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户到公司之谢剑铭:备战农业资本时代



  在这个依然见不到明显效益的特殊领域,谢剑铭有足够耐心等待农业资本时代的到来

  2004年,谢剑铭第一次踏进荷兰的农场即为之惊讶:辽阔的农场上随处可见宽敞明亮的玻璃温室和大棚。虽然是冬天,大棚里却一派生机勃勃。全自动排水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滋润农作物;温控装置将温度自动调节到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度数……这一切在一间小屋子里通过电脑控制就可以完成。直到今日,这一幕在他脑海里依然清晰可见。

  今年已经57岁的谢剑铭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喜欢到处奔波,对饮食十分随意,每天只睡4个小时,且常常日夜颠倒,这样的生活习惯在日子过得相当精细的上海人中并不常见。他做生意也和他的生活习惯一样,喜欢折腾,经营跨度非常大,从服装到钢材到农业,当过小商贩、小业主,建过工厂,现在又做了“地主”。谢剑铭信奉一句话 “慎之为上,再慎为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保守一点小心一点是好事,但是太保守、太小心就会变成阻力。

  踩准国家政策的点

  1981年,谢剑铭打了报告从国有企业辞职下海当起了卖服装的个体户。

  此后,他进过乡镇企业,和朋友合伙开过环保工厂。1987年,谢剑铭把目光转向钢材生意,彼时由于经营的人少,加上钢材还是紧俏货,生意非常好做,利润也高。

 从个体户到公司之谢剑铭:备战农业资本时代

  但是到了2004年,整个建材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最好的竞争就是避开竞争!”谢剑铭毅然决定转身。

  可是,把钱投在哪里才能产生利润呢?谢剑铭将目光转向了农村。

  “在城市里做新兴行业,我是拼不过人家的,当时农村依然比较落后,落后就有空间。”谢剑铭说。

  躲避竞争并不是谢剑铭从城市奔赴农村的唯一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他预感到,农业资本时代快要来到了。

  2004年,恰逢上海的“菜篮子工程”开始第三次转型,当年的市长徐匡迪明确提出“上海要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带动农业产业化,使上海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当时,上海的蔬菜供应主要还是依靠郊区零散的农户,由于收入低,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土地被闲置,本地蔬菜远远不足以满足上海市民的需求,市场对山东等地的大型农业基地的依赖很强,市场的空白给了谢剑铭机会。

  谢剑铭飞往世界上农业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荷兰进行考察,于是就有了开头令他震撼的一幕。

  回国之后,谢剑铭迅速在距离上海市区40公里的奉贤区租下1200亩土地,成立了上海清秋蔬果专业合作社。这是他最为划算的一笔生意。“我感觉当时上海的商业用地、宅基地已经有了价格飚高的趋势,农业用地在未来必然也会越来越贵。”果不其然,当年他以300元每亩的价格租用农业用地还被视为为政府解决困难,如今,每亩1300元都拿不下来了。

  谢剑铭1200亩的土地上有1000个标准化的蔬菜大棚,投资高达2亿元人民币。谢剑铭说,“这完全得益于政府的支持。”2004年,政府为了平抑菜价,在各个区县追加农业投资盖大棚,在奉贤区投资的1500亩中谢剑铭的蔬果基地占了三分之二。随后,谢剑铭自己拿出近1000万,置办了全自动的喷灌、排水系统、农药残留检查系统等设备,一个现代化的蔬果基地初具雏形。

  “选择方向,一定要站得够高,看得够远,不能被眼前的利益遮住双眼。”谢剑铭说,“政府的政策很多时候是超前的,操作性差但是导向性很强,从政府几次会议和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农业必然是未来的扶持对象。”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透露出一个信息:国家开始支持“农业大户”,资本将更多地被允许进入到农业领域,在一些地区可以出现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小户生产大户经营

  起步总是异常艰难。“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如何与优质资本和大市场对接?谢剑铭决定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的农业发展道路,也就是个体种植、集中经营。在资金、技术、市场方面农民有明显劣势,而农业资本家投资的合作社资源多、信息灵、渠道通畅,与“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恰好形成互补。

  谢剑铭的一千多亩土地中有一部分承包给农户耕种,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另一部分由谢剑铭负责投资种子、工具等生产资料,由农户负责耕种,产品销售后按比例分成,比如蔬菜一元一斤,农户拿三成、谢剑铭拿七成,剩下的一部分土地则完全由谢剑铭雇佣员工规划经营。

  在谢剑铭的大棚里可以见到一种奇怪的灯,这种灯利用诱虫光源,可以引诱并消灭100多种害虫,“价格非常昂贵,但是为了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必须使用。”

