子。 天变得像水一样,无色,透明。后来太阳一下子弹出来,还是没有光线,也不耀眼,很大的椭圆形。这时候能看到它很快地往上爬,爬着爬着,像拉了一下开关似的,万道红光突然射出来,照亮了天,照亮了地,天地间顿时十分辉煌,草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着。河面上躺着一根金色的光柱,一个拉长了的太阳。我们走到哪儿,光柱就退到哪儿。田野里还是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大风》
更多阅读
第三章常用事务类文书写作 纪检监察常用文书写作
第三章常用事务类文书写作第一节常用事务文书概述第二节 计划和总结第三节 调查报告第四节公示、启示、海报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及各类规章制度的涵义;理解调查报告的特点;掌握调查报告、计划、总结及各类规章
《土地承包法》案例解析第三组 农村土地承包法新解读
《土地承包法》案例解析第三组(14)一起土地承包合同案原告:岳红霞,女,26岁,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银号乡文圪气村农民。 被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银号乡大村委会。法定代表人:尹福,系该村委主任。 被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银号大村委会文圪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三集《时节》 舌尖二时节新疆歌曲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三集《时节》http://www.meishij.net/huodong/shejian2_video.php?id=3剧照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3集《时节》解说词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轮回中,隐
《凤于九天29残更不寐》第三章 凤于九天29在线阅读
《凤于九天29 残更不寐》第三章博间王宫。 绮丽辉煌,专门用于招待国际级贵客的清辉殿,正沉浸于一片甯静中。 出于多方面考量,博间太子派来伺候的许多美貌宫女都被不动声色地安置在二门外,例如凤鸣睡房等几个最要紧的宫室,则由西
《梨园春》名师高徒第三季总决赛 梨园春名师高徒第三季
《梨园春》名师高徒第三季总决赛评剧《牧羊卷》选段吕晓天饰赵锦堂、冯玉萍反串差役豫剧《卷席筒》选段王改宾饰县官、金不换反串继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