  如今,每天有五六十吨蔬果从这里运出,有时甚至超过100吨,这些蔬果主要销往农贸市场,以及配送到学校和超市。“现在大家的饮食习惯已经悄悄发生变化,肉类的需求下降,蔬菜需求量越来越大。有一家和我们合作的配送中心负责一百多个学校的蔬果配送,光他们每天就需要30多吨蔬果,产品供不应求。”谢剑铭说。

  换个思路做农业

  “农业资本市场上机会是有的,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随着农业资本化程度的提高,蔬菜的身价会慢慢提高,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目前市场太传统而且管理比较混乱。”从谢剑铭的农业基地出去的蔬菜通常要经过几次菜贩子的倒手才能到达农贸市场,这样一来,作为源头的生产基地价格就被压得很低。谢剑铭下一步要做的是,实现产销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使农产品从土地“车间”直接进入菜市场、超市之类的“终端”。“我做钢材生意时,在市场上是看不到钢材的,钢材都在仓库,办公室只需要一台电脑,在网上发布信息,顾客看到信息,洽谈好后直接从仓库发货,农业也应该这样,建立一个大型农产品交易网络,使农贸市场和农业基地能够在网上交易,直接送货上门,避免中间环节。”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消费者可以吃到更新鲜的蔬菜。一般的蔬菜是菜农上午采摘,菜贩子下午来收,晚上再运往菜市场,蔬菜到了餐桌上通常已经过了24小时甚至更久,“如果从基地直接配送到菜市场,这个时间我们可以缩短到6小时。”谢剑铭说。

  同时,打通下游销售渠道,实现产品多样化和蔬菜精加工、提高附加值也已经列入谢剑铭的计划之内,把一些有特色的、绿色的农产品做成礼品,打入高端市场。他还利用基地的剩余土地开发出200亩黄桃、黄梨生产基地和鸡、鸭、鹅、羊、鱼散养基地,并且开始建造农家会所。

  “身为农业资本家,必须学会怎样规划资本、怎样刺激市场、怎样规避风险、怎样控制成本。”谢剑铭说。

  2008年初,经济下行趋势渐显,国际强势资本在中国农业领域的一系列动作颇引人瞩目:德意志银行大规模布局中国养殖业,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的股份;与此同时,著名外资投行高盛斥资3亿美元在中国湖南及福建全资收购10余家专业养猪场;此外,国际投资商还在中国与农民合股建柑橘果园基地、建农场……但是直至目前,中国的本土企业家们对投资农业依然持审慎的态度,在中国商业氛围最为浓厚的上海,像谢剑铭这样大规模种植蔬菜的中国企业不超过10家,其中有五六家至今为止仍在亏本经营,几家已经开始赚钱的企业经营时间都在6年以上。

  谢剑铭依然保持惯有的淡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精耕细作,“我深信,中国的农业资本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到来,我们需要耐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280518.html

更多阅读

梁稳根:从“个体户”到十七大代表

编者按:梁稳根应该是一个新闻人物。从私营企业主到民营企业家,再到十七大代表,梁稳根的成长经历,使他成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闻人物。   二十年前,他的职业身份还是被人蔑视的“个体户”;二十年后的今天,他却成为中共十七大代表,走进了

马乐平:从摆地摊到公司的梦想

2005年,马乐平独自一人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为了糊口,他在街头摆起了小摊,卖玫瑰花、手机配件、奶茶……后来开餐厅,开五金加工店……在饱尝一个人奋斗的艰辛后,马乐平产生了集体创业的想法。   在深圳沙井,发达的商业区以及大量的流动人

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苏伟铭:助速腾快速起飞

“快刀手”救局?   一汽-大众正在进行其有史以来的最大一场营销手术,掀起这场变革风暴的正是履新一汽-大众3个月人称“快刀手”的苏伟铭。  2005年,大众在中国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亏损,从2004年的23.6%下滑到2005年的17.3%。一汽-

梁稳根:从“个体户”到十七大代表(2)

不当移民“个体户”,要做世界500强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梦想而富有意义。我的梦想是种植一块中华民族工业的试验田,铸造中国的世界名牌”。   现在,梁稳根目光所及都是世界一流的企业,他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缩小与这些企业的

汇中财富副总裁 从村妇到公司总裁的财富传奇

女人不要把自己当花,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女人要把自己当成树,才能经受风雨,才能开花结果。”——姜月兰一间七八个平方米的办公室,书占据了半壁“江山”。 坐在书堆中的靖江市鑫蓝锻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月兰笑笑说,我感谢这些书,它们带

声明:《从个体户到公司之谢剑铭:备战农业资本时代》为网友神秘鬼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